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第1 章 建筑概述 1
1.1 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 2
1.2 建筑物的分类 3
1.2.1 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 3
1.2.2 按建筑层数或总高度分 3
1.2.3 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 4
1.2.4 按建筑结构的材料分 5
1.2.5 按数量和规模分 5
1.3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 6
1.3.1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 6
1.3.2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6
1.4 建筑标准化和建筑模数 7
1.4.1 建筑标准化 7
1.4.2 建筑模数 7
1.4.3 建筑构件的尺寸 10
1.5 定位轴线 10
1.5.1 砖墙的平面定位轴线 10
1.5.2 框架柱的平面定位轴线 11
1.5.3 建筑的竖向定位 11
1.5.4 平面定位轴线的编号 12
1.6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 14
1.6.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14
1.6.2 建筑物构造的影响因素 15
1.6.3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6
思考题与习题 17
第2 章 基础与地下室 19
2.1 地基与基础概述 20
2.1.1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20
2.1.2 地基的分类 20
2.1.3 地基的设计要求 22
2.1.4 基础的设计要求 23
2.2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23
2.2.1 基础埋深 23
2.2.2 基础的类型 26
2.2.3 常用基础的构造 31
2.3 地下室 32
2.3.1 地下室分类 33
2.3.2 地下室的组成 33
2.3.3 地下室的防潮、防水设计原则 34
2.3.4 地下室的防潮 35
2.3.5 地下室的防水 36
思考题与习题 38
第3 章 墙体 41
3.1 概述 42
3.2 砌体墙的构造 45
3.2.1 常用墙体材料 45
3.2.2 砌体墙的砌筑方式 47
3.2.3 墙体的细部构造 49
3.3 隔墙的构造 57
3.3.1 块材隔墙 58
3.3.2 板材隔墙 60
3.3.3 立筋式隔墙 60
3.4 墙面的装修构造 61
3.4.1 墙面装修的作用及分类 61
3.4.2 墙面装修的构造 62
3.5 幕墙 67
3.5.1 幕墙主要组成和材料 67
3.5.2 幕墙的基本结构类型 69
思考题与习题 71
第4 章 楼板层与地面 75
4.1 楼板层的组成、类型和设计要求 76
4.1.1 楼板层的组成 76
4.1.2 楼板的类型 76
4.1.3 楼板的设计要求 78
4.2 钢筋混凝土楼板 79
4.2.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79
4.2.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83
4.2.3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89
4.3 地面 91
4.3.1 地面的组成 91
4.3.2 地面的设计要求 92
4.3.3 楼地面的装修构造 92
4.4 顶棚 97
4.4.1 直接式顶棚 98
4.4.2 吊式顶棚 98
4.5 阳台与雨篷 99
4.5.1 阳台 99
4.5.2 雨篷 103
思考题与习题 105
第5 章 楼梯 109
5.1 楼梯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110
5.1.1 楼梯的类型 110
5.1.2 楼梯的组成 112
5.1.3 楼梯的设计要求 112
5.1.4 楼梯的尺度 113
5.2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121
5.2.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121
5.2.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123
5.2.3 楼梯的细部构造 125
5.3 台阶和坡道 130
5.3.1 台阶 130
5.3.2 坡道 131
5.4 电梯及自动扶梯 132
5.4.1 电梯的类型 132
5.4.2 电梯的设计要求 133
5.4.3 电梯的组成 133
5.4.4 自动扶梯 134
5.4.5 消防电梯 136
5.4.6 无障碍电梯 136
思考题与习题 136
第6 章 屋顶 141
6.1 概述 142
6.1.1 屋顶的组成和类型 142
6.1.2 屋顶的设计要求 143
6.2 平屋顶的构造 144
6.2.1 平屋顶的排水组织 145
6.2.2 卷材防水屋面 149
6.2.3 涂膜防水屋面 157
6.3 坡屋顶的构造 158
6.3.1 坡屋顶的形式和组成 159
6.3.2 承重结构 160
6.3.3 排水组织 161
6.3.4 屋面构造 162
6.4 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166
6.4.1 屋顶的保温 166
6.4.2 屋顶的隔热 168
思考题与习题 173
第7 章 门与窗 177
7.1 门窗概述 178
7.1.1 门窗的作用 178
7.1.2 门窗的材料 178
7.1.3 门洞口大小的确定 178
7.1.4 门的选用与布置 179
7.1.5 窗洞口大小的确定 179
7.1.6 窗的选用与布置 180
7.2 门的分类与构造 181
7.2.1 门的分类 181
7.2.2 门的构造 182
7.3 窗的分类与构造 185
7.3.1 窗的分类 185
7.3.2 窗的构造 186
思考题与习题 188
第8 章 变形缝 191
8.1 变形缝的设置 192
8.1.1 伸缩缝 192
8.1.2 沉降缝 193
8.1.3 防震缝 194
8.1.4 变形缝的缝宽 194
8.2 变形缝的构造 194
8.2.1 伸缩缝的构造 195
8.2.2 沉降缝的构造 197
8.2.3 防震缝的构造 199
思考题与习题 199
第9 章 民用建筑设计 201
9.1 概述 202
9.1.1 民用建筑的设计内容 202
9.1.2 民用建筑的设计要求 202
9.1.3 民用建筑的设计依据 202
9.2 建筑平面设计 205
9.2.1 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 206
9.2.2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206
9.2.3 交通连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216
9.2.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219
9.3 建筑剖面设计 223
