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一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一浮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3.5 3.0折 45 全新

库存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乐恒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SBN978756137153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5493043

上书时间2024-08-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乐恒, 1981年生, 广东东莞人, 哲学博士后,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讲师。曾访问多伦多大学东亚系, 并在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讲授中国哲学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



目录

引言

第1章 游学西方回归国学

早年经历

西风美雨

返归传统


第2章 究心佛道因禅顿悟

究心佛道

楚泉点化

指归自己


第3章 返回六经弘阐六艺

志于六经

六艺新诠

蜀江清流

文化种子


第4章 晚年心境一代儒宗

西湖烟柳

确乎不拔

乘化而游


第5章 六艺论述要之一:六艺作为意义机制

六艺之为全体

六艺之为大用

六艺之为工夫

六艺归于简易


第6章 六艺论述要之二:六艺作为判教系统

六艺统摄诸子

六艺统摄四部

六艺统摄西学

六艺判教反思


第7章 六艺论述要之三:六艺互摄论

诗教以感兴通于六艺

易教以观象通于六艺


第8章 六艺论述要之四:六艺论的当代价值

国学的反本开新

儒学的反本开新

文化的反本开新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马一浮/大家精要》:

 幼年马一浮不但显示出清高孤逸的气质,而且还聪慧过人。马母辞世后,马廷培为儿子延请了当地颇有名望的举人郑目莲先生任塾师,但没多久,郑先生便请辞,理由是他面对这位学生,自愧不如,为了不误人子弟,因此抽身而退。马廷培听后半信半疑,于是自己亲自教导,后来发现马一浮果然聪敏过人,旁人难及,于是任其自学。没过几年,当时十六岁的马一浮奉父亲之命,到绍兴县城参加县试。据学者研究,当时的考试题目是要用古文辞撮合成一文。马一浮的应试文章浑然天成,毫无痕迹,于是夺得首名。当时的绍兴贤达、立宪派领袖汤寿潜读到这篇文章后大加赞赏,执意要将长女嫁给马一浮。1899年秋,十七岁的马一浮正式取汤氏长女汤仪为妻。

 少年时代的马一浮,除了对文学有过人的领悟之外,还试图在学术上下功夫。他自己曾说:“自阮芸台(即阮元)刻《学海堂经解》,而治经学者思想为之钢蔽;自魏默深(即魏源)编《经世文编》,而言政治者尽蹈富强窠臼。张南皮(即张之洞)督学四川,刻《书目答问》《车酋轩语》,当时学者家有其书。吾二十岁前亦尝奉为圭臬,久而无所得,乃知其所举入门各书,多于学者无益。”可见,马一浮在他二十岁(1903)之前,对于阮元、张之洞等清代学者的目录考据之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视之为学术门径。马一浮之所以有这一取向,无疑是受到当时学风的影响,同时或与他的父亲有一定的关系。马廷培曾任四川仁寿县县令,当时正是马一浮所说的张之洞督学四川并著刻《书目答问》《輶轩语》的时期。马廷培深受张之洞影响,马一浮回忆他曾“宾接庶士,饷以张南皮《輶轩语》及他有用书,士多厉于古学”。因此可以推知,少年马一浮很可能受父亲影响而奉阮元、张之洞之考据目录版本之学为圭臬。

 不过,马一浮潜心于传统考据之学的时间并不很长,在他二十岁左右,便毅然转向对西方思想的追寻,如痴如醉地吸收西方的各种思想。是什么原因促使马一浮专攻西学的?首先,这与当时中国政治形势与思想风潮有关。马一浮十六岁时,戊戌变法失败,中国积贫积弱,逐渐沉沦于帝国觊觎、凌辱的境地。这时向西方学习、从西学中寻找救国救民之道的思潮蔚然成风,马一浮也深受这个思潮的感染,这在他当时的诗歌及后来所写的两册游美日记中可见一斑。如《过太平洋示沪中诸子》诗云:“国命真如秋后草,党人犹是裤中虮。”又《寄大姊》云:“不信神州竟陆沦,天涯独立泪沾巾。”又《寄答大姊三十韵》云:“沦亡哀祖国,憔悴为斯民。”这些诗句都表现出他是真心关切国家民族的现实处境才发愤攻习西学的。而马一浮对西学的核心价值也有较清楚的理解,这就是民主与自由。他明确表示自己向西方求索的目的是要寻找到民主与自由的真谛,并将民主与自由的星星之火带回中国,让国家独立并最终建立如美国一般的共和政体。这也可自其诗句中分析出来,如“万里来寻独立碑,丈夫到此自堪悲”“我祝鸾光得偕隐.即今双估自由丝”“心灵亡后见文明,痛苦相连成历史。君不见白骨千堆染鲜血,百年始造共和业”等等。

 马一浮转攻西学的另一个深刻原因,是他遭受了常人难以体验的家庭变故,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现实社会中人性的无常和恶劣,并进而将这种人性的恶劣视为中国现实丑恶、国家民族衰败的根源,因此欲在西学中找到根治这种恶劣人性的方式。马一浮的家庭相当不幸。他七岁时,年长他一岁的三姊惠芳早天。十一岁时,母亲逝世。十八岁时,父亲中风,瘫痪在床,说话困难。他的二姊明硅素有奇志奇气,她听说血肉最补形气,于是割下手臂上一块肉,与药和在一起让父亲尝,马父尝后果然有些好转,但后来还是每况愈下,在这过程中,二姊由于身体难以支持,最终先其父亲而逝,年仅二十二岁。马一浮十九岁时,父亲最终病逝。二十岁时,在上海游学的马一浮收到家人电报,说他的妻子病危,于是他赶紧回家,遗憾的是,其妻已经于一天前病逝了。这些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给马一浮带来彻骨的心灵创伤。

 ……




精彩内容

本书作者通过第一手资料, 简述马一浮的思想的探索历程以及人生经历, 其中不乏奇闻佚事, 同时简要阐发马一浮的六艺论, 讨论其当代性意义。马一浮 (1883-1967), 四川成都人, 二十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师、一代儒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