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幻化——比较文化视域下的中日变身谭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幻化——比较文化视域下的中日变身谭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4.48 4.7折 5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贝著

出版社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20307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12235098

上书时间2024-08-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贝,女,1987年生,语言文化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大阪大学大学院语言文化研究科。研究方向为:中日文化比较、日语教育。在《齐鲁学刊》《言语文化学》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国外基金项目两项。"

目录

序章

一、瑰丽的幻想——变身谭

二、志怪史和怪异谭中的变身谭

第一章 中日变身谭形成的思想基础

一、关于“变化”的哲学思考——中国古代的变化观

二、神灵信仰——日本古代的变化观

第二章 中日变身谭的发展

一、影响中国变身谭发展的因素

(一)宗教影响扩展变身谭创作领域和创作方法

(二)儒学发展影响训诫类故事的创作

二、影响日本变身谭发展的主要因素——佛教思想的渗透和中国变身谭的输入

第三章 中日的狐变身谭

一、中国的狐变身谭

(一)中国狐变身谭概观

(二)狐变身谭中的性别变迁

(三)狐变身谭中的变身条件变迁

二、日本的狐变身谭

(一)日本狐变身谭概观

(二)狐变身谭中的性别变迁

(三)狐变身谭中的变身条件变迁

三、狐变身谭的中日比较

四、褒姒、妲己与玉藻前的三国传来考证

(一)第一阶段:在日本形成狐妖变褒姒的故事

(二)第二阶段:玉藻前故事的形成

(三)第三阶段:妲己故事的再接受和玉藻前三国传来说的再构成

(四)小结

第四章 中日的蛇变身谭

一、中国的蛇变身谭

(一)中国蛇变身谭概观

(二)蛇变人的变身谭

(三)人变蛇的变身谭

二、日本的蛇变身谭

(一)日本蛇变身谭概观

(二)蛇变人的变身谭

(三)人变蛇的变身谭

三、蛇变身谭的中日比较

四、日本变身谭与佛教说话

第五章 中日的犬变身谭

一、中国的犬变身谭

(一)中国犬变身谭概观

(二)犬变人的变身谭

(三)人变犬的变身谭

二、日本的犬变身谭

(一)人变犬的变身谭

(二)犬变人的变身谭

三、犬变身谭的中日比较

第六章 中日的龟类变身谭

一、中国的龟类变身谭

(一)龟类变身谭概观

(二)龟变人的变身谭

(三)人变龟的变身谭

二、日本的龟类变身谭

三、龟类变身谭的中日比较

第七章 中日变身谭变身方向的考察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日语文献

资料列表

中文资料

日文资料



内容摘要

从红颜祸水迷惑纣王致使商朝灭亡的“妲己”,到与许仙情投意合却被法海残酷拆散的“白娘子”;从与人结婚生子却被撞破原型不得不离开丈夫孩子的“葛叶狐(信太妻)”,到历经天竺、中国最后逃到日本迷惑鸟羽上皇的“日本三大妖怪”之一的九尾狐玉藻前。这些百转千回令人魂牵梦萦的故事中,总有着人们对于动物和大自然所拥有的能力的敬畏和向往。

在中日两国,动物变成人和人变成动物(本研究统称为“变身谭”)的神话、民间传说有很多。有文字记载的,即记述在古典文献中的变身谭,日本可上溯至第一部文学作品——奈良时代成书的《古事记》,中国则可上潮至春秋战国时代,《山海经》《春秋左氏传》《庄子》中都有人变动物或动物变人的记载。早期的变身谭文字较为简短,还未形成如六朝志怪、唐传奇那样一波三折的富有文学性的复杂故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泰斗严绍量将日本古代小说情节中某一个主体(或若干个主体)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变成主体之外的另一种个体这样的创作手法称为“‘变异’手法”,并指出其具有三种形态,即(一)旨在解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神话形态的变异”,各民族神话、日本“记纪神话”基本属于这一类型的“变异”形态;(二)借用宗教力量构思作品的“宗教形态的变异”,利用宗教空设的幻想摆脱现实的烦恼,获得未来的慰藉,包括诸种“现世报”均属于这种类型的“变异”形态;(三)人在追求某种欲望,急于达到目的而难以率直表露时作家采用的一种掩饰性手法,即“世俗形态的变异”。本书中所探讨的动物和人之间的“变身”部分,即包含在严先生所说的“变异”手法中,含有这三种“变异”形态。本书将变身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历时性的梳理,三种“变异”形态事实上与变身谭创作的时间和社会背景、思想背景相关,呈现出比较强的时代变化特点,例如“神话形态的变异”在日本基本仅限于奈良时代,“宗教形态的变异”则发生在宗教传入日本之后等,所以本书不特别以这三种变异形态对变身谭进行分类,仅在此对本书“变身谭”中的“变身”范围加以说明。

变身谭根植于其创作时代的文化和思想中,反映着包括世界观、远古信仰、社会思潮等在内的多种文化内涵。根据我国著名神话学者袁珂对神话的分类,古代人关于动物和人互相变化的遐思应是诞生于人类产生“万物有灵”的认识之后。“万物有灵”的认识形成以后,人类对于自然、动物产生敬畏之心,并结合祖先崇拜形成了图腾崇拜。信仰某一种动物图腾的部落认为自己的祖先为该图腾动物,也就自然产生了动物和人彼此并无界限、能够互相变化的想象,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变身谭。早期变身谭的形成机理不是我国独有的,而是属于人类文化共性的范畴。

变身谭的发展是随着志怪文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迷信昌炽且影响广泛,谈风盛行,促使包括变身谭在内的志怪故事的产生、传播和集中。加上文人著述活跃,文学创作得到很大发展,使得志怪故事发生了飞跃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文笔更富文学审美性、主题更富多样性。这种飞跃性的进步在唐宋时期特别是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巩固,随着唐传奇的发展,含有多个母题的具有复杂故事性的变身谭也被创作出来,主题进一步多样化,文学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 日本玉藻前的前身是褒姒还是妲己? ★ 为何日本的蛇变身谭大多是变男性? ★ 为何中国有大量“女色禁忌”的训诫类变身谭?"

精彩内容

本书稿以中日两国古典文献中的“变身谭(动物变人、人变动物的文字记述)”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历时性考察。分别对变身谭主要情节、变身方向和其中的性别要素等做历时性梳理,深入发掘其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从比较文化学的视角讨论影响变身谭形成和变化的文化语境。本书稿主要选取了中日民间故事、笔记小说等文献中的狐、蛇、犬、龟进行个案分析,为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提供可供文化研究和历史研究的资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