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瘟疫之王:黑死病及其后世界
  • 瘟疫之王:黑死病及其后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瘟疫之王:黑死病及其后世界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81 6.4折 6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罗伯特·S.戈特弗里德 译 者:鹿妍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7234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8元

货号11744682

上书时间2024-06-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式历史著作,追溯了1347—1351年在整个欧洲大陆蔓延的臭名昭著的瘟疫暴发的原因和深远后果。历史学家利用修道院手稿和树轮年代学研究(树木年轮测量法)等多种来源,展示了老鼠、跳蚤传播的杆菌带来怎样的生态恐怖——每三个欧洲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死亡,无数村庄和城镇被消灭,并且动摇了中世纪社会和文明的基础。

 

 



作者简介

罗伯特·S.戈特弗里德是罗格斯大学历史学教授和中世纪研究主任。他的著作有《15世纪英格兰的流行病》。


【媒体评论】

作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如何肆意地摆布人类。——《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以轻快刺激的风格描述了瘟疫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特别是其对医学界的影响。——《亚特兰大月刊》

本书代表学术共识,发人深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戈特弗里德对黑死病的审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及我们最黑暗的过去。——《波士顿环球书评》



目录
 致 谢 序 章 鼠疫的自然史 章 欧洲的环境,1050—1347 年 第三章 鼠疫的开端 第四章 鼠疫的发展进程 第五章 直接后果 第六章 现代医学的萌芽 第七章 疾病与中世纪欧洲的转型 跋 欧洲的环境危机 注 释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鼠疫的自然史

所有传染性疾病都有自然史,黑死病也不例外。正确认识黑死病亦不能脱离其自然史。研究传染病的第一要素是环境。今天所有游历欧洲的人都很难想象这片大陆1000年以前的模样。那时没有庞大的城市建筑群和工业园区,没有19世纪的鲜明特色,城市无论大小、数量都少得出奇。城市之间往往相距甚远,或是傍海而建,或是横跨大河两岸。12世纪中叶,只有意大利、荷兰的几个城市拥有5万以上的人口,也许巴黎也能算在内。但几乎所有城市的居民数都在1000左右。九成的欧洲人都居住在小镇、核式村落“或几百人的小村镇里,村镇与村镇之间相距15~20英里+。城镇乡村居住空间狭小,卫生条件极差,交通非常不便。讽刺的是,在规模如此小而闭塞的聚落里,大多数人都密集地生活在一起,过着拥挤的生活,没什么私密空间。

乡村周围环抱着农田、草场和林地,这也是人们勉强过活的经济来源。1250年前后,农田和草场成了欧洲的主要地貌,但至少在12世纪中叶以前,无论从规模还是密度上都是林地占优。远北地区,即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针叶林,以杉树为主,散在分布着桦树;排水不良的低海拔地区主要是沼泽、湿地和苔原。欧洲其他地区属落叶林带。普遍气温较低、湿度较高、土壤为酸性的波罗的海和北海”周围地区,以及东欧大部多山毛榉,四周有冬青树等冬青科植物。中欧多以橡树林为主。碱性土壤地区是橡树和桤木的混合林带,以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两侧为代表。气候更为湿润、土壤酸度更高的地区长有橡树林,周围有桦树和山杨,如法国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及德国中部。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地中海盆地大部,光照较为充足,气温更高,全年降水频率较低且分布不均,沙质酸性土壤。地中海盆地的人类居住史比北欧地区的长,人口密度也较高,因此,前者的森林密度比后者低。但即便是在12世纪,大部分树木都能在沙土中生存,尤其是大片针叶林(如松树和刺柏)。

研究疾病的第二要素是病因。2包括鼠疫在内的所有流行病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这些致病寄生虫通常寄生于大型生物体内。致病过程是人类与动物生态学的自然组成部分。第三要素是疾病的毒副作用,这也是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流行病学家通常将疾病分为致死性疾病和非致死性疾病两大类。非致死性传染病基本“已老去”,被研究得较为透彻。这些疾病往往只对宿主造成轻度伤害,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侵犯受害者。相反,较为“年轻”的寄生虫在尚未与宿主达成平衡状态以前便会造成疾病突然暴发,历史上每次周期性暴发无一例外都夺走……




主编推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 鼠疫是名副其实的“1号病”。 是我们战胜了病毒,还是病毒放过了我们? 人类为传染病付出的,是信仰、经济、人命,甚或文明?大疫之下,社会何去何从? 一部以方法立足脚跟,出版四十年后在今天仍被引为“学界共识”的黑死病研究专著 “也许要理解14世纪和15世纪——这道中世纪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分水岭,关键是要明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无助。” 关于1347—1351年黑死病对欧洲乃全人类的影响,后人怎样夸张都不为过。大写的“The Plague”(瘟疫)甚可以直接指代“黑死病”。历史学家以环境论为理论指导,运用树轮年代学、花粉分析法和考古遗迹碳十四断代法提供数据,从鼠疫以及其他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的“狂欢”入手,追寻人类致病、抗疫的历史和精神。 本书讲述黑死病的两面:一面是肇始400年噩梦,致半数欧洲人,社会常识分崩离析,愚昧荒唐大行其道,中世纪走向终结。一面是百废待兴,市民阶级崛起,文艺复兴、改革、工业的火种竞相点燃,初显现代文明的曙光。 “这天灾人祸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其影响后无来者。” 作者有力的论据和清醒的判断并不过时,解释了400年鼠疫不断再燃的欧洲如何重生,对于任何想要了解黑死病和封建时代生活的人都十分有益。你无须阅读1000页的长篇大论,只要读300 页可以了。 

精彩内容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式历史著作,追溯了1347—1351年在整个欧洲大陆蔓延的臭名昭著的瘟疫暴发的原因和深远后果。历史学家利用修道院手稿和树轮年代学研究(树木年轮测量法)等多种来源,展示了老鼠、跳蚤传播的杆菌带来怎样的生态恐怖——每三个欧洲人中少有一个人死亡,无数村庄和城镇被消灭,并且动摇了中世纪社会和文明的基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