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第五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第五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75 6.0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靳晓明主编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2372057

出版时间2012-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21开

定价58元

货号9568154

上书时间2024-06-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深情怀念

吴贻康:方毅同志领导我们开拓对西方的科技合作

一、拓展对外科技合作方针政策……

二、开创与西方国家官方科技合作的先河·

三、拉开中美官方科技合作的序幕…

外事年华

潘葆铮:我的科技外事经历(续编)·

一、国家科委上海科技大学外语部进修的记忆

二、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访问巴西

三、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访问秘鲁

邓全德:多瑙河水滚滚流

——追寻记忆中的驻罗马尼亚的往事

一、从扬子江畔到多瑙河之滨

二、岁月回响

三、使馆工作追忆

四、布加勒斯特风云

范铭义:我的科技外事生涯…

一、诚信互利双嬴——芬兰篇

二、调研与项目并重锲而不舍开拓合作领域——瑞典篇

邢兆铭:中波科技合作与交流回顾…

一、常驻波兰的工作经历

二、见证中波煤炭工业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梁战平:驻澳大利亚使馆往事…

一、服务就是使命

二、中澳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开路先锋·

三、使馆是大学校…

张慧春:拣起历史记忆的碎片

——中日科技合作拾零

一、走上中日科技合作之路

二、中日技术合作随笔…

李求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驻墨西哥和驻巴西使馆工作回忆…

一、在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任科技一秘…

二、在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任科技参赞…

卢纪才:对第一次驻外与商签中芬科技合作协定的回顾

一、出国留学受阻意外走上科技外事路…

二、全力以赴完成驻外任务…

三、因家事离任回国…

刘昭东:在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的日子里

——终生难忘的记忆

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联合国科技活动

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科技组的工作

三、难忘合作中的国际友人…

四、一次近乎历险的经历——为参加国际会议奔波·

五、自豪与骄傲——我曾代表祖国宣布·

吕学都: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回顾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

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活动

三、其他气候变化多边论坛·

四、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蒋苏南:人生难得的锻炼机会

——忆在中国驻瑞典使馆的工作经历…

一、质疑和交涉——中国的污染物飘到了瑞典

二、开展科技合作——驻外的光荣使命…

三、深入调研——为国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四、引进专家——科技界的友好使者·

五、结束语——体会与感恩·

刘俊:《世界科学报告1998》中文版出版的回忆

点滴

胡忠民:忆驻南非使馆工作点滴

一、对南非的美好印象·

二、常驻南非的光荣使命

三、共同的“忆非”情结

孙键:目击“和平”号回归

一、完美的谢幕

二、不朽的经验与教训

……

一、国际科技合作

二、闽台科技合作

许爱东:海外学子创业周

——辽宁老工业基地上的“金字招牌”

一、“海创周”逐步成为聚集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

二、“海创周”十二载取得丰硕成果

三、为“海创周”成长壮大营造宽松环境

四、感悟“海创周”的发展之路…

雷忠文:助推中小科技型企业跃上国际舞台

一、实施背景…

二、取得成效

三、基本措施

四、主要作用…

编后语

附录

潘志远:《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礼赞

王葆青:关于对科技外事队伍优秀传统的思考——《国际科技合作征程》读后感…

蒋苏南:读《国际科技合作征程》系列丛书有感

全国科技外事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名单

(续:2003-2011年)




内容摘要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于1977年9月决定恢复国家科委,任命方毅副总理兼任主任。国家科委于1977年12月组建了外事局,我和一些老科委外事局的同志从中国科学院调回科委外事局,恢复和开展科技外事工作,主要是开拓对西方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方毅同志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对外开放方针,为恢复和开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科技合作交流,特别是开辟官方科技合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拓展对外科技合作方针政策

“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建国以来的外事工作被诬蔑为“三降一灭”,与外国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被批判为“崇洋媚外”、“洋奴哲学”。科技外事部门的思想搞乱了,工作停顿了,机构拆散了,科技外交官撤回了,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基本中断。

(一)号召扫清思想障碍,好好向外国学习方毅同志来主持国家科委工作,正值要搞清路线是非、拨乱反正的时期,要解放思想、批判禁锢和压制科技外事工作的极“左”思潮。当时,有些原则是非问题虽已分清,但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仍心有余悸,顾虑会在外事工作中犯错误,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1978年4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外事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解放思想,打开国际学术交流大门。方毅同志在会上首先讲了国际形势,阐述了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作为开展科技外事工作的国际大环境,接着讲了深入揭批“四人帮”,要扫清障碍,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针对当时从事外事工作人员的思想状态,他说:有些单位反映,有些领导人怕做外事工作,我们现在不是怕做外事工作,而是要做好外事工作的问题。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华主席、邓副主席的报告中都提到科学技术要向外国学习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很好地落实下来。现在“四人帮”的紧箍咒还在起作用,有些人说什么外事工作少沾边,和外国人说了错话,将来可不得了。如果都不接触外国人,那只好关门大吉了。他还引用陈毅副总理的讲话说:在家不会待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关于中央提出三年内请进来外籍华人1000人,派出进修生1000人,他说:两个一千的计划不算冒进,按中央计划还可以超过一些。今年进出人数要好好安排,好好接待外宾。派出一千进修生,要好好向别人学习,真正学些东西回来。他说外国对培养我国进修生非常用心,举了丁肇中严格培养我国10名进修生的例子。对派出进修生政治审查抓得很紧,而业务上考核抓得不行的情况,他指出政治、业务是统一的,业务不行还出去干什么呢?我们派出去的人,是叫他们学本事去的,一定要挑选政治业务好的出国,这点不要害怕。他还主张多派一些专家出国讲学,举了杨乐、张广厚出去讲学效果好的例子,并指出当时存在出国到处卡,条条框框多的问题。



精彩内容
本书是长期从事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专职科技外事干部或参与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领导、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工作者对自己的经历和接触过的人物的回忆, 反映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发展历程, 重大成就和光辉业绩, 反映了科技外事工作者的精神风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