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父亲王化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父亲王化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3.03 6.3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仝昭巍著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ISBN978755093316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726609

上书时间2024-08-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仝昭巍,生于1944年,河南南阳唐河县人,1967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退休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郑州棉麻加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 临危受命 险境启程

一“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了!”

二黄河归故艰难严峻

三“黄河的事拼着性命也要干好!”

四艰难起步靠党指路

五复堤浚河发动万众

六迎战洪峰水来土掩

七“有堤无人,等于无堤”

八不怕牺牲兵来将挡

九不一样的安澜大会

十高村抢险一手拿枪 一手拿锨

十一 多劳多得质与量的保证

十二向新中国献礼

第二章 早岁求学

一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

二读书的苦与乐

三失母则强

四不安分的青年学子

五北大求学

第三章 国难中的抉择

一不遗余力的营救

二投笔从戎

三追随抗日英雄范筑先

四独闯“土围子”

五投身“反扫荡”

六触击灵魂的整风运动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开拓奋进

一“要为人民服务,还有比这更直接的吗?”

二“黄河员工是为人民服务的长工”

三探索了解母亲河

四 宽河固堤

五引黄济卫

六黄河规划

七“像王化云,就钻进去了”

第五章 战胜一九五八年大洪水

一艰难的决策

二周恩来总理来到黄河

三众志成城

四抗洪实践中的启示

第六章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一勇闯三门

二百家争鸣

三改建与运行中的创新实践

四黄河认识的升华

第七章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一九曲黄河万里沙

二黄土地治山治沟的启示

三黄水黄土的守护者

四一生牵挂着向长江“借水”

五迟到的感慨

六鞠躬尽瘁

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八“好好地总结人民治黄经验”

第八章 “携手含笑看黄河”

一父亲与“钱”

二“就买书这事是死不改悔”

三“你们将来都要靠自己”

四“文化大革命”中的家庭约法

五“给你立碑也自立”

第九章 “小浪底……要快上,不能再等”

一“看不到小浪底工程心不死”

二几代黄河人圆梦小浪底

用亲情讲述黄河先贤的故事——《老父亲王化云》一书读后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临危受命险境启程

“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了!”

一提起父亲的名字,如今家乡许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会脱口而出:“毛主席说过:‘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了!’”这是父亲在《陪同毛主席视察黄河》一文中描述当年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初次见面毛主席询问父亲姓名时的有趣细节。由于这篇文章曾入选当时的中学生乡土教材,所以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52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巡视,第一个视察的重点就是黄河。得到上级陪同视察的通知之后,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的父亲和几位省市负责同志很早就兴奋地在兰封(今河南兰考)火车站月台上等候。

当父亲见到毛主席时,先向主席做了自我介绍。主席问他“化云”为哪两个字,父亲回答:“是变化的化,云雨的云。”毛主席幽默地说:“化云这个名字好,化云为雨。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了。”

哦!那不就是风调雨顺吗?大家都笑了起来,父亲也笑了,紧张的神情很快就放松了下来。

中午吃饭时,毛主席亲切地招呼父亲,说:“黄河,坐这边。”

视察中,毛主席详细、关切地询问了有关黄河水利、治本、泥沙、防洪等关键问题。父亲根据自己所知,认真地照实做了回答。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它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关于这项引黄济卫工程,父亲汇报说:“明清以来黄河下游素有不可破堤引水的禁锢,下游大堤上从未设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创的水利工程。现在能灌溉土地40万亩,还可以送一部分进卫河,增加新乡到天津的航运用水。”

谈到治黄规划时,父亲汇报说:“在黄河上中下游兴建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可使黄河根除水害,开发水利。”

当父亲汇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查勘队万里跋涉查勘黄河源与金沙江上游的通天河,设想把通天河水引到黄河里来,解决西北、华北水量不足的问题时,毛主席插话说:“通天河就是猪八戒去过的地方吧?”在大家的笑声中,他又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是可能的。”

当毛主席登上杨庄险工所在的黄河大堤时,仔细察看了新中国成立后新修的一道道石坝,问:“像这样的大堤和石坝修了多少?”

父亲答:“黄河下游共修大堤1800多公里,修石坝将近5000道。”

主席又问“埽”①的作用。父亲回答:“老河工说:‘埽者扫也,扫溜②外向也’,能挡溜护岸。”

毛主席说:“黄河六年来没有决口泛滥,今后继续把大堤和坝埽修好,黄河还会不会决口?”

父亲答:“近几年没有遇到异常洪水,如遇大洪水还有相当大的危险。”

毛主席又笑着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这里,他指的是1843年黄河发生的大洪水。当时陕县有民谣为证:“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

父亲回答说:“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

在黄河下游著名险工东坝头,父亲说:“这里是东坝头,清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就是在这个地方。铜瓦厢原来是个村名,也是一个险工,改道后沉没在河心了。”

毛主席面向波涛滚滚的黄河,又问:“你说黄河是个‘悬河’,怎么在这东坝头看不出来呢?我还想再找个地方看看。”父亲回答说:“东坝头背后是黄河走了几百年的地方,所以大堤内外不太悬殊,到开封柳园口就会看得很清楚。”

在柳园口,毛主席走下汽车,踏着茵茵的绿草向前走去。他弯腰拔了一把草,问:“这是什么草?”

一位陪同者回答:“这叫葛巴草,群众特意种来护堤的。说它的好处是‘堤上种了葛巴草,不怕雨冲浪来扫。’”

毛主席说:“喂牲口也是好东西。”

说话间,他又探身抓了一把泥沙,细细地看,问泥沙是什么地方来的,有多少。父亲回答道:“都是西北黄土高原冲下来的。据陕县水文站测量,每年平均有十几亿吨泥沙被送到下游。大量泥沙在下游河道淤积,是历史上黄河不断泛滥和改道的重要原因。”

毛主席登上大堤,瞭望着水天相接的对岸。只见大堤北面黄河自西向东滔滔奔流,大堤南面的村庄、树林好像都在凹坑里,又问:“这里的河面比开封城里高不高?”

父亲答:“这里水面比开封城地面高三四米,洪水时更高。”



精彩内容

王化云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代黄河河官,人民治黄事业的开拓者与实践者。本书是王化云的子女们对父亲工作和生活的回忆,书中以朴实的语言、深挚的真情,追忆了老父亲为治黄大业负重开拓、探索实践、执着奉献的一生。

作者以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回顾讴歌了新中国几代黄河人用汗水、泪水、青春和生命创造的治黄奇迹。讲述了他们怎样从那些在长期战乱中年久失修、低矮残破、千疮百孔的黄河堤防上起步,舍生忘死、临堤抢险,到建设三门峡、小浪底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的艰难探索和躬行实践,展示了他们认识并顺应大河运行自然规律,不断提高治黄科学决策的能力,用几十年百折不挠的砥砺奋进终结了黄河几千年“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历史,取得了黄河下游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为国为民除害兴利的光辉业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