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怎样一个人:梁漱溟自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是怎样一个人:梁漱溟自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4.82 6.2折 8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10272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1006110

上书时间2024-11-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成才。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1949年秋,《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出版,他在自序中表示将:“尽力于思想而以行动证诸旁人。”自1950年迄于逝世,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工作以著述为主;继其成名之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后,又写出《东方学术概观》、《人心与人生》,实现了在东西文化之间架一座桥的心愿。

目录
目录
我的成长 / 001
我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 003
我的父亲 / 004
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 006
经过两度家塾四个小学 / 008
从课外读物说到我的一位父执 / 010
自学的根本 / 015
五年半底中学 / 017
中学时期之自学 / 020
自学资料及当年师友 / 022
初入社会 / 026
激进于社会主义 / 028
出世思想 / 032
学佛又学医 / 033
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 / 034
当年倾慕的几个人物 / 036
思想进步的原理 / 038
东西文化问题 / 039
回到世间来 / 039
在北京大学 / 041
我到北大任教的经过 / 043
当时有关佛学的其他讲座 / 045
哲学系的盛况 / 045
蔡校长在北大的一段历史意义不寻常 / 047
雄辩会 / 050
行知会 / 050

致力乡村运动 / 053
我为何有“乡村建设”的主张 / 055
我致力乡村运动的回忆和反省 / 071

抗战以来自述 / 077
1941年二三月间的一段经过 / 079
“七七”以前的讲演 / 092
“八一三”以前的文章 / 095
国防参议会 / 100
访问延安 / 108
国民参政会 / 122
改善兵役运动 / 127
解决党派问题的我见 / 132
巡历华北华东各战地 / 144
统一建国同志会 / 164
上年4月间的一个提案 / 170
总结全文 / 175

调查李闻案 / 179
回忆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 181
李闻案调查报告书 / 188

为民主建国奔走 / 217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 219
我的努力与反省 / 227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历 / 291
1950年后在北京中南海颐年堂的几次谈话 / 293
略记9月9日至18日的一段经过 / 304
在政协整风小组会上向党交心的发言 / 308
向党交心后在小组会上的发言 / 331
批林批孔中学习小组上的一次发言 / 335
批林批孔中的发言 / 337
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的事情述略 / 339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 / 343

我的思想历程 / 347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 349
两年来我有了哪些转变? / 358
谈我的思想问题 / 374
我的思想改造得力于《矛盾论》 / 383
我怎样理解辩证唯物论? / 387

自我评价 / 391
我不是一个学者  / 393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 393
我是一个乐天派 / 395
我的思想的根本就是儒家跟佛家 / 395
我最佩服的人 / 396
在生活和思想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 400
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 404
一念不起与放下期待 / 405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 407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 408

