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风流衍:首届姜立纲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士风流衍:首届姜立纲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90.99 4.8折 18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佐,董约武编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40188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88元

货号15337138

上书时间2024-08-2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关于“台阁体”与姜立纲渊源的研究

明朝“台阁体”书法乌议王渊清

“台阁体”与明代前期书法的再认识朱天曙

018先政用而后翰墨:明初馆阁书法中的理学色彩黄辉

023理学视城下的明代“台阁体”书法一一以姜立纲为例薛垲睿

儒学视野下的姜立纲书法林涵远

035同气连枝:姜立纲与明代“台阁体”书法的关系探赜一以其存世书丹墓志铭为例陈炀

从沈度到姜立纲一一明前中期“台阁体”书法王晓光

053小变二沈为方整一一姜立纲与“二沈”书风差异之辨王吉凯

059姜立纲书法的传承与影响一一以沈度《四箴》和明世宗《五箴注》为例

陈贤宝

068从职业视角看姜立纲的“中书体”董水荣

076明清书法大视野下姜立纲之“姜体”的路径图高启新

关于“姜书”艺术的研究

090从《中书楷诀》到《内阁秘传宇府》一兼论姜立纲“中书体”的创变王守民

101论明姜立纲《中书楷诀》对于古代书论的“承”与“变”杨二斌

107对姜立纲所书《敕赐观音禅寺记》中“鍾”字用法的探讨一一兼及明代碑刻的礼制问题张波

从姜立纲篆额看“台阁体”书风下的篆书风格张索史俊丽121姜立纲楷书探源一一以《节录东铭册》为例刘镇鸿

姜立纲的两通手札张瑞田

规矩中谋变化法度中求创新一姜立纲书法古典审美特征浅论胡湛

中韩书法比较研究一以韩漠和姜立纲为中心黄秀贞

148清劲方正,自成一家一一姜立纲及其书法艺术性分析范小明刘成伦

孙政153雍容雅致,一代书宗一一姜立纲书法艺术探赜160庙堂之上与江湖之远一一姜立纲其人其书双面现象缕析杨吉平164精妙潜化,灵悟感化一一姜立纲书法审美谈章方松

东溪书法印象林光进

姜立纲:抱朴守正修身立品王勤福

关于姜立纲生平著述等研究

178姜立纲宦迹考一兼论明代荐举制下书办官的铨选与晋升高希187《中书楷诀》源自《大字结构八十四法》论许汉文曹建

199新见《内阁秘传宇府》与姜立纲笔法之关系考论陈佐

姜立纲书法著作论朱继亮

姜立纲实用法帖在日本的流播

孙孺

姜立纲书法在日本的传播状况

一姜立纲书法古典审美特征浅论

浅野泰之

译:栗跃崇

姜立纲书法理论著作考辨许淳熙

姜立纲三题丁海涵

252《故简庵潘府君墓志》释读:兼论异质文献过录的信息损益方长山

关于“姜书”地位价值影响等研究

姜立纲在书法史中的地位重估薛元明

江南文人话语的重振与对姜立纲及“中书体”评价的转向方波

形与势一姜立纲书法的得与失周延

“工”之极一谈姜立纲对“台阁体”法度的发展及影响杜啟涛赵文欣

实用书写,还是书法创作?-明代书法场域中姜立纲书法及其评价之分歧冉令江石常喜

功成已见绣为衫,万里青云人笑谭一一浅论姜立纲书法与“台阁体”书法优劣张志鹏

310明代书法字体“台阁体”的历史价值重估兼论姜立纲对后世书法所做出的贡献陈永佳

319“视角转换”与“价值重估”一明初“台阁体”书法对姜立纲书史地位的造就李传君李守冰

325姜立纲及其“台阁体”书法价值重辨陈圆圆

331人、文、图互阐背景下的姜立纲书学再研周卓然赵一凡

对姜立纲楷书史地位的思考邓宇

关于“姜书”当代传承的研究

姜立纲楷书的意义一一再谈书法学习的“取法乎上”与“循序渐进”

李洪智高淑燕

350姜立纲及其“台阁体”书法的当代意义王兴国

357姜立纲书法融入中小学课堂路径和方法研究卢胜利

兰帅辉

附录

附一:士风流衍——首届姜立纲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附二:图版

后记



内容摘要

“台阁休”书法是明代初中期出现的一种重法度、轻情感,重传承(承续唐宋、元之正统书法)、轻创新的书风。同时在文坛上也出现了类似的“台阁体”诗风、文风。长期以来,人们对“台阁体”书风及诗文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批评“台阁体”形式单调、内容空洞、重传承、轻创新乃至无病呻吟、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书法及文学艺术的发展。然而,“台阁体”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的产生、发展对当时书坛及明中后期书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台阁体”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台阁体”书法的产生及其影响作一简略梳理。

