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心斋撷实:民族理论若干问题探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同心斋撷实:民族理论若干问题探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22 1.9折 105 全新

库存3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三南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519500283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5元

货号8888298

上书时间2024-08-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三南,1977年出生,祖籍江西赣州,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王希恩研究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201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从郝时远研究员,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民族与民族主义、靠前政治、马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靠前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一等)项目各1项,主持河北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和很好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参与其他项目6项;研究成果获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很好成果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很好成果奖三等奖1项。

杨须爱,1978年出生,祖籍甘肃陇南,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合作导师杨金海研究员),副研究员。201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王希恩研究员,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民族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央编译局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中央马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各1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很好成果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社科很好成果奖二等奖1项。

目录
经典探微


批判、借助和吸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再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主义论述的再认识:“困难对话论”评析()

马克思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列宁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三个层次——基于列宁世界革命思想演变的分析()

斯大林在论述民族主义方面曾有的贡献()

斯大林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失误及其动因()


“过程”分解


关于“民族过程”的两个问题()

民族过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国家观三题()

关于民族国家的几点思考()

论民族问题的结构分析与过程分析()


“族性”问道


族性及族性张扬——当代世界民族现象和民族过程试解()

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

浅析民族主义的依附性——以对自由主义的依附为例()

国际政治视阈下的民族主义情绪()

文化相对主义的起源及早期理念()


“问题”释惑


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中的统筹兼顾()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继承和发展()

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基于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民族政策的几点比较()

新时期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探析()


学科自省


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到“中国模式”()

论区分民族理论的应然研究与实然研究()

民族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观点评析()

多民族国家民族认知教育的需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本书获河北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1409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4M550120)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5T80184)支持,谨表谢忱。◇ 同心斋撷实——民族理论若干问题探究序言 ◇



内容摘要
批判、借助和吸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再认识原载《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略有改动。

作者简介:王希恩(1954—),男,河南内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当代民族问题。

王希恩

典型的民族主义现象始于18世纪,对民族主义现象的研究则始于19世纪后期,而在此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著述绝对形成了民族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个高峰。英国当代民族理论家AD史密斯讲:“在1914年以前,马克思主义是民族主义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在民族主义问题上形成成熟的理论,但东欧发生的民族主义运动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追随者对这种现象给予了相当的注意。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奥托·鲍威尔(Otto Bauer)和伦纳(Renner)、列宁和斯大林等都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事实上,在近几十年之前,他们是在连续性上最好的民族主义研究学派。”Anthony D·Smith:Theories of Nationalism,Holmes & Meier Publishers,New York,1983,p257此言当为公允之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不但成为民族主义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而且对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乃至全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实践都有着巨大影响。然而,在对待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问题上,我们的民族理论界却长期满足于既有的结论,缺少深入的理解,漠视相关研究的进展。这种状况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更不利于对于民族主义这一不断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重要现象的正确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第二国际时期的卢森堡、考茨基以及鲍威尔等人虽都对民族主义问题做过一定的论述,但是他们的理论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批判,一般来讲已经不能视为马克思主义观点了。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理论,从其本源上说只能推及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那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民族主义的直接论述不多,以至于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终其一生都低估了作为一股独立力量的民族主义……这是他的伟大体系中的主要弱点之一。”\[英\]伯林著,冯克利译:《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页。“在卡尔·马克思讨论的所有历史现象中,他对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运动和民族国家的出现的考察是最不令人满意的。”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9页;阿维纳日:《走向一种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异议》1990年。但实际上,虽然直接论述不多,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民族主义问题的间接论述却很丰富,这一点我们决不能忽略。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同,在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中,“民族主义”属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可以说,列宁和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正是在对民族主义的论争和批判中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基本观点也主要是在他们的论述中得到确立的。

据此,这里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理论及相关问题做一粗略分析,以求对这一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一、“民族主义”的主要类别及内容

作为分析的前提,首先需要根据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排列出他们所论及的“民族主义”的大致类别及内容。

古代民族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对民族主义着意做出区分,但他们在批判布鲁诺·鲍威尔时曾提到:“民族主义导致了罗马和希腊的灭亡。因此,当批判(这里及下面的“批判”意指所针对论点的关键词——引者注。)断言民族主义促使法国革命失败的时候,批判并没有说出有关法国革命的任何独到见解。”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46页。

显然,这里两次提到的“民族主义”,前者发生在古代历史,后者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分属不同时代的民族主义。后者是现代的,前者则是古代的。

“封建君主制的民族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斯大林在其《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到:格鲁吉亚归并俄国后,格鲁吉亚贵族感到丧失了特权和势力,有伤自己的尊严,所以想要“解放格鲁吉亚”,由此就出现了这种“封建君主制的民族主义”。