9.3.1 房间的剖面形状 223
9.3.2 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225
9.3.3 建筑层数的确定和剖面空间的结合 227
9.4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230
9.4.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原则 230
9.4.2 建筑体型的组合方法 231
9.4.3 建筑立面设计 232
思考题与习题 234
第10 章 工业建筑构造 237
10.1 工业厂房建筑概述 238
10.1.1 工业建筑的特点 238
10.1.2 工业建筑的分类 238
10.1.3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241
10.1.4 柱网及定位轴线 243
10.2 厂房内部的起重运输设备 250
10.2.1 单轨悬挂式吊车 250
10.2.2 梁式吊车 250
10.2.3 桥式吊车 251
10.2.4 悬臂吊车 252
10.3 单层工业厂房构造 252
10.3.1 外墙的构造 252
10.3.2 屋顶的构造 262
10.3.3 天窗的构造 268
10.3.4 侧窗和大门的构造 278
10.3.5 地面构造 282
思考题与习题 284
附 录 287
附录1 建筑构造实务任务书 288
任务一:中学教学楼设计 288
任务二: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 290
任务三:小别墅楼设计 292
附录2 建筑构造实务指导书 295
附录3 建筑设计说明 299
参考文献 319
内容摘要
第2 章 基础与地下室
【学习目标】
掌握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基本概念。
掌握基础的分类。
掌握基础的构造。
掌握地下室防潮及防水构造。
【核心概念】
地基、基础、埋置深度、地下室。
【引子】
中国在建筑物的基础建造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从陕西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的木柱下已有掺陶片的夯土基础;陕县庙底沟的屋柱下也有用扁平的砾石做的基础;洛阳王湾墙基的沟槽内则填红烧土碎块或铺一层平整的大块砾石。到战国时期,已有块石基础。到北宋元丰年间,基础类型已发展到木桩基础、木筏基础及复杂地基上的桥梁基础、堤坝基础,使基础类型日臻完善。
2.1 地基与基础概述
2.1.1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地基是基础底面以下,受到荷载作用范围内的部分岩、土体。也就是说,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深度后便可忽略不计。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而需要进行压力计算的土层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为下卧层,如图2-1 所示。
图2-1 地基与基础的构造
建筑物最下面的部分,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也就是说,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到地基上。
基础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下面的地基,因此要求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每平方米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垂直压力称为地基承载力。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计算基础下面的地基承载能力,只有基础底面受到的平均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才能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以f 表示地基容许承载力,N 代表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总荷载,G 代表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A 代表基础的底面积,则f ≥ N+G/A。
知识拓展
区分地基与基础的不同: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而地基是承受建筑物的土层,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2.1.2 地基的分类
按土层性质不同,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是指在天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载力要求,不需人工处理,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地基,如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等,一般均可作为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是指经人工处理的地基。人工地基的常见处理方法有换土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混凝土搅拌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砂石桩法、化学加固法等,常用的有压实法、换土垫层法以及打桩法。压实法是指利用人工方法挤压土壤,排走土中的空气,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如重锤夯实法、机械碾压法等。换土垫层法是指将地基中的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除,换以承载力高的好土,如采用砂石、灰土、工业废渣等强度较高的材料置换软弱土层。打桩法是指将钢筋混凝土桩与桩间土一起组成复合地基,或钢筋混凝土桩穿过软弱土层直接支撑在坚硬的岩层上。
……
主编推荐
《房屋建筑构造(第2版)》重点介绍了民用建筑的六个基本构件的构造、工业建筑构造及建筑设计原理等内容,教材后附有建筑设计实训任务书、指导书、评价标准及一套建筑施工图,便于师生参考。《房屋建筑构造(第2版)》的主要特色如下。
(1) 教材内容采用新规范、新技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2) 利用大量的实物照片、现场施工录像、音频、视频等通过扫描二维码再次展现构件的构造,直观、真实。
(3) 附有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便于学生学习。
(4) 附有课程实训环节所需要的教学文件,为教师指导学生实训提供方便。
(5) AR 建筑模型 可360˚ 展现立体效果。
(6) 在线解答学习中的任何问题,提供高效的服务。
《房屋建筑构造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