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9.06 4.3折 ¥ 138 全新
库存153件
作者陈国平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9909376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0896903
上书时间2024-09-20
第一节形态构成释义与特征
五千多年前,一个象征“旭日始旦”[”的符号,在大汶口黑陶尊上被刻记下来——这是个简单的形态构成:上边是一轮朝阳正从大海上升起;下边似五峰耸立的山。据称,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意为“旦”的最古老文字刻符(图1.1)。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更为广袤的遐古,就会惊奇地发现:那神秘的图腾和陶器刻符中拙朴天真的曲线、直线、圆形、弧形等,显示远古的先民已经有了线条造型和形态审美的朦胧。那些刻符和线条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虽然早已湮没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但正是这类简单的形态符号,预示着中华民族对汉字艺术塑造的觉醒。可以说,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几乎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形态意味。
对于美学、形态学和艺术批评学, “形态”的概念并不陌生。形态构成学认为: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包括“形”和“态”两个方面。前者诸如形状、大小、长短、方向、色彩、明暗等;后者包括情感、意念、知觉、性格、气质等情态意兴。“观奎星圆曲之势”, “穷天地之变”而创文字,其实,先民们很早就察觉到“形”的世界和“态”的世界,并将之紧密结合一起。尽管他们的早期行为也许是一种不自觉的表现,但却推动着事物形态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将这种结合升华为精邃的思辨哲理,他在《庄子·养生主》中写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踌,砉然向然,奏刀聪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日: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所以能达到“神遇”的境界,主要在于“态”的追求——“好者道也”,已经超越了单纯对“形”的把握。最终,技、道两进,出神入化。同样,一切优秀的造型艺术,都是“形”和“态”的神遇。当一个艺术家将富有艺术的情态意兴与精巧娴熟的外形把握结合一起,真正做到心、手两畅,形神兼备,自然“尽善尽美”。《艺术与视知觉》作者阿恩海姆说得好: “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态构成学进而认为: “这_点对于造型活动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事物表面的、现实的、真正的样相,而是从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本质的样态,因此,我们应非常强调‘形态’这一用语。”…
那么,作为造型活动的书法,它的形态又是指什么呢?
概括地说,所谓书法形态, “形”即形体, “态”为情态。形是内容 的积淀,态为情感的反映,形与态蕴含着书家极为重要的造型能力与情态 意兴,这正是中国书法艺术博深内涵之所在。换言之,书法就是汉字形态 的艺术塑造与组合。这个形态,既包含书体和技术、技巧等外在的“形”, 又蕴含思想、情感、创作理念等“动于衷而形于外”的内在的“态”。形 与态,构成了书法相互作用又不可分割、和谐统一的两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