内容摘要
     我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距今五十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绪十九年癸巳,西历1893年,亦就是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甲午之战是中国近百年史中优选关节,所有种种剧烈变动皆由此起来。而我的大半生,恰好是从那一次中日大战到这一次中日大战。 我家原是桂林城内人。但从祖父离开桂林,父亲和我们一辈便都生长在北京了。母亲亦是生在北方的;而外祖张家则是云南大理人,从外祖父离开云南,没有回去。祖母又是贵州毕节刘家的。在中国说:南方人和北方人不论气质上或习俗上都颇有些不同的。因此,由南方人来看我们,则每当成我们是北方人;而在当地北方人看我们,又以为是来自南方的了。我一家人,兼有南北两种气息,而富于一种中间性。 从种族血统上说,我们本是元朝宗室。中间经过明清二代五百余年,不但旁人不晓得我们是蒙古族,即自家不由谱系上查明亦不晓得了。在几百年和汉族婚姻之后的我们,融合不同底两种血,似亦具一中间性。 从社会阶级成分上说:曾祖、祖父、父亲三代都是从前所谓举人或进士出身而作官的。外祖父亦是进士而作官的。祖母、母亲都读过不少书,能为诗文。这是所谓“书香人家”或“世宦之家”。但曾祖父作外官(对京官而言)卸任,无钱而有债。祖父来还债,债未清而身故。那时我父亲只七八岁,靠祖母开蒙馆教几个小学生度日,真是寒苦之极。父稍长到十九岁,便在“义学”中教书,依然寒苦生活。世宦习气于此打落干净;市井琐碎,民间疾苦,倒亲身尝历的。四十岁方入仕途,又总未得意,景况没有舒展过。因此在生活习惯上意识上,并未曾将我们后辈限于某一阶级中。 父母生我们兄妹四人。我有一个大哥,两个妹妹。大哥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商科毕业。两妹亦于清朝最末一年毕业于“京师女子初级师范学堂”。我们的教育费,常常是变卖母亲妆奁而支付的。 像这样一个多方面荟萃交融底家庭,住居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自无偏僻固陋之患。又遭逢这样一个变动剧烈的时代,见闻既多,是很便于自学底。 我的父亲 遂成我之自学的,接近是我父亲。所以必要叙明我父亲之为人,和他对我底教育。 吾父是一秉性笃实底人,而不是一天资高明的人。他作学问没有过人的才思;他作事情更不以才略见长。他与母亲一样天生的忠厚;只他用心周匝细密,又磨炼于寒苦生活之中,好像比较能干许多。他心里相当精明,但很少见之于行事。他最不可及处,是意趣超俗,不肯随俗流转,而有一腔热肠,一身侠骨。 因其非天资高明底人,所以思想不超脱。因其秉性笃实而用心精细,所以遇事认真。因为有豪侠气,所以行为只是端正,而并不拘谨。他最看重事功,而不免忽视学问。前人所说“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的话,正好点出我父一付心肝。——我最初的思想和作人,受父亲影响,亦就是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 父亲对我接近是宽放底。小时候,只记得大哥挨过打;这亦是很少的事。我则在整个记忆中,一次亦没有过。但我似乎并不是不“该打”底孩子。我是既呆笨,又极拗的。他亦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过我们。我受父亲影响,并不是受了许多教训,而毋宁说是受一些暗示。我在父亲面前,接近不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压迫。他从未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少年人。我很早入学堂,所以亦没有从父亲受读。 P3-5

主编推荐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中国有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的著作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同时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造就的。然而一般大众往往无力遍读其著作,因此影响了对梁漱溟先生的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了帮助一般读者较为全面而便捷地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经历、品格,我们编选了这套“梁漱溟作品系列”。 本书从梁先生的著作中,选取他自述和解剖自己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的作品,主要是通过梁先生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体味他人生成就的底蕴所在。 这样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说,有自传的意味,虽然不那么系统,但以梁先生本人的叙述,忠实可信地反映了他的人生脉络和思想。所选文章原则上保留原题,除明显错别字、用字规范依现行规定改正和统一外,作者的表述风格、文字均不作修改。 本书编选过程中,得到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恕二位先生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他们的出版授权,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精彩内容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反映了梁漱溟先生入学读书、任教北大、参与乡村建设运动、参加抗战、为民主建国奔走等经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梁漱溟先生在“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两者支配下的人生。从梁先生为中国、为人生而思考和活动的实践中,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读者应也是有较大帮助的。全书共九个部分,前七个部分是各个阶段人生经历的记述;后两个部分分别是梁漱溟先生对于自己思想历程的总结以及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的个人评价。

媒体评论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的著作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同时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造就的。然而一般大众往往无力遍读其著作,因此影响了对梁漱溟先生的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了帮助一般读者较为全面而便捷地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经历、品格,我们编选了这套“梁漱溟作品系列”。
本书从梁先生的著作中,选取他自述和解剖自己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的作品,主要是通过梁先生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体味他人生成就的底蕴所在。
这样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说,有自传的意味,虽然不那么系统,但以梁先生本人的叙述,忠实可信地反映了他的人生脉络和思想。所选文章原则上保留原题,除明显错别字、用字规范依现行规定改正和统一外,作者的表述风格、文字均不作修改。
本书编选过程中,得到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恕二位先生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他们的出版授权,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