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萃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5.87
6.2折
¥
42
全新
仅1件
作者孙波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05865
出版时间2016-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947271
上书时间2024-08-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1章 关于佳实践/1 一个知乎上的回答/1 佳实践的定义/5 为什么要萃取佳实践/8 萃取佳实践需要哪些能力与技能/13结/24 第2章 明确业务目标/26 步:找到业务问题/27 步:获得Sponsor的支持/36 第三步:激发专家分享的动机/41结/45 第3章 描绘场景地图/46 步:从业务目标推导出关键任务/49 步:从关键任务推导出业务场景/53结/65 第4章 萃取佳实践/67 典型故事(Story)/68 用于佳实践萃取的故事/72 萃取故事的工具/75 整体图片(Picture)/79 工作任务分析/81 知识审查(Audit)/85 知识审查中的“魔法问题暠/91 结构表达(Structure)/93 如何为信息建模/96结/98 第5章 萃取的技术/99 材料分析/100 个人访谈/104 专家工作坊/113结/121 第6章 分享佳实践/123 岗位操作流程与宝典/123 培训课程/126 岗位辅导/131 辅助工具/133 案例/136结/138 参考文献/140
内容摘要
孙波著的《最佳实践萃取》对企业很好实践的萃取进行了完整、系统的论述,阐明了萃取很好实践的意义:保留企业最宝贵的知识资产并为人力资源和培训部门带来业务影响力。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多元化的方法,供读者参考,如何萃取企业的很好实践,使之显性化,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务。
本书源于长期、多样化的项目实践,填补了这个空白,萃取出了“内容萃取”的通用套路,实用性很强。专家的经验经过萃取才能成为组织有价值的知识资产,才能大规模使用。本书提供了系统化的萃取方法,将隐形的经验显性化,让组织的智慧得以传承。
主编推荐
当前,佳实践的萃取大多源于咨询顾问的个人经验,缺乏结构化的方法套路。这本书源于、多样化的项目实践,填补了这个,萃取出了“内容萃取”的通用套路,实用很强。
精彩内容
我上高中时是文科生。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要记住历史课本上那么多历史片段、事件和琐碎的知识点,实在是叫人抓狂的事儿! 可是让我有点“小骄傲”的是,我基本上可以把一本历史教科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很多人都说:“那你是每天熬夜吧!?”——实际上,我并没有花那么长时间记硬背,真正的秘诀在于,我发现了历史课本的编写者在讲述每一段历史的时候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甚是相同的句式。例如,不管是介绍法国大还是介绍英国的工业,课文的后一段都会有三句话:句话介绍这场对本国的影响,句话介绍这场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后一句话都是介绍这场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发现了这些讲述框架之后,每一篇课文在我脑海里变成了一棵棵结构清晰的树,每一个知识点变成了树上的果子,历历在目,记忆每一段历史变得简单和容易多啦! 多年以后,我在IBM 大中华区的学习培训部门工作,当时的CLO(学习官)是一位有着银灰色头发、干练的女士———南希·路易斯(Nancy Lewis)。每年她都会在公司主要的几个大区巡回一次,了解各个地区学发展情况。对所有来汇报的学习项目经理,她都提出一个要求:请用且只用一张PPT介绍你的项目,并且尽量少地使用文字。南希认为,如果你不能用一张图来表达自己所做的项目,那么证明你还没有想清楚,不要来汇报。那时候的我,也曾经为了这一张PPT绞尽脑汁、反复修改,以便让它更加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类似上面这样的点滴小事,我还经历过很多很多。它们连贯起来,像一副画卷一样逐步地打开,后完整地向我展示出一个清晰的事实:当信息是结构、逻辑的,它更容易被人理解,也更容易被人记忆。 也许,正是类似上面提到的这些点滴经历和经验不断积累,给我带来了一个受益终身的技能:从众多零散的、碎片化的、具象的信息中抽象出要点,并运用逻辑思维来为这些信息增添一个结构。 更加幸运的是,我现在经常辅导客户设计与开发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运用到抽象和结构化要点这一特长。 一个课程从无到有,是从问题点开始,逐步“发展”出一个问题解决的结构化方法,并把这个方法有效地传递给受众。挖掘问题的结构化解决方法这一过程,是我们所说的“佳实践萃取”。在过去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我经常要同各行各业的业务专家和管理专家会面,利用访谈以及其他一些“佳实践萃取”的技术,从这些专家的身上把他们解决各类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挖掘、提炼出来,变成我课程中的框架结构、主要模型、关键原则等等。“佳实践萃取”是课程设计与开发底层一个核心的技术,因此它也是从事教育培训、人才发展和知识管理的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 “佳实践萃取”这项技术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与开中是如何阐述的呢? 