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诉求:美国辛普森案与中国杜培武案的比较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2.18
6.2折
¥
3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达人,曾粤兴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03880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9289746
上书时间2024-08-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王达人、曾粤兴著的《正义的诉求(美国辛普森案与中国杜培武案的比较修订版)》通过对两个经典案例辛普森案和杜培武案的对比,解析了中美两国在司法理念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司法制度上的差异。它们对正义的追求是共同的,只是对于追求正义所付出的代价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选择。
本书通过案例向我们展示:我们选择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司法中公正的天平要倒向哪边。
作者简介
王达人,汉族,生于1946年。196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藏语文专业。1970年至1984年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工作14年。1980年"误入歧途",开始担任兼职律师,1992年起任专职律师,是云南刘胡乐律师事务所的任主任。主要从事教师和律师工作。教经济法时编写了两部教材:任专职律师以后,发表过几篇论文,并有两篇获奖:专著有《漫话法治》和《走进心中的香格里拉》。汉·贾谊有《鹂鸟賦》云:"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唐·王勃《滕王阁序》有云:"君子安贫,达人知命。"此乃吾名之真解,与今流行之"达人"大相径庭矣。看官切勿以为"秀"。
曾粤兴,广东省兴宁市人,法学博士、博士后,原任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宄会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宄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法学会刑事法学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法律顾问。曾荣获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引子
章警察与罪犯
1警察和被告人的错位
2相煎何太急
3警察权力的制衡
第二章检察官和律师
1“梦之队”的梦
2忍辱负重的辩护人
3天平的两端
第三章事实和证据
1痛苦的证人
2无本之木
3事实的真实再现
第四章陪审团和法官
1天地良心
2法官的悲哀
3独立审判权
第五章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
1正义的代价
2生死一线
3追求公正和正义
第六章劫后余生
冤:民警险成当代窦娥奇:执法部门如此办案——云南昆明公安局干警杜培武冤案录
劫后余生说噩梦——杜培武访谈录
路漫漫其修远兮——杜培武出狱以后
坚决杜绝刑讯逼供
严禁刑讯逼供严禁超时限办案
提高执法水平确保办案质量——省委政法委出台十项措施
公正驱散阳光下的阴影——杜培武错案纠正纪实
尾声
修订版后记
内容摘要
王达人、曾粤兴著的《正义的诉求(美国辛普森案与中国杜培武案的比较修订版)》从同一年代分别发生在美国和中国的两个典型案例入手,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非法证据排除问题,从制度与文化双重角度剖析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既有事实描述,又有价值判断,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强烈的可读性,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主编推荐
《正义的诉求》通过对中国杜培武案和美国辛普森案的比较,指出了中、美两国在刑事证据制度、刑事诉讼制度、价值理念及诉讼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书从典型案例入手,深刻分析了中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正义的诉求》通过对两个经典案例的对比,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一,在刑事诉讼中,宁可错放罪犯也不冤枉无辜还是宁可冤枉无辜也不错放罪犯?其二,在刑事诉讼中,实体重于程序还是程序重于实体?其三,是个人利益重于社会公共利益还是社会公共利益重于个人利益?本书从辛普森和杜培武案件中解析了中美两国在司法理念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司法制度上的差异。但是,它们对正义的追求是共同的,只是对于追求正义所付出的代价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选择。
本书原版名为《正义的诉求》,出版后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司法机关人手一册,用于警示教育。2010年5月,两高三部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初步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中国法治进程的重大变化,为本书的修订提供了契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