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5.83 4.8折 ¥ 198 全新
库存62件
作者仇连美[等]主编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290052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14793976
上书时间2024-08-29
第一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一节体温...
第二节脉搏.......
第三节呼吸
第四节血压
第五节瞳孔
第二章心血管内科护理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
第三节心绞痛....
第四节心脏瓣膜病
第三章呼吸内科护理.........
第一节支气管扩张症......
第二节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四章心胸外科护理
第一节心脏手术的常规护理
第二节其他胸部手术的常规护理....第三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四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第五节心脏损伤.
第五章泌尿外科护理
第一节肾脏损伤
第二节肾结核.........
第三节肾结石..........
第四节肾积水.......
第五节肾囊肿........
第六节肾癌........
第七节输尿管损伤
第八节输尿管结石
第九节输尿管肿瘤
第十节膀胱损伤
第十一节膀胱结石.........第六章儿科护理............
第一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第二节急性白血病...........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四节溶血性贫血........第五节营养性贫血.......参考文献
第一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一节体温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为体温。体温主要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而维持相对恒定。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50%贮存于三磷酸腺苷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正常人体的温度是由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所调节(下丘脑前区为散热中枢,下丘脑后区为产热中枢),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所以正常人有相对恒定的体温。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通常说的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即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体核温度,较高且稳定。皮肤温度称体表温度。临床上通常用测量口温、肛温、腋温来衡量体温。在这3个部位测得的温度接近身体内部的温度,且测量较为方便。3个部位测得的温度略有不同,口腔温度居中,直肠温度较高,腋下温度较低。同时在3个部位进行测量,其温度差一般不超过去1C。这是由于血液在不断地流动,将热量很快地由温度较高处带往温度较低处,因而机体各部的温度一般差异不大。
体温的正常值不是一个具体的点,而是一个范围。机体各部位由于代谢率的不同,温度略有差异,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的温度为标准,个体体温可以较正常的平均温度增减0.3~0.6*C,健康成人的平均温度波动范围见表1-1。
(二)生理性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生理性的变化,但这种体温的变化,往往是在正常范围内或是一闪而过的。
1.时间
人的体温24小时内的变动在0.5~1.5*C,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6时体温最高。这种昼夜的节律波动,与机体活动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如长期从事夜间工作的人员,可出现夜间体温上升,日间体温下降的现象。
2.年龄
新生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调节体温的能力差,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变化;婴幼儿由于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代谢率较低,血液循环变慢,加上活动量减少,因此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3.性别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维持体热能力强,故女性体温较男性高约0.3‘C。并且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出现规律变化,即月经来潮后逐渐下降,至排卵后,体温又逐渐上升。这种体温的规律性变化与血中孕激索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有关。
4.环境温度
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下,机体的散热受到明显的抑制或加强,体温可暂时性的降低或升高。另外,气流、个体暴露的范围大小亦影响个体的体温。
5.活动
任何需要耗力的劳动或运动活动,都使肌肉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6.饮食
进食的冷热可以暂时性地影响口腔温度,进食后,由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可以使体温暂时性地升高0.3‘C左右。
本书的编写以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基点,以临床护理制度为依据,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护理问题,体现了将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疾病护理相结合的特点。在结构层次方面,本书首先介绍了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随后讲解了临床各科室的护理;在内容方面,按照临床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的顺序进行,重点介绍了疾病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充分考虑了临床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