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1.56 6.2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静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580551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1301962
上书时间2024-11-19
从美学角度上来看,书风是以一定书法创作形式为特征的理论表述。它指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为作者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写方式,不同的书家,都会形成异的书风,包括个人书风、社会书风、时代书风、流行书风等。
具体说来,书风是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书家,在某个地域范围内所形成的特有的书写模式,并被广大学书者接受和效仿,能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书法,在古时被释为古代史官修史时,在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方法的原则体例。另一种解释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中形成的特有艺术。书法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也具有欣赏性的艺术价值”。这种艺术形式使用中国传统圆锥形毛笔来书写汉字(篆、隶、楷、行、草)。“风格”一词在中国古代的文论中早有涉及,晋人葛洪所著《抱朴子》中已有明确交代,指人的风格品度。魏晋时期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于《文心雕龙》中,将“风格”引申为文章的风范格局。至唐代,“风格”出现在绘画艺术的品评性用语中,此后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美学、艺术和文艺评论等领域。
书风溯源
早期书法只是作为文化传承的实用工具而存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与金文已被后世学者依据其特征进行分期概括,虽然在当时还没有明确的书风概念,但已为后世书风的萌生奠定了基础。随着书法实用性的发展,汉代从宫廷到民间的各个学馆均开设书法课程,书法教育受到整个国家的重视,民间书家也颇受大众欢迎。虽然此时的书法仍然以实用为主,但时人已萌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与收藏,而收藏书法作品使其具备了除表达文字既定内容之外的审美意味。东汉建立之初,黄老思想流行,在文人的精神世界中,情感已成为重要内容,书法逐渐成为士人表现自我精神品格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汉赋大家赵壹所著的《非草书》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士人对草书的痴狂与热爱:
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九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鰓出血,犹不休辍……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
从其记述中可窥见汉代士人对于草书学习的挚爱之情。到三国魏晋时期,书法完成了书体演变,书家相继完善了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字体,书法技法体系基本趋于成熟,中国书法由前期的实用阶段步入完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