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说什么(3)
  • 道德经说什么(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经说什么(3)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2 4.3折 79.9 全新

库存8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大伦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46385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9.9元

货号10668702

上书时间2024-06-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业内有“中医两博士,南有刘力红,北有罗大伦”之说。与刘力红博士的治验、研究、著书立说不同的是,罗大伦博士是从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和电视媒体上宣传中医的。   2005年,罗博士以中医故事化的写法,还原了古代名医们悬壶济世的形象,并以《古代的医生》为题发表在天涯煮酒论坛上。网友们为中医大师们精湛的医术赞叹,更为他们的大医精诚之心折服,他们相互传阅,点击率现已突破160万。如今,此贴已被整理为《古代的中医》、《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原书名《神医这样看病》)、《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原书名《这才是中医》)出版。   作为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的前主编、特邀主持,罗博士曾邀请了许多有影响的中医专家(像王琦教授、王鸿谟教授、姜良铎教授等)开坛布讲;2011年,罗博士又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让中医养生智慧进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

目录
第四十一章
人生阅历,有时恰恰使您做事的障碍
  01.无论事物如何发展,最后都一定回到本源
  02.学会“用弱”,一切才顺
  03.这一世生而为人,就要把这一世修行好
第四十二章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守“一”
  01.懂得涵养本源,才能益寿延年
  02.万事万物都并非一成不变,保持平衡才是大智慧
  03.选择哪种人生,过何种生活,在于您自己
  04.您选择了哪种人生模式,最后人生就会走入哪种轨道
第四十三章
真正的力量来自爱
  01.能保持柔弱的品性,才是最坚强的人
  02.最高明的管理是“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做事的常青之道:不要在意名相,将利益让给他人
  01.都知道身体比名誉重要,但很多人依然汲汲于声名
  02.钱真的很重要,处理好钱与身体的关系更重要
  03.得到后,如果不付出,则注定会失去
  04.不要把什么事做到“甚”“泰”“奢”的程度
  05.如果您知足,就不会被侮辱,不会遭受损失
第四十五章
行动加强,欲望降低,
才是领导者的真品行
  01.有些东西缺一点儿,才能福运久长
  02.要想成就持久,就要对成就持“若*”的状态
  03.朝着善的方向走,才是真正的捷径
  04.一个人的境界高到一定程度,看起来会有点儿笨拙
  05.有些事看似吃亏,最终却是大赢
  06.清静难得,难得清静
第四十六章
不停衡量做事结果的人,活得最累
  01.一旦欲望太多,就有可能让自己和组织崩溃
  02.没有比“总想得到,总是不知足”更大的罪过了
  03.无论做事的结果多与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四十七章
您的心念如何,命运就如何
  01.为人处世的真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02.知道“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0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第四十八章
人生的“减法”,您会做吗
  01.在生活中,愚者不断做加法,智者不断做减法
  02.要损就损跟过度欲望有关的东西
  03.有些道理的确很简单,但是您能做到吗
第四十九章
人生就是如此——越得不到,越想得到
  01.做事以众人之心为己心的人,会得到上天的加持
  02.永远不要轻易地断定善恶
  03.凡事只有自己先做到,才能感化他人
  04.为什么有人想得而得不到,有些人不想得却收获满满
第五十章
减少欲望,就能从容出生入死
  01.越想获得什么,就会离它越远
  02.福禄寿之道
第五十一章
人生是一次修炼的过程
  01.无处不是道
  02.道德为什么如此尊贵
  03.强求来的东西是不牢靠的,靠德行感召来的东西才恒久
第五十二章
发心正不正,是做成一件事的关键
  01.生活中事事有因有果
  02.把欲望的“进出口”堵住,您会终生平安
  03.为了得到而得到,就会在得到时欣喜,失去时痛苦
  04.人和人之间相处是一种“爱的循环”
第五十三章
人生就两种模式:走大道,抄近道
  01.大道特别平坦,但人们为什么还是喜欢抄近路
  02.领导者要是走了小道,人生的境界会越来越低下
第五十四章
为什么我对道特别推崇——自己德行高,子孙也能混得好
  01.把德行修好,外在自然强大
  02.“吾日三省吾身”的人,未来不可小觑
  03.观察自己在悟道、行道前后的改变,一定非常美
第五十五章
修行得好,猛兽不咬
  01.如何让别人对您放下敌对之心
  02.生活中很多事强求不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03.修德之人,精气神会特别充足
  04.欲望是把双刃剑,警惕伤人
  05.学了《道德经》后,最忌讳挑别人的不是
第五十六章
您说您知“道”,那您可能还是不知道
  01.无论何人何事,都是因缘而聚、因缘而散
  02.您所种下的善因或恶因,终有一天会遇缘结果
  03.人贵有“不争之德”
  04.人生应该是“但行善事,莫问吉凶”
  05.所谓的贵贱都是相对的,您不要太在意
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也能当兵法
  01.大领导如何在“有为”、“无为”、“无事”间自如转换
  02.领导者忌讳越多,下面的人就越活得不好
  03.如果人太有智慧了,天下就会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04.珍贵的东西越多,盗贼也就越多
  05.领导者不为了自己捞取,下面人的心就会被感化
  06.一旦您明白了道,内心想不安宁都不行
  07.想让自己富裕,就要先让下面的人富裕起来
  08.领导者要把没有欲望当成自己的欲望
第五十八章
只要内心纯净,管他狡猾不狡猾
  01.领导者施行严政,下面的人就会变得特别狡猾
  02.福和祸,都当不得真
  03.知道福祸相依是智慧,能看清福和祸的转折点在哪里才是大福之人
  04.只要领导者把道和德的境界做好,法用的地方就非常少了
第五十九章
好好积德,渡人渡己
  01.积德,人间才值得
  02.积德才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法则
第六十章
无须探知世间神秘的力量,做好自己就能转境
  01.作为领导者,不要轻易折腾下面的人
  02.人之所归就是“鬼”
  03.得道的人,不会伤害他人,也不会被伤害

