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雍正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4.21
6.2折
¥
8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金恒源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2735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9436203
上书时间2024-08-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金恒源 作家,清史研究者。先后出版《雍正称帝与其对手》《你所不知道的雍正后宫》《雍正帝与家人》《再说雍正》;论文刊于《史林》《清史论丛》《清史研究》《紫城》等;热心公益文化讲座,计500余场。
目录
目录
前言
?
第一章 治国理念
一、 康熙帝的治国理念
二、 雍正帝的治国理念
?
第二章 密折制
一、 研究密折制不可忽略的两件史料——《朱批谕旨选辑》雍正御制《序》及卷末乾隆御制《后序》
二、 密折制是雍正帝特务统治之工具
三、 密折制是凸显人治超越法制的畸形政治
四、 密折制在雍正时代的历史走向
五、 密折制是国家政治生活中之肿瘤
?
第三章 秘密立储
一、 制度创新还是权宜之计
二、 是政治进步还是历史倒退
三、 雍正为何急于秘立弘历为储
四、 康雍帝秘密立储之优劣
?
第四章 雍正朝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 日发谕旨十一道
二、 禁海禁矿
三、 轻视商业
四、 闭门自守
五、 从雍正朝的财政收入结构说起
?
第五章 雍正朝的经济问题
一、 康雍朝户部存银之简单比较
二、 康雍朝米价之比较
三、 康雍帝财经理念之比较
四、 雍正帝为乾隆朝打下良好经济基础吗?
?
第六章 雍正朝的反腐
一、 贪污、亏空与反腐惩贪的必要性
二、 雍正朝反腐的时代肯景与局限性
三、 雍正帝与权贵官啇
四、 康熙帝为何反对“火耗加派”
五、 对养廉银政策得失之思考
六、 对养廉银制度优劣得失之再思考
?
第七章 雍正朝的几个文化现象及反思
一、 雍正朝
二、 雍正朝的第一位受害人与受害人
三、 大字报、大批判之发明者与推行者
四、 清代的著作权案
五、 雍正帝与寺庙、方丈
六、 雍正朝的祥瑞说与造假风
七、 康熙帝的南苑书房
八、 康雍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损害
?
第八章 雍正帝生活远超康熙帝
一、 象牙席
二、 鼻烟壶
三、 衣食奢华远超康熙
四、 圆明园之谜
五、 再说《十二美人图》
六、 另建西陵
七、 痴迷炼丹、企求长生
?
第九章 来华使节与传教士对康熙帝之评价
一、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的记载介绍
二、 法国传教士张诚的记载介绍
三、 法国传教士白晋的记载介绍
四、 法国传教士宋君荣
五、 俄国特使萨瓦
六、 美国学者恒慕义
七、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的《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
八、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之诸多矛盾
?
第十章 雍正帝骂名之根本原因: 人心所向
一、 骂名由内而外的传播
二、 骂名自上而下的扩大与热播
三、 违背儒家传统价值观
四、 雍正帝本人的成败与失落
五、 雍正朝国土的大量流失
六、 雍正朝经济滑坡
七、 雍正帝的阴险、残暴
八、 雍正帝过河拆桥、众叛亲离
九、 未处理好宗教人士、外交人士的关系
?
第十一章 伟人耶,小人耶?
一、 雍正帝即位前后的自评及对执政业绩自述之评估
二、 对康熙帝死因之分析
三、 从雍正帝对后宫妻妾真实心态与行为、看雍正帝其人
?
第十二章余论: 浅议近年来雍正研究之得失
一、 浅析康熙帝的优势、强势与局限、遗憾
二、 雍正帝的优势、强势与局限、遗憾
三、 对雍正帝承上启下之再认识
四、 拜读冯尔康先生《雍正传》
?
