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史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史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51 1.9折 39 全新

库存23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鑫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6304356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9246425

上书时间2024-06-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界定文化人类学纪录片
  第一节  定义文化人类学纪录片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功能
    一、文化抢救及传承
    二、文化记录及描述
    三、文化传播及审视
  第三节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方法
    一、客位与主位研究相结合
    二、个体与整体研究相结合
    三、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研究相结合
第二章  起步期(1957-1977):学者与电影工作者通力合作
  第一节  民族调查的产物
  第二节  创作手法:画面十解说+扮演
  第三节  记录视点:整体关照
  第四节  时代造成的局限
    一、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二、学术理念上的局限
    三、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匮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恢复期(1978-1990):科研机构大力推动
  第一节  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
    一、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
    二、科研机构的创作实践
  第二节  影视机构创作的“类”文化人类学纪录片
  第三节  中国台湾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探索
    一、《神祖之灵归来——排湾族的五年祭》的探索
    二、《矮人祭之歌》的探索
  第四节  创作手法的延续与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展期(1991-1999):影视工作者创作活跃
  第一节  科研机构的坚守
  第二节  影视工作者创作的文化人类学纪录片
    一、记录新旧交替前的文化传统
    二、见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三、捕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四、感悟底层人群的都市生活
  第三节  创作手法:画面十解说十同期声
  第四节  记录视点:单点介入
  第五节  影像中的乡土中国
    一、影像中的“熟人社会
    二、影像中的”差序格局
    三、影像中的“礼治社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繁荣期(2000-2015):多元助推
  第一节  影视工作者的创作实践
  第二节  科研院所的创作实践
  第三节  民间力量的创作实践
  第四节  创作手法:画面十同期声
  第五节  记录视点:多点集聚
  第六节  对文化变迁的历时性追踪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现存问题
    一、题材局限
    二、两个本体难融合
    三、两个诉求相对立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对策
    一、题材的多样化、均衡化发展
    二、文化人类学与纪录片影像本体的深度融合
    三、学会讲故事
    四、利用新媒体,探索新形态
  本章小结
访谈实录一:访问杨光海先生
访谈实录二:访问王海兵先生
访谈实录三:访问庞涛先生等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在对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理清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概念、本体、类型、创作者的知识结构等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围绕“纪录理念”和“文化深描”这两个对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来说很重要的因素,对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在发展中探索出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理性分析。本书在纪录片、影视人类学、
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
都具有鲜明的探索精神和理论建构价值。

精彩内容
    本书在对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理清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概念、本体、类型、创作者的知识结构等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围绕“纪录理念”和“文化深描”这两个对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来说很重要的因素,对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在发展中探索出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理性分析。本书在纪录片、影视人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都具有鲜明的探索精神和理论建构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