内容摘要

  "身与货孰多"--钱真的很重要,处理好钱与身体的关系更重要

  "身与货孰多"的"身"是身体的意思,"货"是财物的意思,老子说您的身体与财富到底哪个更重要?如果您问大家身体和钱哪个更重要?大家肯定会一致回答"身体重要"。因为身体要是不在了,所有的钱就都跟您没关系了。

  之前有新闻报道,"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去世了,这位老板年仅四十四岁,在凌晨三点时因心梗去世。据说他曾经在两个月里见了一百多位投资人,每天睡觉前他就想:资金链要是断了该怎么办?所以他经常失眠,然后早晨起来又要去做路演,跟大家讲企业的前景,来争取众人的投资。这个过程辛苦,企业终于要上市了,他却突然去世了。

  这样的事我见过太多了,为了公司的经营、为了赚钱,结果丧失了生命。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说某企业家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几十个亿的遗产,然后这些财产都归他太太了,后来他的太太跟企业家的司机再婚了,结果司机有一天突然感慨道:"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在给老板打工,今天我突然想明白了,原来是老板一直在给我打工……"

  对于这件事,我们不论其真假,只看这个故事的警示意义。它警示我们什么呢?身体是"一",后面的一切都是"零","一"没了,一切都将归零。


  "得与亡孰病?":得到后,如果不付出,则注定会失去

  "得与亡孰病?"什么意思呢?"亡"就是失去,"病"当糟糕的、痛苦的讲。也就是说,"得与失"到底哪个好?哪个会令您痛苦呢?

  其实,人世间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来自"得与失"之间,得到了则开心,失去了则痛苦。得失之间,很容易就使我们的心态不平衡,大部分人常常陷入得失之间,得到点儿利益就欣喜若狂,失去点儿钱就觉得不开心,凭什么这个钱让我花呀?

