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木:周默四十年田野考察笔记
  • 阅木:周默四十年田野考察笔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阅木:周默四十年田野考察笔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61 4.7折 99 全新

库存25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默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23408131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5727117

上书时间2024-06-2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默,1960年生,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家具艺术史。

主要作品:《木鉴》《黄花黎》《紫檀》《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雍正家具三十年——雍正朝家具与香事档案辑录》(上、下册)《乾隆家具六十年——乾隆朝家具与香事档案辑录》(10卷本),另有译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及相关论文数十篇。



目录

编者序·散木闲心 / 崔憶 ⅶ

四十年·田野考察履历 ⅹⅲ

 

第一辑 远山长,海岛孤

1.长白山西坡的一片月 3

2.斐济 :爱情岛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8

3.海上贮木场与檀香树下的金矿 15

4.天堂在左,斐济在右 20

5.只是一个棋盘 24

6.神树,砍?不砍? 32

7.长白山头芦管声 37

 

第二辑 梅炸见新

8.缅北的大象与滇西的孔雀 44

9.沉睡在伊洛瓦底江的花梨瘿 55

10.炮弹村中的越南黄花梨 61

11.沙耶武里的金沙与高棉的桔井黄檀 69

12.在西方,看东方 81

13.“一枝斑竹渡湘沅”:旧金山的中国传统家具 88

14.Durga 女神的赐福与释氏的娑罗双 96

15.紫檀的故乡,印度安得拉邦 104

16.瓦努阿图,檀香木与印度紫檀分布的终点 120

 

第三辑 万水千山得得来

17.黑白一界 134

18.安心即乐土 143

19.伊豆,草木本心 154

20.桦木王与熊 162

21.寄自西伯利亚 172

22.炮台山的紫油木与容县的格木 180

23.尖峰岭的一缕残阳 190

24.迷雾中的黎母山莺歌岭 204

 

第四辑 荒草野花

25.东枝的柚木,茵莱湖的梦 216

26.乌本桥的落日 228

27.大其力的偷鸡节与铁刀木 238

28.一棵站着的花梨之真正倒下 246

29.散木支离得自全 258

30.未知柟树与梅殊  267

31.乾隆的千尺雪与黄杨木 275

 

第五辑 别无归处

32 .枯树无枝可寄花,童年的苦楝与榔皮粑粑 286

33 .家乡的野树与红花草 292

34 .南柯一梦,大槐树与蚂蚁窝 296

35 .洞庭湘妃 302

36 .一事能狂便少年 310

 

标本的记忆·满船清露湿衣裳 319

 

后记   425



内容摘要

编者序・散木闲心

北京郊区的一间平房,藏着周默先生四十年所集之木材标本,三面顶天立地的木架已无虚席,地上堆叠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枯木。枯木和怪石,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两大根本元素。陆游说“石不能言最可人”,而在周默先生这里,则是木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宋有东坡《枯木怪石图》,元有子昂《枯木竹石图》,明有老莲《枯木茂藤图》,古代的艺术家们均借“枯木”点亮活泼泼之生命精神,而标本室亦有枯木生华之春意。

每次随周默先生走进标本室,都会见他目光炯然,流出笑意,拿起一块标本便能随口说出木材的材性、特征、产地以及与之相关的记忆。其所藏标本粪括了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木材全部种类,亦有同种木材不同产地之别,其中有先生于田野考察时带回,有朋友们千里迢迢从世界各地背回,还有陌生人相赠......一块块标本叠加,既构筑了先生大半生的波澜壮阔,也藏着别人的故事,有艰险、喜悦、苦难,更有人间之温情。于是希望能将满屋的标本及背后的故事整理成册,才发现这绝非易事。整个夏天,我们都在标本室挥汗如雨,当一块块标本被擦拭,与手心的温度相合,才发现他们是那么美,甚或超越人工雕琢之艺术品,刻着时间的痕迹,其背后的故事则赋于每一块标本以新的意义一一可以读到先生用生命书写的放旷,于利害得失中超拔出的生命精神,亦印证着四十年之时代变迁。

周默先生著作等身,虽长于考据,但他绝不是书斋中的学者,停留在史料中的学问多少带着此虚弱。周默先生是在用脚步、用生命做学问:走遍每一种木材的故乡,亲见其生长环境,与百岁乃至千岁的树木对话。用知识分析出的学问是枯瘦的,加上体证或许能更饱满。熟悉了先生的经历自会联想到诗仙李白,只有走过大漠、渡过大海、翻过高山才会有“奔流到海不复回”“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气魄与胸襟;也只有经过苦难、历过生死,才会有“永结无情游”这一对生命意义极致的思考。想来,当一个人在森林中一条羊肠小道越走越远的时候,他的身边一定没有同伴,只有他和那个敞开的世界。正如东坡高歌着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本书内容整理自周默先生口述的千余分钟录音及几十万字笔记。打开先生十几个各式各样的笔记本,随着笔记内容,不停从北京出发,从长白山西坡的国境线到滇西北的国境线,那是野生红豆杉在我国的两个分布点;从俄罗斯到南太平洋群岛,那是桦树的故乡和花梨最后生长的地方;从印度、尼泊尔到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的丛林中都有先生的足迹;他在欧洲、美国的博物馆里寻找中国古代经典家具的踪迹;在日本的山间古寺探访榉木,于家庭传承式的作坊中了解黑柿木制品的传统工艺;在伊豆肯定没看见舞女,但看见了那把赠给懵懂爱情的木梳.....还有很多陌生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地方,先生都曾抵达数次。本想在地图上标注一下先生所走过的路线,但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如果用线条勾勒,地图上最后一定只留下色块,不会有线条。在脑海里重走了先生四十年走过的路,笑一阵,再流一行泪;叹息一声,再赞叹不已;或拍案,或起立致敬.....疲累、舒心,困顿、释然,彷徨、坚定,收获、空无,所有的一体两面在笔记的结尾处消失,如照片中的那一行远山。



主编推荐
豪爽的诗情总要配上醇厚的酒酿,才能释放至酣畅淋漓;不言的树木只有亲手触碰,才能真切感受他们的生命脉络;这是周默老师四十年来跨越的时空,也是他选择“乘桴浮海”抑或“舍笺登岸”的人生状态。正所谓“诗情酒木皆寓我,我之与木四十年”。

精彩内容

本书稿是一本梳理作者在四十年间(1983-2023)以木材为核心的田野考察足迹的文学性纪实作品。书稿由正文和图录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共有五辑,分别记录了作者自1983年起从中国东北出发,四十年间辗转东亚、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等地对各地木材及衍生文化进行考察研究的故事,以及在考察过程中与当地特色文化碰撞出的奇妙之旅,文字叙述的同时配有相当数量的由作者整理的精美图片;图录以各类木材标本图片为线索,介绍了紫檀、黄花黎、花黎木及老红木等诸多木材的植物学特性。全书稿行文雅致流畅、版式与配图精美,其中跨越多地、与木材紧密相连的异域风情与文化,妙趣横生或惊险连环的考察故事以及大量精美的标本图片,都极富人文气息与科普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