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潘岷江源地区艺术空间的文化多元属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松潘岷江源地区艺术空间的文化多元属性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72 6.0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萍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63850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644832

上书时间2024-08-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萍,女,1974年出生,汉族,副教授,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美术学领域艺术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获史学博士学位,专业:文物学与艺术史;201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访学,专业:艺术史;2014-2019年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宗教艺术。曾在《装饰》、《美术大观》、《美术观察》、《考古与文物》、《西域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四川戏剧》、《宗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和作品;出版专著一本《粟特美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东传》,并获得成都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松潘地区的宗教艺术概况

第一节松潘地区的宗教艺术分布

第二节松潘地区的宗教艺术概貌

第二章松潘地区寺庙建筑艺术中的信仰空间

第一节松潘地区寺院建筑艺术的多元空间

第二节松潘藏族寺庙建筑艺术的文化多元属性

第三节松潘藏族寺院的代表性特征

第四节松潘地区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特色

第三章松潘地区造像艺术的空间环境

第一节松潘寺庙供奉的神像

第二节 日常神的护佑之功

第四章松潘地区宗教绘画艺术的多元样式、源流及变迁

第一节松潘藏族宗教艺术中的叙事性

第二节 四大天王护法图像的变迁

第三节不同艺术空间的观念表达

第五章松潘地区的宗教艺术形式与功能演变

第一节 服饰的地城性流变

第二节宗教艺术符号的世俗化.

第三节松潘地区藏族面具艺术空间的文化特征

第六章宗教艺术题材的互解

第一节信仰元素的互解

第二节松潘地区关帝信仰中的汉藏文化空间

第三节信仰与宇宙空间图式的多元建构

第七章信仰空间与艺术表达的互动

第一节松潘地区苯教大鹏鸟形象的多元化背景

第二节宗教图像的共识界域与特征辨析·

第三节“已”字符号对松潘地区多元信仰认同的解读

第四节松潘宗教艺术活动与仪式建构的文化网络

结 语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一、研究背景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民族精神始终是一个民族有机体的核心和根本,通常表现在本民族的语言、宗教、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艺术以外在的可视形象记录并诉说着抽象的思维,透过它们可以揭示和挖掘更深层的精神世界。然而这种过程又往往是迂回和逐层进行的,常与宗教、文学等联系构成网状的文化结构,即一种有机的系统的文化空间。这种文化空间经过历史的浸润,常调整出各种交错复杂的空间架构。地处藏彝走廊北段的四川松潘地区具有典型的多元艺术空间的网状结构,是足以诠释多民族共存与互动的文化生态区。松潘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高山峡谷区的岷江上游北段(包括源头区域),是由岷山山系和岷江源头水域构成的复杂地理环境。松潘所在的岷山道,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和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自先秦时期开始,这里成为连接西北西南、民族频繁迁徙交流的“藏羌彝走廊”“的重要通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又居于长江流域经成都沿氓江上游至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主干道的重要路段——“岷山道”(或称河南道);晚唐直至民国时期,松潘处于汉藏“茶马古道”的主干道上。“历史上该区域已形成自然地理和民族分布的过渡性与交叉性的典型“界域”“。自明代以来,岷江上游的松潘地区形成以藏、羌、汉、回四大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自然、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制约下,各民族的分布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海拔4000米左右的西北草地,宜于畜牧,是该区域藏族主要分布地带;汉族主要分布在东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低谷地带,适于种植稻米和苞谷,也是城市和村落集中之地;海拔2000-3000米的河谷和山坡是汉藏杂居地带,出产麦类。·至于羌族在松潘的分布,自北魏起先后出现于此的宕昌国、邓至国,证明羌族较早在松潘的生存空间。回族则历经元明清茶马古道迁徙并聚集于县城近郊的乡镇。历史上族群间的交往在不断地冲突和妥协中延续下来,进而生成当地复杂的文化信仰空间。佛教、道教、藏传佛教、苯教和伊斯兰教等建构出独特鲜明的边地文化带:如今当地遗存的各种文化艺术现象依然可作为佐证,带领研究者回顾曾经的过往。本书以松潘地区现存多宗教视域下的艺术表象为观察对象,在社会历史的多元文化信仰背景下,探索当地文化艺术现象的产生、现状、及其思想属性以及社会或政治背景,进一步梳理出松潘地区特有的以图像、塑像、建筑、器物等要素建构的宗教艺术综合体,更加立体地显现出历史的迁徙中形成的导致各民族信仰调整的内在规律。对眠江上游区域文化的多样性进行印证与补充,以及促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人研究。目前学术界有关该区域的研究集中于“茶马古道与松潘的历史地位和民族关系”“松潘的特色区域文化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从历史学、文物考古、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文化旅游等研究视角产出了大量成果。艺术学科关注的问题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其他研究中,缺少系统踏查和梳理。其中,有关艺术的宗教信仰属性的探讨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一,仅满足于罗列若干现象来说明文化交融的存在,而很少去探究其本质。即仅满足于描述“这样”的存在,而不去探讨“为什么这样”存在。其二,对民族宗教艺术中承载的多元内容的研究扩展到宽泛的信仰层面,对……



精彩内容

本书作者采用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与宗教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来考证现有岷江源区域的民族宗教艺术留存,审视居住于该地区的藏、汉、羌等民族宗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苯教、道教、羌族宗教信仰等多种信仰长期共存的艺术表象,以历史的横向与地域空间的纵向比较,追索其艺术动态变迁的过程,对艺术形式的流变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索。进一步证明岷江源松潘地区现存的多民族文化艺术遗存,是我国多元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