  得失之间,会出现一喜一悲,七情也因此而生。

  中医认为人的内伤是由七情所致,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就是您获得了什么东西,比如多赚了一笔钱。

  "怒"是别人要侵犯您的利益,您可能要失去什么东西,您不想让他人侵犯您。

  "忧"和"思"是您为了获得什么去忧思,比如您想获得什么位置,想着要怎么搞手段争取上位,或者每天思考怎么赚钱、怎么扩大业务等。

  "悲"是什么意思?"悲"字的上面像两片会飞的羽毛,下面是一个"心",向两侧飞,代表失去、分离,所以失去就会悲伤。

  "恐"和"惊"是什么东西突然要侵犯您的利益,您既怕自己受到伤害,又怕自己失去什么。

  您看,七情都与得失相关。得失就像一个大的坐标,如果您把这两个坐标对立,就会出现七情,从而导致生病。所以老子问我们:"得与亡孰病?"得与失哪一个会令您痛苦?

  我们要看清楚得与失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转化的,您千万不要认为得就喜,失就悲,有时您觉得得到了,实际您未必真的得到了。这个世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您得到什么的同时,一定要知道您会相应失去什么。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平衡的,您得到的同时,一定会付出。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要把什么事都做到"甚""泰""奢"的程度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什么意思?其中,"甚"是过分的意思,"爱"是爱惜、爱护的意思,"费"指更多的花费。"甚爱必大费"指过分喜欢什么东西,一定有更多的花费。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这样,喜欢什么东西,就会为它多花钱。比如一个知识分子,要是在古旧市场看到一本古书,一问价格,二百块钱,觉得有点儿贵,心里就会一直考虑到底要不要买。当天要是没买,晚上回家后可能一直都在想这本书,越想越喜欢,越觉得这本书应该买回来。可能第二天古旧市场一开行,您就跑去摊前和卖书的老板说:"我想了一晚上,还是觉得我应该买下这本书。"老板想了一下,说:"小伙子,我昨天回家找了一下,这本书是孤本,所以二百块钱可能不行了,六百吧?"

  老板把价格一下增加了两倍。为什么?人家知道您是真喜欢,喜欢就要多花钱,所以老子讲"甚爱必大费"。但其实买本书还是小事,这都不算什么大损失。如果人生中的一些大事,因为您的甚爱,导致损失惨重,就得不偿失了,甚至有时会把您的人生都搭进去。

  为什么贪官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他们太爱钱了,当别人送钱、送别墅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问题就出在了"甚"字上。

  老子反对把什么事做到"甚""泰""奢"的程度,他说"圣人去甚、去泰、去奢",老子的意思是您把都去掉,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需要您地追求的,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一味地追求的结果,会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甚爱",是一个想得到外物的过程,比如名誉、地位、金钱等。老子在前面讲"得与亡孰病","得"的就是"甚爱",老子这句话是接着前边的话讲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太想得到的状态,这是一种不好的状态。

  老子接着讲"多藏必厚亡","藏"是储存、积聚的意思,"厚"是多的意思,"亡"指失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您越想为自己多积累财物,反而失去得越多。真的会这样吗?

  "多藏必厚亡"这句话,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解释。第一个层面是,"多藏"的过程会让您"厚亡",您会失去很多。

  举个例子,我在商学院的一个学员,自己办了一个大的工业园,他有四个同学的公司都在他的工业园里上市成功。他住在一栋大别墅里,里面布置得漂亮,我在一楼参观都快转晕了,他们家的餐厅跟一个教室差不多大,家里面游泳池、网球场都有。

  但他每天几乎快到凌晨三点才下班回家,早上八点半又要上班,他的应酬多,每天有各方面关系需要打理,到了晚上常常累得筋疲力尽,整个人也瘦得一塌糊涂。他一见到我就说:"罗博士,您帮我看看舌象,帮我号号脉吧,我的身体太虚弱了,您给我开点儿滋补的药方吧?"

