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认识论的当代建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认识论的当代建构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14 4.7折 98 全新

库存1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红文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25945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5849916

上书时间2024-08-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红文(1982-),湖北麻城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博士,耶鲁大学、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曾荣获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研究生命伦理学、道德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课题4项,已出版专著《卫生保健的分配正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先后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ioethics,《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等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际生命伦理学界享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录

绪论 中医认识论界说:中医知识结构之谜的哲学探索

一、中医认识论的概念与理论辨析

二、中医认识论的本质与基本性质

三、中医认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四、中医认识论的学科地位与功能

五、中医认识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六、本书的总体框架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中医知识的思维方式建构

第一节 中医象数思维的哲学分析

一、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二、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第二节 中医辩证思维的哲学分析

一、阴阳互根

二、五行生克

三、知常达变

第三节 中医系统思维的哲学分析

一、人体系统及其结构

二、环境系统及其结构

三、方剂系统及其结构

第四节 中医中和思维的哲学分析

一、中和之道

二、阴平阳秘

三、中和治疗

第二章 中医知识的语言方式建构

第一节 语言的本体论意义

一、语言作为存在之家园

二、语言作为思维之载体

三、语言体现民族之精神

第二节 中医隐喻语言的哲学分析

一、中医隐喻之结构

二、中医隐喻之类型

三、中医隐喻之功能

四、中医隐喻之局限

第三节 中医诤性语言的哲学分析

一、诗性语言的基本特征

二、“医者,意也”的意向思维

第四节 中医的概念术语与学术规范

一、中医概念术语的特征与缺陷

二、中医语言的学术规范性问题

第三章 中医知识的逻辑方法建构

第一节 中医经验逻辑的哲学分析

一、中医经验之形式

二、中医经验之逻辑

三、中医经验之局限

第二节 中医归纳逻辑的哲学分析

一、中医诊断之归纳

二、中医取象之归纳

三、中医医案之归纳

四、归纳或然性问题

第三节 中医辩证逻辑的哲学分析

一、中医的辨证与辨病

二、中医的求同与察异

三、中医的治则与治法

四、中医的取象与比类

第四章 中医知识的内在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医知识的基本结构

一、概念

二、判断

三、推理

第二节 中医知识的基本形式

一、叙述的知识

二、说明的知识

三、解释的知识

第三节 中医知识的特征与缺陷

一、朴素经验主义

二、形而上学残余

三、直觉神秘主义

四、实证精神缺失

五、弱逻辑必然性

第五章 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及其重构

第一节 科学的判定标准:现代科学哲学理论

一、实证主义

二、证伪主义

三、历史主义

四、科学知识社会学

第二节 中医究竟是何种科学

一、中医是古代已有之科学

二、中医是经验医学

三、中医的解释系统

四、中医的预测功能

五、中医的科学精神

第三节 中医的真理性及其逻辑

一、实践逻辑

二、务实逻辑

三、求真逻辑

四、人文逻辑

第六章 中医的现代化问题及其重构

第一节 中医现代化的悖论及其解决

第二节 中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的重构

二、从经验医学到实验医学的转换

三、从中医案例到中医大数据的跨越

四、从“四诊”到AI的算法超越

第三节 面向未来的中医现代化

一、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二、促进中医文化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节中医象数思维的哲学分析

思维方式是认知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对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样态特征。它一方面指向对象的结构,另一方面指向主体的思维活动。最原初的思维活动不能脱离人的感性经验,人们对外在事物的感觉构成了认知的基本素材。正是在这种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传统中医表现出鲜明的象数思维特点,成为其理论建构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象数思维实际上包含有形象思维和数学思维两个方面,一个偏向于以经验直觉为主,一个偏向于抽象理性思维为主。将二者合称为象数思维,实际上是来自《周易》的理论。“中医‘象数思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的典型””,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研究。

一、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事物的外在直观形象和表象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人类思维活动过程。很显然,形象思维指向的是事物的外在形象,它是以人类视觉活动为原初形式的,更直接地说,它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表象。形象思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直观感受到的事物之“形”与“象”,一个是基于“形”与“象”的原初思维加工。事物的“形”与“象”是被直接给予的,是外在客观事物加诸人的视觉神经之上的印象,是思维加工的原初质料与素材。但是,任何事物的“形”与“象”并非是朴素的、原生态的,而是经过了人类思维活动的加工,人的感觉器官并非是被动地去接受外在事物之“形”与“象”,而是经过了人的认知活动的过滤、筛选、加工、重组等主体建构的。最直接的例子是,同样一个事物,人们对它的形象描述可能是千差万别的,诗人有诗人的描述,哲学家有哲学家的描述。

形象思维在其原初的形式上是一种较低阶段认知形式。这是因为它主要依赖于人的感性经验,特别是以人的视觉经验为主要内容。感性经验占主导,抽象思维就显得不足。在人的成长阶段中,儿童主要是采用这种感性的形象思维,他们的绘画作品、游戏活动都是基于对世界的朴素认知,直接来源于最基本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想象力也是基于生活世界,他们的幼稚天真、梦幻色彩无一不揭示并表达了这种原初的形象观念。思维加工的成分越少,就越能显示出这个世界的原初映象。这也就是儿童的绘画作品大多停留在素描的低级阶段,而没有完全进入艺术家的创造阶段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的作品显然不是直白的素描,而是对原初形象材料的再加工、再处理,经过主体抽象思维的裁剪、组合、改变、创造,也就是说艺术家的主体精神完全熔铸在其作品之中,其形象获得了新的情感、观念、审美等创造性元素,与原始经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艺术家的作品来源于生活经验,但是又高于生活经验,这种“高”体现在它的主体建构性,体现在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的统摄与吸收、加工与处理之中。

……



精彩内容

本书的主要内容围绕中医认识论的当代建构问题展开。上篇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来论述中医知识的本体论基础,分别探讨中医的世界观、生命观与疾病观,以及中医独特的天人合一思想。中篇主要从思维、语言、逻辑与结构等四个方面来建构中医的知识体系,清晰地描绘出中医知识区别于西医的内部独特”构件”,以现代语言的方式展示中医知识的复杂内在奥秘和整体面貌。下篇着眼于中医的科学性、现代化难题,从哲学与科学的内在逻辑来阐释中医的科学性、真理性、现代性问题。中医认识论研究是新时代繁荣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时代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积极开展中医认识论研究,科学地认识中医药,客观地看待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清醒地认识中医药存在的弱点与不足,既是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哲学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中医现代化发展与中医药继承创新的基础性、奠基性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