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故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5.44
2.0折
¥
78
全新
库存201件
作者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91033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354478
上书时间2024-10-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技术界很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国务院直属*单位,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是中国工程院的一个组成机构,负责中国工程院的新闻宣传等事宜。
目录
邓秀新院士:谱写 21 世纪的新《橘颂》朱有勇院士:带土豆进大会堂的“农民院士”陈灏珠院士:发展医学专项基金,对冲“因病返贫”陈剑平院士:为扶贫打造“农业综合体”丛 斌院士:医疗扶贫传递健康理念方智远院士:情系“冷凉蔬菜”,写下致富新章傅廷栋院士:一生情系“致富花”黄璐琦院士:致力中药产业扶贫李天来院士:情系“设施蔬菜”,传递创富理念李 玉院士:“食用菌院士”的扶贫之道刘 良院士:致力中医药科技扶贫李兆申院士:情系革命圣地,精准健康扶贫陆 军院士:探索科普讲座扶贫之道南志标院士:破解青藏高原牧草难题彭 寿院士:药用玻璃让扶贫“一箭双雕”曲久辉院士:为巴彦淖尔饮用水护航邱贵兴院士:传承白求恩的事业孙 燕院士:以“扶正中药”疗愈“苦甲天下”谭天伟院士:探索沙漠农业节水之道唐启升院士:稻渔综合种养,让财富“循环起来”王 琦院士:中医“治未病”,健康送基层吴志强院士:情系西南扶贫事业谢克昌院士和陈勇院士:谱写再生资源的扶贫新章印遇龙院士:畜禽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袁 亮院士:利用信息技术为脱贫攻坚赋能詹启敏院士:传承留学报国精神邹学校院士:小辣椒撑起大产业张福锁院士:让“科技小院”成为扶贫“发动机”张 学院士:为故乡打造“不走的医疗队”张志愿院士:发展基层口腔卫生事业赵春江院士:拥抱信息技术,弥合“数字鸿沟”张文韬:发挥“红娘”作用,引领科技脱贫之路张秉瑜:挂职赣南成为对接“枢纽”马守磊:高原乌蒙的“苹果书记”常军乾:在云南扶贫的二三事王 波:“北燕南飞”真扶贫刘元昕:奋战在“第二故乡”何朝辉:奋战在“时代楷模”身边的驻村书记
内容摘要
邓秀新院士:谱写21世纪的新《橘颂》 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写了一首《橘颂》,用橘树的品质来彰显自己的志向。如今,人称“柑橘院士”“新橘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用自己扎根基层的扶贫经历,为这首诗所传递的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新中国位果树学博士,他将柑橘基础研究的前沿成果,应用于贫困地区柑橘产业的发展,将科研成果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带着“为农民做实事”的想法抵达了柑橘研究的前沿 柑橘是世界大水果。在中国,柑橘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是中国南方大水果。更重要的是,柑橘往往生长在山区和贫困地区,因此如果能得到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便有可能成为当地扶贫的产业。 邓秀新的工作,便是把中国的这种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香饽饽”。这项事业,几乎贯穿了他成年之后的人生。因为他来自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位农民的儿子。山村的苦难生活,给年少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产生了“将来一定要为农民做点实事”的想法。20岁那年,他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学专业毕业,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师从中国柑橘研究专家章文才先生。 从此,邓秀新走上了探索柑橘世界的道路。他从细胞工程技术突破,培育了中国优质、多抗、丰产的柑橘品种。在攻读博士期间,他抢先发售在国内创建了从原生质体培养到再生植株的全套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在赴美国合作研究期间,他又独立完成了20余个柑橘属间和种间融合的研究,其中柑橘属与金柑属融合的体细胞杂种为世界首创;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三倍体胚乳愈伤组织再生成植株,并植入大田研究,解决了当时世界柑橘领域的重大难题。 待到1993年第二次从海外访学归来,邓秀新便利用自己在细胞工程上的很好技术。与国内的同行一道,踏上了对中国柑橘产业进行升级的征程。从柑橘育种和改进栽培技术这样的微观领域,到规划中国柑橘产业发展和分析靠前柑橘市场变化趋势这样的宏观课题,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生研究柑橘的邓秀新,对发展柑橘产业有一项基本的观点,那就是遵循“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的策略。 南国广种“脱贫树”全面规划柑橘产业 带着这样的想法,邓秀新先后牵头制订了国家《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柑橘种业“十三五”规划》等,提出构建一条从东向西分布的“赣南一湘南一桂北”甜橙产业带,并优化三峡库区的晚熟柑橘品种布局。经过10余年的建设,如今中国的柑橘产业,已经从长江中上游柑橘带,拓展至浙闽粤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鄂西湘西柑橘带、云南滇西柑橘带,形成了赣南脐橙、岭南晚熟宽皮橘、南丰蜜橘、云南特早熟柑橘、丹江口库区柑橘,以及四川、云南柠檬等主要柑橘优势产区。 2009年以来,邓秀新每年都会执笔编写《全国柑橘产量预测和销售形势分析报告》。这是因为,现代农业并不仅仅是运用优选的科学技术进行作物生产,还要分析市场和价格走势等经济学要素。他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及地方掌握产业形势,以及据此设计销售措施,提供真实准确的预报资料。这可以指导柑橘产区把握市场趋势,确保供需双方掌握的信息对称。得益于他的工作,在革命老区赣南,以脐橙为代表的柑橘产业近年来价格稳中有增,优质商品果率提高了50%以上,产业效益增加了约80%,农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实,邓秀新与赣南脐橙产业的缘分,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1999年,赣南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霜冻。冻害出现后,一些地方的脐橙树被冻死或者冻伤。当时,水果产业虽然已经是赣南的产业,但具体到哪一类水果占地位,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一些农民对继续种脐橙失去了信心,便借着自然灾害使果园损失惨重的由头“转换赛道”,种植柰(nai)李等看上去市场反响较为火爆的水果。当年的春节假期还没过完,有的县就出现了挖掉脐橙树,准备腾园种植其他果树的现象。而从优选柑橘产业来看,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拥有发达脐橙产业的美国随时可以倾销脐橙,压垮中国的柑橘产业。 这时,邓秀新带领团队仔细分析情况,并迅速到江西省赣州市及其下属的主要种植脐橙的县了解情况。他与政府、技术部门和果农大户保持热线联系,为赣州市的县以上领导开办关于脐橙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班。邓秀新不断地传播他基于多年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赣南地区是中国国内少有的适宜发展优质脐橙的地区之一。这意味着脐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将会拉动整个赣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当地的“穷帽子”摘掉。因此,赣南需要顶住压力,坚持选择脐橙作为主要种植的水果。 事实证明了邓秀新的判断。大约从2002年起,赣南发展脐橙产业的经济效益便显现出来。现在,赣南已经成为中国优质脐橙的重要基地,产品品质很好,主要供给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这里的脐橙也成为供应我国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出口东南亚
精彩内容
2020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从“柑橘院士”邓秀新到“时代楷模”朱有勇,再到“木耳院士”李玉……本书记录了31 位院士 7 位驻村干部的真实故事,感受他们的初心和使命,学习他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中国工程院总计有 120 余位院士在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80 余个市(县),在机械、信息、化工、能源、环境、土木、农业、医药等领域开展扶贫,逐步探索出一条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构建协同推进机制的长效扶贫模式,有力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定点扶贫任务。
媒体评论
从“柑橘院士”邓秀新到“时代楷模”朱有勇,再到“木耳院士”李玉……31 位院士 7 位驻村干部的真实助农故事,带你走进中国工程院的科技智慧扶贫之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