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7.43 4.8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人文(通识)学院著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0448261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042168
上书时间2024-08-27
发展性关怀抑或反思性关怀?——对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社会关怀研究的梳理与反思。
陈晶环叶敬忠圆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民只能自己进城务工,将子女、配偶和老人留在农村,形成了“留守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留守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凸显。作为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缓解留守人口“被留守”的现状成为学者们的关注重点。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社会关怀的概念来源西方国家的social care,20世纪70年代后,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后经济社会的复苏,引发了劳动者对个人不断付出劳动,却难以从社会再分配中收回福利的控诉。由此形成了一种社会再分配危机,或是称之为社会关怀危机③。虽然社会关怀危机是全球性的,但并不意味着各个国家的关怀危机是同质的。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社会关怀分配情况与发达国家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性在20世纪末有了更明显的表现。全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不同个体获得物质资源机会的不平等,进而强化了关怀资源的不平等(in。qualIIjes 0f redist曲uti“g care resources)。尤其是从事情感关怀工作的劳动力来自贫穷国家,所提供的情感关怀却为富裕国家的成员所消费。例如,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劳动力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流动到西方国家务工,照料西方国家的儿童,而自己的子女则留守于家乡被别人照顾。关怀链(care chains)的改变,引发了学者对流动人群和留守群体的关怀④。总体来说,社会关怀涉及三个维度:经济学维度(强调经济增长,关注无酬工作人员的待遇)、政治学维度(强调公民权利,认为关怀是公民的义务,也是权利)、社会学维度(强调关怀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会学维度是本文所关注的内容。国外学者将此维度的社会关怀阐释为一种发展关系,即提供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互动发展,在深层上呈现出关怀需求和资源的不对等②。在发展关系上,shahra Razavi认为发达国家的妇女往往通过雇佣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务工,来弥补自身外出工作所造成的关怀缺失。然而较低的待遇导致双方的利益都受损,影响双方互动④。在关怀需求和资源的不对等关系上,I~ourdes Bene-da提出了人口的流动造成落后地区的儿童、老人无法享有家人的照料,而发达地区可以通过雇佣来弥补国家层面上社会关怀的缺失,在现实中,人们往往认为缺少家庭收入是造成关怀不足的主要原因,忽略了流动对关怀造成的影响。
(:)研究内容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农民地位一直被特别地强调,在士、农、工、商的职业序列中,农仅次于士官。农村如同世外桃源般,与城市相对应存在,维持乡村自然的“野”和“朴”的状态是许多人怀旧时最乐于抒发的情绪主题之一⑧。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后,农村的原始状态成为诟病,城市成为农村发展的范本。通过经济力量的无声强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被强制商品化,同时,一系列政策措施也鼓励农民融入商品经济之中⑥。农村不再独立存在,而成为城市的附属物品和原料市场。农民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从事城市人口所不愿意做的苦力工作,支持城市的发展。但是,他们对城市的贡献和艰辛的付出,并没有使他们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留在农村的农民,承担着繁重的劳作,忍受着亲人分离的痛苦。因流动而带来的留守,造成了留守老人的养老、留守妇女的情感、留守儿童的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这三类群体,政府和学界都有了一定的关注和探讨,然而为何留守群体生活现状的改观依旧非常有限?本文以改革开放后我国管理体制的变迁为背景,分析农村发展路径的变化,对留守人口形成当前生活现状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此内容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进行论述。借助国外学者对社会学维度社会关怀的定义,即关怀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行为、政治政策,在深层含义上体现了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对微观个体在谁需要关怀、谁有责任提供关怀以及如何分配关怀的认知上产生影响,界定出国内学者研究的两种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