  我说:"不用开补药,睡觉就好了。"

  他压根儿没有时间睡觉,当老板付出太多,失去也太多,没有时间陪家人,没有时间休息,整天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旋涡中周转,辛苦。

  这些人在"多藏"的过程中,同时也失去很多,这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二个层面是,"多藏"的东西有可能都会失去。

  比如有的人说,我准备了一地窖的黄金,用来传家。历史上有很多富可敌国的家庭,却未必能把财富传到第三代,古人讲"富不过三代",这都是无数人观察了不知多少世事变迁总结出来的。

  比如在明末时期,江南的一些大收藏家的家族都富有,当时论国内哪里收藏的文物,皇帝是第一,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是第二。剩下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收藏家,全部在江南。这些家族通过经商收获了巨大的财富,有钱以后就想多收藏一些宝贝,他们没什么文化,就委托一些懂文物收藏的人,只要见到文物就不计代价地收到自己家里来。

  如果您了解过历史就会发现,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谁能够把家产传到两三代以后的,大部分家族到了第二代等家里的老爷子死了,好多个儿子就开始分家,每个人分一大堆字画、好几间房子、店铺回去,平时挥霍无度,没钱了就低价卖字画,可能没到十年或二十年,把家里分的遗产卖光了,家族也没落了。

  这些古玩字画在不同的巨富人家,如一艘小船、一片树叶般来回漂泊,它们见证了这些巨富人家财富的散去。

  为什么会散去?因为他们的眼里只盯着钱,没有教孩子们该如何做事、做人等,所以孩子们的挥霍和败家是必然的,这就是老子说的"多藏必厚亡"。


  "多藏必厚亡":为什么很多有钱人家往往富不过三代

  历史上有很多富可敌国的家庭,却未必能把财富传到第三代,古人讲"富不过三代",这都是无数人观察了不知多少世事变迁总结出来的。

  比如在明末时期,江南的一些大收藏家的家族都富有,当时论国内哪里收藏的文物,皇帝是第一,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是第二。剩下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收藏家,全部在江南。这些家族通过经商收获了巨大的财富,有钱以后就想多收藏一些宝贝,他们没什么文化,就委托一些懂文物收藏的人,只要见到文物就不计代价地收到自己家里来。

  如果您了解过历史就会发现,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谁能够把家产传到两三代以后的,大部分家族到了第二代等家里的老爷子死了,好多个儿子就开始分家,每个人分一大堆字画、好几间房子、店铺回去,平时挥霍无度,没钱了就低价卖字画,可能没到十年或二十年,把家里分的遗产卖光了,家族也没落了。

  这些古玩字画在不同的巨富人家,如一艘小船、一片树叶般来回漂泊,它们见证了这些巨富人家财富的散去。为什么会散去?因为他们的眼里只盯着钱,没有教孩子们该如何做事、做人等,所以孩子们的挥霍和败家是必然的,这就是老子说的"多藏必厚亡"。

  我在前文中讲过,在晚清时期,曾国藩的外孙写了本书叫《保富法》,书中详细记述了如果家里没有把做人的道理教给孩子,只给孩子钱的下场。"藏"的是钱,孩子们就只会挥霍,反而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好好读书的家庭,不仅越来越兴盛,对社会也做了很多贡献。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

  老子讲的道理是深刻的,所谓"多藏","藏"的全都是名、利、地位等,一旦您把这些东西看得太重,就很难有好的结果。

  什么样的人生才好呢?只有不计较结果,坚持做好事,为了大家而做事的人,人生才会幸福。您一旦这样做,言传身教,您的孩子也一定能带着这种人生态度生活。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究竟哪个对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这句话在帛书甲本写的是"善者善之",在通行本写的是"善者吾善之",其实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就按照帛书甲本的写法讲。

  "善者善之"的意思是,那些善良的人,我会以善良来对待他们。"不善者亦善之"的意思是,那些没那么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们。

  "德善也"的"德"字通"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了善的真谛,也可以解释成德行善了。

  老子说,善良的人,我们以善良的态度好好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们也要以善良的态度好好对待他。很多人会疑惑,不善良的人难道不应该惩罚他吗?为什么也要好好地对待他?这样下去对方不会得寸进尺吗?这怎么可能得到善的真谛呢?