而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年轻的格鲁吉亚资产阶级感到自己很难和外国资本家进行自由竞争时,他们就“开始嘟囔起什么独立的格鲁吉亚来了。格鲁吉亚资产阶级想用关税壁垒保护格鲁吉亚市场,用强力把‘外国’资产阶级从格鲁吉亚市场赶出去,用人为的方法提高物价,并用这种‘爱国的’手腕在发财的角逐场上求得成功”。这就是格鲁吉亚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斯大林:《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黑帮民族主义”或“政府的民族主义”。1905年以后,俄国国内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和“宪政”促进了各民族自觉意识的觉醒,但当政的沙俄政府对俄边疆地区的民族觉醒实施了种种高压手段,从上层掀起了“黩武的民族主义浪潮”。列宁把这种民族主义称为“黑帮民族主义”或“政府民族主义”,他说:“俄国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国家。政府的政策,得到资产阶级支持的地主的政策浸透了彻头彻尾的黑帮民族主义。”“反动的或黑帮的民族主义力图保证一个民族享有特权,而使其余一切民族处于从属的、不平等的、甚至是根本无权的地位。”列宁:《工人阶级和民族问题》,《再论按民族划分学校事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275页。

“从属的”或“被压迫民族中的民族主义”。这是与“黑帮民族主义”或“政府民族主义”对应的一种民族主义。斯大林在讲到1905年以后沙俄政府“从上层掀起的黩武的民族主义浪潮”时,也讲到由这种对边疆地区黩武和高压而产生的“下层”的“民族主义反击浪潮”,其中包括各民族中的“沙文主义”,犹太人中的“锡安主义”,鞑靼人中的“大伊斯兰主义”,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中的民族主义的加强,以及“没有教养的人反犹太主义的共同倾向”等。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论民族问题》,第24—25页。这些民族主义多为各民族的上层所掀动,所以,列宁把它们称为“被压迫民族上层分子中的民族主义倾向”。1914年,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提纲》中又谈到了“被压迫民族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俄国占57%的非大俄罗斯居民“受到难以置信的、空前的压迫的情况下”的反抗。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提纲》,《列宁论民族问题》(上),第283页。

“自由派民族主义”。1912年12月列宁在《真理报》撰文,批判了当时俄国杜马中出现的“民族主义自由派”观点,指出,“他们不希望地主和官僚独占整个的统治权”,而追求两院制的受严格限制的宪法,“希望有一个执行以火与剑为‘祖国工业’争夺市场的‘爱国’政策”,“建设‘伟大的’资本主义俄国”。“民族主义自由派”或“自由派民族主义者”主要由俄国杜马和国务会议中的“进步派”和立宪民主党内大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所组成。列宁反对这种民族主义是因为,当时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彻底推翻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的自决,而不是维护和实行由资产阶级意志和力量所主宰的旧的俄国政权。因此,他号召人们“反对自由派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虽不那么粗暴,但是由于它的虚伪、由于它对人民进行‘巧妙的’欺骗而特别有害”。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列宁又把它称为“虚伪地掩饰起来的精致的民族主义”。列宁:《关于工人代表的某些发言问题》《关于杜马中的工人代表和他们的宣言问题》《民族主义自由派》,《列宁论民族问题》(上),第151—156页。

“社会民族主义”。列宁在《“联合者”》一文中称波兰社会党“左派”是“波兰社会民族主义派别之一”。列宁:《“联合者”》,《列宁论民族问题》(上),第135页。他们是波兰社会党中持有民族主义偏见的一部分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过程中,列宁又提醒人们同几种主要的社会民族主义,如普列汉诺夫的、波特列索夫的、崩得的、阿克雪里罗得的、考茨基的社会民族主义明确划清界限;把社会民族主义称为“资产阶级流派的最凶恶的保卫者”。根据列宁的论述,社会民族主义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民族主义,社会民主党内的民族主义。

“崩得民族主义”。“崩得”是于1897年成立的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犹太工人总联盟的译称,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崩得自称是犹太无产阶级利益的唯一代表,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各部分之间的团结应表现在“联邦制”上,提出要以“联邦”的形式保持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关系。1903年崩得退出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重新加入。

崩得民族主义是俄国社会民主党建党时期面临的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最严重的民族主义,其错误主张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口号和“民族文化自治纲领”的鼓吹上。崩得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和工人阶级的团结造成了很大损害,并导致了它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正式决裂。为了清除崩得民族主义的影响,1913年,列宁和斯大林分别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和《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两文中做了集中批判。除此之外,他们的其他论著也经常涉及批判崩得民族主义的内容。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早在1913年,列宁就在《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民族纲领》中讲道:“沙皇政府比邻国政府更加反动,它是经济的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且拼命激起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列宁:《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民族纲领》,《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0页。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和斯大林反对民族主义倾向的主要着力点放在了党内和国内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1919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开始提到要警惕“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他在讲到乌克兰问题时指出:“对大俄罗斯共产党人中产生的一点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表现,都应当极其严格地加以追究。”同时讲:“长期遭受压迫使乌克兰的落后群众具有民族主义倾向,因此,俄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极其耐心和慎重地对待这种民族主义倾向。”实际上,不仅乌克兰,而且当时所有面临着与俄罗斯建立联盟关系的各国都有民族主义倾向。因此,列宁号召俄罗斯和其他有关各国的共产党员共同奋斗,“粉碎任何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阴谋,消除各种各样的民族主义偏见”。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俄共(布)中央关于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的决议》《为战胜邓尼金告乌克兰工农书》,《列宁论民族问题》(下),第752、776、792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