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盛世豪,经济学博士,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光明日报》《中国软科学》《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Practice》等报刊发表论文,出版《产业竞争论》等专著,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浙江省政府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包海波,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成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在《光明日报》《Energy Policy》《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等专著,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10多项。
潘家栋,博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在《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家》《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新科技革命下中国企业OFDI研究》等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总序(周振华)
前言
第一章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与思路任务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三节 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
第二章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实施机制与推进路径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与目标
第二节 多措并举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第三节 一市三省实施长三角国家战略机制
第三章 综合交通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世界级城市群综合交通的特征和启示
第二节 综合交通对长三角经济格局演变的影响机制
第三节 综合交通对长三角经济格局演变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综合交通发展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径
第四章 创新网络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城市群创新的空间结构理论
第二节 长三角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第五章 空间平台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上海自贸区: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第二节 “飞地经济”:推进长三角城市分工协作
第三节 G60科创走廊:提供一体化先行制度探索
第四节 虹桥商务区:打造长三角高端商务新中心
第六章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基础
第二节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意义
第三节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路径
第七章 世界级城市群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浙江大湾区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平台
第二节 一体化助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培育
第三节 新基建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注入内核
第八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长三角一体化大事记(1982年12月—2020年12月)
后记
专栏目录
专栏1-1 费孝通与长三角的“设想”
专栏2-1 “两心共创”推动原始创新
专栏2-2 产业联盟助推产业分工与协作
专栏2-3 南通新机场,助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专栏2-4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值得借鉴
专栏2-5 长三角医保结算全覆盖
专栏2-6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引领开放新步伐
专栏2-7 eWTP打造全球商业共同体
专栏2-8 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协议签约
专栏2-9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专栏2-10 上海发力新基建
专栏2-11 “江苏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专栏2-12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强强联手共推小洋山全域一体化开发
专栏2-13 合肥,一座崛起中的创新城市
专栏2-14 资本联合助推企业做强做大
专栏2-15 G60“一网通办”助力一体化
专栏3-1 轨道上的长三角
专栏3-2 长三角区域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合作框架协议
专栏3-3 南通新机场建设提升一体化水平/127
专栏3-4 两个全球“最大港”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加速
专栏5-1 浙沪飞地助力一体化/176
专栏5-2 G60科创走廊成效显著
专栏6-1 破界筑路打通断头路
专栏6-2 执委会协调推进金融16条
专栏6-3 长三角地区建立外管证信息交换机制 方便纳税人异地经营
专栏6-4 共建“信用长三角”
专栏7-1 沪舟甬铁路奠定长三角自由贸易港基础
专栏7-2 世界级湾区建设需要区域合作
专栏7-3 上海新基建行动方案出炉
内容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于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将从长三角历史演进来阐述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全球趋势、国内发展和自身要求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此基础上.从发展现状、战略要求等角度来介绍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
第一节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当中,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一、上海经济区与城市协作
早在1982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成立上海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通知》,探索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经济协作区式的新的经济区域和经济网络,提出建立上海经济区的问胚.提出要发挥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促进横向经济联系的发展。1983年3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正式成立。上海经济区的范围确定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lO个城市。1984年,上海经济区扩大为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在组织经济区内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一体化”概念,以建立先进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1985年.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成立,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及它们所辖的12个县(市),浙江的嘉兴、湖州及它们所辖的4个县,以及上海市所辖的10个县。1988年6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撤销。
1990年全国两会期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结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调研.以民盟名义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初步设想》。1992年,长三角15个城市的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在自发倡议下建立。自此.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重新开始。1996年,在各城市的要求下,联席会议上升为城市经济协调会,升格为市长峰会,并发布年度工作报告。——专栏 费孝通与长三角的“设想”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呢?1990年春夏,时任民盟中央主席的社会学家费孝通
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也是中华巨龙的龙头。“上海是龙头”的设想后被中央采纳,并写入正式文件之中,为后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的战略定位提供了参考。1982年1月,费孝通四访江村后“更上一层楼”,走出江村,研究小城镇、大中城市,进而研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费孝通在观察和研究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时,看到了一种超越行政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事实,萌发了区域经济的概念。1987年和1988年,在区域发展研究中,费孝通和民盟中央先后向中共中央提出“建立临夏和海东经济协作区…‘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建议。为了实现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吸收国际经验,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内地要造几个香港。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分析世界格局和中国的优势时指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1990年春节前后,费孝通学习邓小平有关论述,结合长江三角洲......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本书是本系列丛书的总体性、纲领性图书,
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及其有关实施情况的整体性解读与阐释。
精彩内容
当前,世界竞争不断从产业竞争转向城市群都市圈竞争。长三角作为认可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优选、创新能力不错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关键枢纽。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于长三角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长三角地区应当以一体化为突破,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对内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参与优选合作竞争。本书聚焦长三角城市群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在阐释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及理论逻辑基础上,介绍一市三省实施长三角国家战略的机制路径,并且重点从综合交通、创新网络、空间平台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模块来探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最后,探索长三角重量城市群培育的机制路径,以更高标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提高区域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和优选资源吸纳能力,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
媒体评论
本书是本系列丛书的总体性、纲领性图书,
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及其有关实施情况的整体性解读与阐释。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