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一杯唐诗咖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饮一杯唐诗咖啡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3.22 3.4折 39 全新

库存3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颖著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09013960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9227452

上书时间2024-09-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八十年始文学创作,已出版小说、散文著作十余部,主要作品有《泪眼看清宫》《关睢》《忐忑》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目录
自 
壹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陆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柒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拾壹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
拾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拾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拾肆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拾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拾陆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拾柒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拾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拾玖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贰拾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贰拾壹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贰拾贰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贰拾叁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钩。
贰拾肆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贰拾伍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贰拾陆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贰拾柒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贰拾捌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贰拾玖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叁拾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叁拾壹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叁拾贰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叁拾叁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叁拾肆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叁拾伍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叁拾陆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叁拾柒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叁拾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叁拾玖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肆拾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肆拾壹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肆拾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肆拾叁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肆拾肆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肆拾伍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肆拾陆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肆拾柒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肆拾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后记

内容摘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父亲印象中很热闹的时光是小时候在老家过年;很热闹的地方是那时的村头场院;很舒坦的事是坐在老家那不足三间的土坯房的热炕头上,陪爷爷喝着小酒,吃着他很钟情的美食――小葱拌豆腐,然后,再端上一屉刚出锅的黏豆包,舀上一碗香喷喷的小米粥。每每谈起这些,父亲都眉飞色舞的。

     每逢过年,父亲就会和我们念叨老家的年俗、年味。他说:“大年三十,老家可不像咱们这儿,贴贴对联,准备些饭菜,换上新衣服,就算妥当。老家那儿可比咱们忙多了,除了咱们这儿要准备的外,还要伐纸钱、供家谱、摆供品。供品也不像咱们这儿,买些水果摆上去,香炉上插上几炷香了事。老家的供品大多是家里女人亲手做的,寿桃、面鱼自不必说,连供桌上的菊花都是用嫩白菜帮做的。她们先把嫩白菜帮收拾好,再用刀轻轻划,划完的白菜帮经过水浸后,立即胀起来。被刀划过的白菜帮会翘起来,一朵朵玉菊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每每讲到这儿,父亲都会自言自语道:“老家的年那才叫年呢!咱们的年,年货是挺丰富,可就是缺了点什么!”

     到了秋天,父亲又唠叨起老家打场的那些事儿。他说,“小时候,我一直觉得很热闹的场景是打场;很热闹的地方是场院,其他地方都不比场院热闹。”

     秋后,村里割下的高粱、谷子、大豆什么的都从地里拉到场院来,等待去皮、脱粒。这时,场院周边都是码成垛儿的粮食,小山似的,看着煞是喜人。入夜,场院外的空场上会点上几堆篝火,场院被照得亮如白昼。长辈们牵马拉磙子的拉磙子,扬木锨的扬木锨,使杈子的使权子;小孩儿把捆好的豆梗、谷稞儿、谷草、高粱、玉米杂碎儿什么的,往柴垛那儿拽。堆柴垛儿是那些大孩们的事儿。讲到这儿,父亲轻轻叹了口气,像是对我们,又像是自言自语:“其实,到今天,也就只剩下过往的记忆了,孤零零地存活在我心里。在城市住了这么多年,我也去过不少热闹的地方,人山人海的。可对我而言,总觉得缺点什么。”

     有一年清明节前,考虑再三,我决定借上坟之机,带父亲回一趟老家。本来这些天父亲一直嚷嚷腿疼,一听说要回老家,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股脑儿从床上爬起来。别说,带他回去是对的。车到了村头的岔路口时,我一时迷茫,还是父亲凭记忆指对了进村的路。

     进村后,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村头那块空场。只不过,空场的三分之二正在搞施工。从规模上看,像是要建一个办公场所。父亲让我把车停在空场的大槐树旁,他是想走着进村。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眼前这块空场必定是父亲常提起的村头那个热闹非凡的场院。

     我和妻子扶父亲下车后,一帮小孩儿跑过来。他们站在离我们有五六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很好奇又很胆怯地打量着我们,意识到我们并意后,便慢慢向我们这边挪动。

     父亲问其中一个大点的男孩儿:“我问你,后街的老周家怎么走?”那孩子再次打量我们一番后,和父亲笑道:“城里来的老爷爷,你去老周家,我带你们去。”

     走了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要找的二大爷家。二大娘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门来。刚刚坐下,那个领路的小孩儿便从门外跑进来。二大爷让他过来,摸着他的头,俯身对他说:“大孙子,这是我和你常提起的城里住的四爷爷。小孩儿似懂非懂地仰着脸儿,看了一眼二大爷,瞬间又低下头,小声说:“爷爷,知道了。我们在村头见过了,还是我领他们回来的呢!”

     父亲有些疑感地问:“二哥,这是谁的孩子?”

     二大爷答:“四弟,这是老小子柱子的。”

     此刻,在这陌生的老家屋里,我的内心无尽纠结。在父亲问题上,我做错了一件事:我不应该支持他退休后还千这千那的,如果没有那些牵绊,兴许他早就回老家转转了。这下可好,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竟然不认识一家人了。

     这孩子看我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茫然以及陌生感。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场合见面,我自己都无法确认,这孩子与我竟是同根同脉的至亲。

     走出二大爷家,我们回到村头停车的大槐树下。我和父亲和亲人们一一告别,一枚树叶从老槐树的枝干上落下。我抬头望去,老槐树的新叶儿间,还有一些坚守一冬的枯叶。我忽然明白了父亲每每怅然若失的惆怅;同时,也更加理解当年八十岁离职回乡的贺知章,借《回乡偶书》一诗发出的人生感慨。

     想想自己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哪儿才是我的归宿呢?

     P15-18

主编推荐

作者沉淀五年后,又一部轻散文力作。

与其说是“饮唐诗”,倒不如说是把唐诗古韵连同生命中的过往像和面一样和到一块,做成一份五味杂陈的中式传统面点。作者并非唐诗研究者,也不愿逐字逐句寻觅它们的来路和成因,只从读者角度出发,揣度诗文中的寓意与趣味。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需要保留、需要传承的民族的东西,还尚存多少?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以及我们的晚辈,还能从小得到唐诗、宋词的熏陶,尚存一份对古代文字的热爱。
 

精彩内容

整整几个月,我都隔着千年时空,魂绕大唐,回顾大唐之兴衰。我先后同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孟浩然、张九龄等四十余位唐代诗界先贤们“会面”,静心倾听他们讲述自己诗里的故事。

我从咖啡店明亮的玻璃窗往外看,夏夜里络绎不绝的行人,远处车灯下渐行渐远的道路,以及四时更迭间不曾改变的一轮明月。从唐人栽种的诗林中一路走来,那个华丽的朝代业已灰飞烟灭,而华丽的诗句却还活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