作者简介
崔秀丽(1985-),山东淄博人,经济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讲师,山东理工大学双百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国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中国金融与经济。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研究20余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Canada Social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背景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一、结构安排
二、创新点
第二章 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 马克思的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息与利率理论
二、关于利率与货币资本循环的关系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与后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第四节 新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第五节 奥地利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第六节 货币主义关于利率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的利率传导过程与作用机理
第一节 我国利率的传统演进历程
第二节 我国的利率传导过程与理论分析框架
一、我国的利率传导过程
二、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节 我国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传导
一、我国央行以利率为操作目标影响商业银行的机理
二、我国主要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对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利率传导的影响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传导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商业银行之间利率传导的作用机理
二、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对商业银行之间利率传导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我国商业银行与企业、居民之间的利率传导
一、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和居民主要的融资方式
二、利率由我国商业银行向企业、居民传导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 对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数据检验
一、第一层级利率传导效果的数据检验
二、第二层级利率传导效果的数据检验
三、第三层级利率传导效果的数据检验
第七节 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基准利率依然存在并影响贷款市场利率
二、短期市场利率对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不高
三、利率走廊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
四、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对利率传导机制的支撑不足
五、贷款市场利率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联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导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经验模式借鉴与难点
第一节 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主要模式与经验
一、利率走廊模式:调控短期利率
二、国债收益率曲线调控模式:建立短中长期基准利率体系
三、质化宽松政策:直接调控长期利率
四、负利率政策:中央银行驱使商业银行增加市场流动性
第三节 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中央银行的政治权威性是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政治逻辑
二、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经济逻辑
三、利率传导机制在矛盾中的创新发展是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发展逻辑
第四节 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政策启示
一、中央银行调控利率的同时还需注重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与管理
二、利率调控模式的叠加使用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
三、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协同下的利率传导效果更佳
第五节 疏导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难点
一、商业银行主动的应变行为会导致利率传导机制减弱
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
三、利率波动加剧削弱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四、金融监管加强促使商业银行采取更为稳健审慎的经营策略
五、金融市场不发达降低利率传导的效率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疏导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建立成熟发达的货币市场
一、深入完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二、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
第二节 完善我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一、扩大常备借贷便利合格抵押品范围
二、明确利率走廊体系的政策利率
三、将利率走廊模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重要基石
四、灵活选用适当的利率走廊类型配合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第三节 完善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传导机制
一、增强债券市场不同期限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
二、有效调控风险溢价对市场利率的冲击
第四节 继续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应加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期限的密度
二、建议逐步增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报价行成员
第五节 增强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能力
一、消除制约商业定价能力增强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优化完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主要政策建议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我国SHIBOR隔夜利率与7天银行间回购利率数据
附录2 我国SHIBOR隔夜利率与国债利率数据比较
附录3 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与贷款利率数据比较
附录4 通货膨胀率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相关数据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提出
随着2叭5年lO月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利率管制成为历史,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迈入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益受到质疑,盯住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货币政策转型的压力不断增加。但截至目前,我国并未因此完全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变,始于2013年的利率走廊模式也尚未完全建立,这表明支撑我国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转型的条件尚不明朗,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否显著有效有待考察。此外,我国曾经长期实行双轨制利率体系,即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存。目前,我国央行已经取消了存贷款利率上下限,但依然保留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我国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目前正处于存贷款基准利率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转变的过渡阶段。同时,我国的融资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强,我国央行的利率政策通过商业银行向企业、居民有效传导,对我国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总而言之,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什么?利率是如何经过我国央行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向企业和居民三个层级实现传导?我国利率传导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逻辑是什么?疏导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难点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对利率传导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厘清利率如何经由我国央行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向企业和居民三个层级传导,分析和揭示其中的利率传导机制,对全球主要央行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经验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完善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二、选题背景
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陆续开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利率走廊模式成为各国央行普遍运用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央行纷纷实施了规模巨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了配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各国央行将利率走廊模式由对称型利率走廊转向了地板型利率走廊。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虽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利率形成、传导、调控市场化机制,但其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同时,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深人实施,其弊端日益显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靠性、可持续性逐渐下降,进一步凸显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优势,量化宽松政策步人退出通道。由此,利率走廊等价格型货币政策需要承载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并且质化宽松政策、负利率政策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开始在一些国家被大力运用,政策效果有待检验。
从国内形势来看,一方面,自1996年我国取消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上限开始,至2015年lO月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我国历时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提供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本质上依然是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导,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仍然是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主。近年来,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以及调控通货膨胀的有效性逐渐下降。同时,由于各类金融创新所导致的对货币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强,货币需求的波动程度明显加大,使得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大为减弱,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新的阻滞,因而产生了不断加大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的呼声,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也成为我国学界广受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然而,我国是否具备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的条件,除了要观察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率的减弱以及货币需求不稳定性增强以外,还需要考察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马骏、纪敏,2016),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目前,唯独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即政策利率能否有效传导至市场利率与实体经济尚未得到确认,其他两个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马骏、王红林,2014),研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对推动我国向价格......
精彩内容
随着2015年10月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利率管制成为历史,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入新的阶段。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货币需求的波动程度明显加大,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益受到质疑,盯住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货币政策转型的压力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不仅对推动我国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还有助于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增强对总需求、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的调控效果,推动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通过分析我国央行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向企业和居民三个层级的利率传导机制,厘清利率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层层传导的具体路径以及每一层级利率传导的作用机理。本书还总结主要发达经济体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经验模式及其政策启示,提炼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规律。同时透过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疏导利率传导机制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在此基础上,围绕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疏导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难点,对完善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以及疏导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媒体评论
本书通过有针对性且较为丰富的图表形式展现数据信息,用数字说话,深入挖掘数字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将数据信息化、语言化,以数字为论据论证本书提出的相关论点。书中使用大量的图表,并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不同层级的利率传导效果进行检验。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