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17 6.0折 3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东皇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34933

出版时间201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7901853

上书时间2024-08-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研究思路、结构、方法及意义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结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三节本书的创新点
 
第一章相关理论及研究回顾
第一节主流消费理论对居民消费的研究
第二节非主流消费理论对居民消费的研究
一、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需求
二、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
第三节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研究
第四节相关理论及研究的简评
 
第二章居民消费总量及结构性特征分析
第一节我国居民消费的总量特征
一、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慢于经济增长
二、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慢于政府消费的增长
三、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慢于其收入水平的增长
第二节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
一、我国居民消费的城乡结构特征
二、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扩大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第一节扩大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一、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二、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三、公共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性视角
第一节居民消费行为谨慎程度的估测
一、估测模型
二、估测方法——状态空间模型
三、估测结果
四、估测结果分析
第二节影响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理论假说
二、计量模型、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三、实证过程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本章小结及相应建议
 
第五章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收入分配视角
第一节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特征
一、近年来劳动者报酬持续下降,劳动者报酬率偏低
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部门占比下降,再分配政策并未向居民
部门倾斜
三、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不容忽视
第二节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理论模型
二、实证分析及其结果
第三节再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理论模型
二、实证分析及其结果
第四节本章小结及相应建议
 
第六章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公共支出视角
第一节我国公共支出的现状和特征
一、公共支出总量持续增长,其占的比重呈U型走势
二、各项公共支出非均衡性增长,公共支出逐渐转型
三、公共支出支农力度下滑,其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公共(支农)支出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第二节公共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模型的构建
二、数据说明
三、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四、实证结果
第三节公共支出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公共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结构视角
二、公共支农支出消费效应的区域性特征
第四节本章小结及相应建议
 
第七章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实证检验
第一节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核算模型
二、核算结果
第二节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孰因孰果?
第三节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
一、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二、方差分解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基本结论、制度安排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一节基本结论
一、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的动因
二、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制度安排
一、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完善收入分配结构
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变革,优化公共支出结构
四、推进官员晋升机制变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型
第三节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图表清单

内容摘要
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位列全球第二,经济增长成就举世瞩目。但长期以来“粗放型”增长所积累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收入差距拉大、国际贸易争端激化、金融风险加大等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基于中国现实经济发展中不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我国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这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际经验也表明,用大量投资支撑的增长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会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社会就业压力。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将区域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将会更好地体现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未来5~1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必须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演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更加注重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入手,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扩大消费是个系统工程,也应是个持续性的过程。在构建消费增长长效机制方面,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调整是首要任务。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不仅表现在初次分配领域,也表现在再分配领域。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和拉动内需的关键之举,也是重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重点所在。此外,持续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应注重降低居民预防性动机和改善消费环境等,切实解决居民所关心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幼有所养、老有所终”。
  刘东皇博士自2008年9月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作为博士论文研究选题,本书是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全书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驱动结构特征基础上,基于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的现实状况,分别从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和公共支出三个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如何扩大居民消费的问题,分析了扩大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本书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研究未来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测算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分别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维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侧重从公共支出结构视角全面分析公共(支农)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认为我国公共支出转型的滞后显著地制约了公共支出消费效应的充分发挥等等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全书脉络清晰、方法运用得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发表在权威核心期刊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欣闻刘东皇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作为导师谨致祝贺,也非常乐意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刘东皇博士在今后的研究中再接再厉,在广阔的学术天地里勤奋求索,取得更大的成绩。
 
  沈坤荣
  2012年5月前言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快速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自2008年进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中国经济也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困扰,扩内需的现实背景提供了我深入思考的土壤,在攻博期间我一直关注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消费和经济增长问题都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9?5%,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持续高增长奇迹,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的改善。基于需求层面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事实进行总体考察并进行国际比较后,中国存在消费率偏低的事实,消费率偏低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偏低。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环境的恶化,居民消费不振给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消费不足问题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因此,研究中国居民消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依据现状——理论——实证——对策的逻辑思路,本书构建起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本书以居民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展开,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分别为:(1)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的驱动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经济增长的需求层面上看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基于未来不确定性视角,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谨慎程度如何,即是否存在“不敢消费”的问题,有哪些因素影响居民谨慎消费行为?(3)针对转型期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不能规避对宏观收入分配的研究,如何调整收入分配更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呢?(4)公共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其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如何?(5)作为需求因素之一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绩效如何?(6)基于消费增长的视角如何化解其制约因素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
  基于上述问题,本书运用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和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首先,从总量和结构方面本书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事实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在总量层面上,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慢于政府消费增长速度、也慢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在结构层面上,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由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更低,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驱动力的更重要方面。
  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过于谨慎紧密相关,基于主流的预防性储蓄(Dynan模型)本书运用状态空间模型(SSM)估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谨慎程度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城乡居民都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转型背景下的制度因素及其不确定性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是中国居民谨慎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预防性储蓄理论能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居民谨慎的消费行为,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匡正居民消费行为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但解释转型期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也不能规避对收入分配等的研究。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劳动者报酬率持续下降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背景,本书接着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维度系统地检验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初次分配领域过去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下降极大地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体系逐渐转变成了“利润引导性需求”,单纯地提升劳动者报酬对投资的消极影响强于对消费的积极影响;在再分配方面,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地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从其内部构成上看,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次之,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其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初次分配领域提升劳动者报酬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应着眼于结构优化和再分配的调整等,通过减弱劳动者报酬提升对投资的负面影响和增强其对消费的积极影响推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应注重缩小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充分发挥再分配的消费效应。
  公共支出作为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本书侧重从结构维度检验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公共(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总量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但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不显著;在公共支出结构方面,仅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社会文教费的增长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地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而在公共支农支出结构方面,仅农业科技3项费用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在分析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挤入效应的原因方面进一步从公共支农支出消费效应的区域特征方面分析,虽然东、西部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具有挤入效应,但中部地区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却不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我国公共支出转型仍然是滞后的,其也限制了公共支出消费效应的充分发挥,推进公共支出转型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举措。
  在理论上把握居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之后,基于模型本书实证检验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绩效,研究结果表现,经济增长对于居民消费的变动相对敏感,其增长效应显著,然而,居民消费的增长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在封闭条件下,投资消费结构长期失衡的经济是无法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外需的迅速扩张起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最终需求支撑,使过去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具有了一定的持续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是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适宜举措。
  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仅是后危机时代缓解需求约束的举措,也是“十二五”期间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前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最后本书归纳了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三大主要因素:居民消费行为过于谨慎、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公共支出转型滞后等。因此,化解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扩大居民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推进财政税收体制变革,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推进官员晋升机制变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型。
  本书正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缮而成。由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限制,本书仍然有很多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

精彩内容
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成就瞩目。然而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所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从驱动结构上表现为“高口、高投资、低消费”,而低消费主要表:为低的居民消费。基于主流的预防性储蓄理论本文分别从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和公共支出三个视角系统地研究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扩大居民消费的增长效应。居民谨慎的消费行为、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公共支出转型滞后等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挑战,扩大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化解扩大居民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