在各种传统的课程设计与开中,内容的攫取和开发这个部分主要介绍的工作方法是“工作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即:把任务步骤分解清楚后,再去挖掘整理底层的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要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发现 这项技术在目前的企业课程开发时,有两大应用的局限。 在分析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底层的技能要素时,传统理论往往会提到这些技能需要来自内容专家(Subject Matter Experts),但是对于怎样来自于专家,并没有更加详细的阐述。 现在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公司把自己的专家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几天的工作坊让他们产出自己企业的佳实践,但是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专家们产出的内容可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 更槽糕的情况是:内容深度挖掘得不够,真正在专家头脑底层那些好的经验还是没有浮现出来。以这样的内容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常常被业务部门批评为“没啥用、白花钱”——这种现象充分说明,挖掘出专家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底层的经验做法并进行结构化,这才是整个课程设计与开发关键的环节。为此,课程设计师需要介入到专家的分享过程,协助他们更好地、更深入地并且更加结构化形成产出,而本书中所阐述的方法和工具,是专门针对这个环节精心设计开发的。 传统的工作任务分析方法更多是基于工业时代的任务特点。众所周知,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早是在美国军队的士兵培训中形成的。当时士兵们在学习什么任务呢? 如何搭建工事、如何安装、如何操作一个复杂的武器等等。这些任务大部分是“可视化的工作任务”,也是工作任务过程更加容易被人所观察、所记录。由此发展起来的培训领域工作任务分析方法,也大都基于“可视化的工作任务”。例如,我在加拿大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带我们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练习,使用的主题是“冲泡一杯美式咖啡”;美国大的一家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公司在自己的培训课程中,会使用“园丁如何锄地”这个工作任务进行练习。然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更多是“不可视的工作任务”,例如: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识别异常点并解决、影响他人等等。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认知任务分析”(Cognitive Task Analysis),这种任务的分析更加不容易,更加考验人的抽象与分析能力。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和工具,不仅关注专家们外化的行为动作(怎么“做”的),更适合于挖掘专家们内在的思路(怎么“想”的),可以很好地满足各类组织挖掘专家深层次佳实践的需求。 在本书中,我分享的主要是从自己做过的课程设计与开发项目中提炼出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心得。当面对各种各样的课程设计与开发项目需求时,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有时没办法提供支撑,我会本着“以终为始”、无论如何也要产出结果的念头,一步步地摸索。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条萃取专家经验的逻辑慢慢地浮现出来,而且在不同的项目中被反复使用,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萃取佳实践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像一个掘金者,更像一个金匠,不但要把经验从专家身上提炼出来,还要用自己的形式去展示这些经验。因此,像每一条美丽的项链不可避免地带着金匠个人印记一样,被呈现出来的、结构化的佳实践,也会带有萃取者的个人特点。不过,这并不影响好的经验的传播与。好的金匠能让原本普普通通的金子更加闪耀亮丽,而终萃取出来的佳实践不仅是专家的精华,含萃取者的精心琢磨,会让目标受众收益更多。“佳实践萃取”这项工作价值非凡,我衷心地期盼,所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们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成为金匠大师,让更有价值的知识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我要衷心感谢鼓励我写下这本书的《培训杂志》主编常亚红老师,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们! 书中的所有视觉图都是张爽老师亲笔画的,她的作品让本书更加熠熠生辉,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后,我要把这本书书献给林恩学习(Lean Learning)的顾问们:丁志勇老师、刘妍老师、赵鹤老师,是和你们一起为客户服务的经验成了这本书! 后,我要把这本书书献给林恩学习(Lean Learning)的顾问们:丁志勇老师、刘妍老师、赵鹤老师,是和你们一起为客户服务的经验成了这本书! 孙波 2017.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