后记
内容摘要
康熙帝在阅读了《论纳谏》后有感,曾直接就忠臣与良臣关系一事说道:“人臣进言,固当直切无隐;人君纳谏,尤当虚怀悦从。若勉听其言,后复厌弃其人,则人怀顾忌,不敢尽言矣。朕每阅唐太宗、魏征之事,叹君臣遇合之际,千古为难。魏征对唐太宗之言:‘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朕尝思忠良原无二理,惟在人君善处之,以成其始终耳。”
汤斌为江苏巡抚时,就把康熙帝“以民为本”“民意即天意”作为为官执政的要领:“凡诸便民者,皆奏请行之,见属吏,必反复丁宁,告以君命不可负,民命不可残。”
不仅康熙朝的大员必须以康熙帝“以民为本”“民意即天意”作为为官执政的要领,康熙帝的第二代接班人乾隆帝在执政五十八年时,也再次重申了这一点。乾隆帝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己酉(二十日)冬至第二日,乾隆帝对大臣谕旨:“朕自御极以来,惠爱黎元,加恩海寓。凡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普免漕粮二次。此外,偶遇水旱偏灾,随时蠲免赈恤者,又不一而足。敬念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年……朕继承统绪。于重熙累洽之后,惟日孜孜,无刻不以民依为念……彼时大臣中或以经费有常,储蓄宜裕为词者。似为国用起见,易于动听。而不知民为邦本,为民、正所以为国,其言断不可听从也。至为治之要,首在用人,而人才究以正途为重……倘复有奏请开捐者,即为言利之臣,更当斥而勿用。”
乾隆帝在执政近六十年之际,他怀念并更为敬重的,是皇祖康熙帝;他公开宣布,他继承、奉行并坚持推行的,仍是皇祖康熙帝“以民为本”“民意即天意”“君命”与“民命”并举并重的君民治国理念。
对臣属的取舍好恶,究竟是以是否忠于皇上为先,还是以民舆民心为重,康熙帝的立场态度是很好显明、坚决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一月,康熙帝在提到张鹏翮、彭鹏、郭诱等官员时说:“臣下之贤否,朕处深宫,何由得知?缘朕不时巡行,凡经历之地必咨询百姓,以是知之。”
又云:“凡居官贤否,惟舆论不爽。果其贤也,问之于民,民自极口颂之,如其不贤,问之于民,民必含糊应之。官之贤否,于此立辨矣。”
康熙帝并未将忠君列为条,官做得好不好,首先要问老百姓,这实际上已经回答并解决了忠臣与良臣孰优孰先的问题。何为良臣、好官?“不取非义之财,一心为国效力,即为好官”。
康熙帝的良臣、好官的标尺十分简单明了,但真正做到、做好,也非易事。
早在康熙十八年(1679)八月,26岁的康熙帝就对在廷众吏说:“人臣事君全在辨心术之公私,今尔诸臣之才皆能料理政务,但徇私利己者多,公忠为国者少。若诸臣肯洗心涤虑,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和衷协恭,实尽职业,庶务何患不就理,国家何患不治平哉。”
康熙二十二年(1683)正月十三日谕部院大臣:“从来君臣之分虽甚尊严,上下之情贵相浃洽。尝观唐宋盛时,堂廉不隔,以成交泰之治。”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初七日谕大学士等:“(国家)必得贤能之人,始能管理。”(同上书)“事君之道,不欺为本。”“何事当行,何事当革,悉意以陈,毋有所隐也。”
祖母孝庄太后有一次问玄烨有何愿望,玄烨答:“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他为此立志:“所爱不在一身,总为天下生灵计。”
P7-8
主编推荐
本书把雍正帝置于同其前任康熙帝的纵横比较,把雍正时代置于同当时社会的外部及周边世界的比较中,对雍正帝这个历史人物、雍正朝那个时代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历史考察。
精彩内容
本书全面论述雍正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并与康熙帝执政时期做比较,意在分析雍正统治下的国家社会走向,朝野上下发生了何种变化?这些对中国的历史走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