  在历史上有一个的争论--若"报怨以德",那"何以报德"?

  老子讲的"报怨以德"的意思是,您怨恨我,我还以好的品德来对待您。孔子讲的"以直报怨"的意思是,您怨恨我,我拿良好的德行来报答您。那您要是对我好,我还拿同样的德行来报答您吗?两者总该有点儿区别吧?所以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让历朝历代的人都在争论,到底是老子高明还是孔子高明。多数人认为孔子高明,因为孔子将不同的情况区分开了,有不同层次的对待方法。

  实际上孔子讲的是做人的底线,这是给普通人讲的。而老子讲的是管理者的智慧,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如何面对被管理者。当一个领导面对自己领导的人时,他们怨恨您,您就要去怨恨他们吗?您要和他们较劲吗?

  如果您以直报怨,非要分清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您还怎么当领导?老子讲的是的智慧,他告诉我们,即使您领导的人恨您,也要以德行来教育他、感化他。如果是普通人之间,以直报怨,这是一种底线,也能体现出公平。

  正是因为这些圣人讲话的对象不同,一个是对,一个是对普通人,所以才让众人迷茫。您说他们之间谁高谁低呢?只是角度不同,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





主编推荐
★很多人的人生处处栽跟头的原因,就在于不懂“用弱”的智慧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大部分人的心态都是“你强我更强”,从而导致冲突频频出现。罗博士在《道德经说什么3》中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强硬,您越追求这种强大、强硬的状态,可能下场就不会太好。在生活中也一样,那种强大的、坚硬的、看似坚固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被摧毁。用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一大法则,如果我们能够把用弱的思路参透,人生一定会从此不同。★为了过有钱人的生活而拼命做事,很终损害的是您的身体现在的人往往都过于追逐外在的结果,忘记了做事的本身。罗博士认为,赚钱的本质是舍与得的关系,先有舍后有得,先舍的是您付出的劳动,您一旦把事情本身给锤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又怎么可能不得呢?我们很开始做一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才做,您在做的过程中机会就来了,人就向您靠拢了。如果您为了追求钱而做事,就会汲汲于名利,很终损害自己的身体。★人世间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来自“得与失”之间人在世间生存,很容易就陷入了得失之间,从而使我们的心态不平衡——得到了则开心,失去了则痛苦。我们要看清楚得与失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转化的,您千万不要认为得就喜,失就悲,有时您觉得得到了,实际您未必真的得到了。这个世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您得到什么的同时,一定要知道您会相应失去什么或付出什么。在失去的时候,不要纠结,要想到任何失去,都是在给您腾空,然后让新的机会到来。★人一旦有了名气,要随时保持冷静,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个人有了名气以后,不要忘了保持冷静,踏实做事,因为一旦名气大到和自身做的事不相符,就会出现问题。名气会给人带来太多虚幻的东西,会让自己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旦您开始享受名气带来的便利,而不好好踏实做事之后,您就失去了根基。因此,罗博士在本书中告诉我们,为了名气而做事,其实是舍本逐末。我们一定要明白,名气带来的便利和烦恼几乎是等价的,我们要尽量忘记这些名相。如果您能把好好做事与名气的关系摆正,您的人生才能真正顺畅。★装帧精美,阅读经典的同时更获得收藏之美采用裸脊锁线装帧,可180°平摊,让您随心阅读无压力。封面击凸+烫金工艺,大气典雅,奢华经典,收藏馈赠两相宜。

精彩内容
    每个人在最初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公婆、为人下属、为人领导时,都如同一个稚嫩的孩童,大家不断碰壁,不断徘徊挣扎,面对机会不知道要如何抉择,面对最亲近的家人不知道要如何相处,面对领导或下属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自己……种种问题都在一次又一次让我们陷入困境。
    在《道德经说什么3》里,知名中医专家、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告诉我们:您想要的,最终都会获得,只要您做事以众人之心为己心,想众人所想,感众人所感,您就会得到上天的加持。

媒体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