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华侨华人“再华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尼华侨华人“再华化”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3.14 6.0折 72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小倩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85344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11797040

上书时间2024-08-1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绪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目标

二、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印尼华侨华人情况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构架

第二章印尼华侨华人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处于殖民统治下的荷属东印度华侨

第二节 印尼独立之前的当地华侨.

第三节 民主改革时期的印尼华侨华人

本章小结

第三章20世纪初的荷属东印度华侨“再华化”

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荷属东印度华侨“再华化”的背景

第二节这一时期荷属东印度华侨“再华化”的表现

第三节这一阶段“再华化”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20世纪中期的印尼华侨华人“再华化”

第一节20世纪中期印尼华侨华人“再华化”的背景

第二节这一时期印尼华侨华人“再华化”的表现·

第三节 这一阶段“再华化”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21世纪以来印尼华人的“再华化”

第一节印尼华人重获“自由”及其“再华化”的背景

第二节这一时期印尼华人“再华化”的表现

第三节这一阶段印尼华人“再华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当前印尼华人的“再华化”现象评述及对其规模、

程度、本质的评估

第一节 爪哇岛华人文化认同现状

第二节西加里曼丹岛华人文化认同现状

第三节 邦加岛华人文化认同现状

第四节对当前印尼华人“再华化”规模、程度、本质的评估

第七章结论

附录一2000年印度尼西亚部分省份华人人数情况表

附录二印度尼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现状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 部分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目标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甚至是全世界华侨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华侨华人移居印尼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一过程印尼华侨华人政治认同经历了从“华化”到“再华化”再到“当地化”的改变,文化认同也经历了从“华化”到“再华化”的转变中国闽、粤移民初到印尼的爪哇等岛时,还未形成自己的社会,在自然同化的融合过程中,华侨与当地人通婚,历经数代。土生华侨一般官话已经不大会讲,最多会讲方言,汉字也看不懂,可能父亲还会一点儿,母亲是讲本地语的当地人,家庭环境没办法保证土生华侨对中国话的习得,过了两三代之后,基本上就与祖籍地没什么联系了,但是,祖籍地的风俗习惯如祭祖、拜神、丧葬及喜事习俗还保留着,仍旧遵循祖辈、父辈所保留的风俗,也就是闽南或广东一带的风俗习惯。这一时期华侨建立的宗祠、寺庙和义祠等在维持这些风俗习惯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早期华侨家庭中,虽然妻子是本地人,但其土生子女尽量地保持中国传统价值观,更多与其他华侨或土生华侨通婚,并与后来从中国出来的“新客”来往,与他们的儿女通婚,然而文字语言却难以维持下去,土生华侨透过私塾尽量地维持方言。这应该就是早期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华化”。土生华侨认为,如果能够保持、延续他们从祖籍地带来的文化,就能够保持他们原有的身份。商业网络也好,风俗习惯也好,社会集团也好,宗教集团也好,都要依靠这种文化自觉来保护。因此,“华化”主要指早期东南亚华侨社会的文化传承。在荷兰殖民者到来以后,其“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华侨社会的进一步形成。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传播到荷属东印度华侨社会之前,当地华侨还未形成政治中国的概念,更多持有一种乡土观念和历史国家观念的文化自觉。由于长期受殖民剥削和压迫,在革命党人的宣传下,这种乡土观念逐渐转变为支持辛亥革命,建立新中国的现实国家理念,荷属东印度华侨社会开始形成一种对中国的朴素政治认同,华侨的国家意识逐渐形成并增强。同时,经过维新分子的鼓动,中华会馆和中华学校在荷属东印度各地的建立及迅速发展,促进了土生华侨学习华语和中华文化。政治和文化认同的双向推动,使荷属东印度华侨社会出现了第一次“再华化”。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荷属东印度华侨对中国的政治认同不再有明显表现。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荷属东印度华侨对中国的政治认同感再次苏醒并发展到顶峰,且一直延续到国籍选择时期,出现了第二次“再华化”。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20世纪60年代后印尼华人对中国的政治认同逐渐消失,其文化认同却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遭受长期压迫,但21世纪以来,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其身份认同又被激发而展现,出现了与前两个时期截然不同的“再华化”现象。笔者选择以爪哇岛、西加里曼丹以及邦加岛华侨华人作为“再华化”研究对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爪哇岛自古以来是印尼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印尼华侨华人人口最多的地区,在排华案发生时,爪哇华侨华人往往最先受到波及。同时爪哇华侨华人受当地文化同化程度比其他地方深。因此,分析历史以来爪哇岛华侨华人的政治和文化认同变化具有较强代表性。(2)西加里曼丹特别是坤甸和山口洋是荷属东印度时期以来华侨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并且远离政治中心,与散居的爪哇岛华侨华人相比,这里的华侨华人大多数为客家、潮州人,他们的“再华化”表现与爪哇华侨华人可能会有所区别。(3)在荷属东印度时期,邦加岛成为“契约华工”的……



精彩内容

印尼华侨华人政治认同经历了从“华化”到“再华化”再到“当地化”的改变,文化认同也经历了从“华化”到“再华化”的转变。本书以印尼爪哇岛、西加里曼丹以及邦加岛三个地区为个案,探究并分析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以及21世纪以来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印尼华侨华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情况,揭示不同时期“再华化”的表现和本质,有助于加快消除印尼的族群隔阂,以及对华人群体持有的偏见,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印尼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的建设进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