一、“台阁体”释名

明初朝廷沿袭汉、唐旧制,设立中书省,实行丞相制。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借胡惟庸谋反之由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制。皇帝总揽大权,直接领导六部,中国君主集权制达到历史极点。此时朝廷并无“三台星”之喻的三公宰辅大臣,但后人所指称的“台阁”之“阁”是专指永乐年间设立的作为皇帝私人办事机构的内阁。人内阁办事的大臣虽无宰辅之名,而职权与历代宰辅相似,故有台阁之称。“内阁大臣虽被人目为宰辅,但他们一一特别是明朝前期的内阁大臣一一名义上却只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他们不像历代宰相那样,具有独立创立政务的权力和任务,主要职责乃是备顾问、参机务、开经筵讲读、替皇帝拟旨、草写诰敕、陪从游燕、应制唱和、传问事义、考订声音文字、修史编撰其他书籍、辅导太子、主持考试、教养庶吉士等。”“弘文馆存在的时间不长,其性质亦介乎内阁与翰林院之间,故可略而不论。值得指出的是,因弘文馆与翰林院性质相近,故当时人有以弘文馆代指翰林院,而称‘台阁体’为‘馆阁体’者。”川“台阁体”即是指当时内阁大臣们所创立并倡导的一种书风和文风,其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年。

“台阁体”或馆阁体一名,并非洪武、永乐年间即有此称呼,而是后人所指称。最初为明李东阳(1447-1516)对当时的文学脱离现实生活闭门造车,疲于应酬粉饰太平的文风表示不满,斥之“动辄卷帙,其辞亦互为蹈袭,虽流行于明初中期,但其陈俗可厌,无复有古意矣”,“山林诗或失之于野,台阁诗或失之于俗。野可犯而俗不可犯也”2。清洪亮吉《北江诗话》论书曰:“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后,四库馆开,而其风益盛。然此体书手,唐、宋已有之。”31

郑孝胥《贬黜馆阁体》云:“‘馆阁体’即桎梏学人数百年,其极也,遂使书法成为算子,名流书体,大率相似。”[41

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这种馆阁体的形成,乃是书法的一大厄运,清朝照样也有馆阁体,尤其自清高宗弘历以后,愈趋愈下。不但比明朝更不如,还留下了最恶劣的风气。”[5]

祝嘉《书学史》:“馆阁之体,足为干禄之资。”[6]

其实称馆阁体、“台阁体”都没有错。而将“台阁体”(馆阁体)与干禄体院体混为一谈则属概念混乱,不辨史实。

有学者称“馆阁体又称‘干禄体’‘院体’与明代的‘台阁体’异名而同质”。干禄体特指唐以来科举中应用的楷书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今应制之书,约分二种:一日大卷,应殿试者也;一日白折,应朝考者也。”81后泛指科举应试、官场公文用体及官员之间应制往来之官楷,其后杂体并兴,光黑媚俗,千人一面。世人讥之为“干禄体”。可以说“台阁体”或馆阁体属于干禄体,干禄体并非就是“台阁体”。

院体有院体画与院体书之分。院体书特指宋代书院所形成的一种“小王书”的书风:“宋太祖置书院,待书学写王字以书浩敕,字势轻弱,笔体无法,凡诏令碑刻皆不足观,人呼为‘院体’。”宋陈樵《负喧野录》卷上《小王书》:“世称‘小王书’,盖称太宗皇帝时王著也。本学虞永兴书,其波磔加长,体尚妩媚,然全无骨力。”问可见“台阁体”书与院体书不是同一个概念。

总而言之,唐之干禄书、米之院体书、明之“台阁体”书、清之馆阁体书均为科举应试之书或朝廷管理机构公文书通行书体及官员间应酬或奉旨书写之书。它们各自产生的年代不同,产生的动因有别,功用不一,风格亦有差异。虽有较多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



精彩内容

姜立纲,明代温州人,因其善书并以楷书行世,名满海内外,誉为“一代书宗”。明代台阁体书法为士人书法之重要表征,姜立纲则是台阁体书法和士人书法的代表。其所代表楷书对后世尤其是士人书法产生深远影响。因书法史对台阁体书法总体评价不高,故使姜立纲书法为当下书坛所忽视,然台阁体书法在书法史上之地位不应被泯灭。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书法审美艺术,推动当代书法艺术整体性研究,加强与海内外文化艺术界的交流,开展温州“文化之都”活动,特以明代姜立纲书法为学术议题,举办“士风流衍——首届姜立纲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将研讨会论文结集成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