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学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学导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51 1.9折 39 全新

库存3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克锋,张颖主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66708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7807262

上书时间2024-06-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环境
1.1.1 环境的概念
1.1.2 环境的分类
1.1.3 环境的特性
1.2 环境问题
1.2.1 环境问题的概念
1.2.2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1.2.3 环境问题的实质
1.3 环境科学
1.3.1 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3.2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1.3.3 环境科学的分科
1.3.4 环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2 生态学基础
2.1 生物与环境
2.1.1 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
2.1.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1.3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2.2 生态系统
2.2.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2.2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2.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2.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2.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3 生态平衡
2.3.1 生态平衡的概念
2.3.2 生态平衡判定依据
2.3.3 生态失调
2.3.4 生态平衡调节机制
2.4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
2.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思考题
参考文献
3 人口、资源与环境
3.1 人口发展情况
3.1.1 人口及相关概念
3.1.2 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3.1.3 中国人口问题
3.2 人口与资源
3.2.1 自然资源
3.2.2 人类发展与资源演进
3.2.3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3.2.4 人口的控制
思考题
参考文献
4 水环境
4.1 水资源概述
4.1.1 水形成与水循环
4.1.2 人与水的关系
4.1.3 水资源
4.2 水环境问题
……
5 大气环境
6 土壤环境
7 物理环境
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9 农业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10 生态退化与恢复
11 环境管理与技术保障
12 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2.2.2.2生物量
  (1)生物量定义
  在特定的时刻调查时,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这些生活有机质称为生物量(bio-mass)。
  (2)生物量和生产量
  生物量是生产量的累积量,但两者又不同。生产量含有速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而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
  生物量随时间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生物量不大,生产力较高,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物量可达到最大,而生产力却极低。
  2.2.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命的维持不仅依赖于能量的供应,而且也依赖于各种化学物质的供应。能流进入并通过生态系统,最终从生态系统中消失,它是单向流动的。但化学物质却不同,它们一旦从与能量的结合中解脱,就会返回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此外,化学物质还可以迁入别的生态系统或长期储存。
  2.2.3.1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命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归还于环境中,这一过程就称作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①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②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③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④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⑤各种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2.3.2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
  (1)生物化学循环
  生物化学循环主要指生物个体内化学物质的再分配。例如,养分在植物老叶脱落之前转移到植物体内储存起来,然后再转移到新生组织中。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初级生产者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建造自身,通过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把营养物质归还于环境之中。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如植物根系从分解的枯落物中吸收氮元素进入新生树叶,秋季叶子脱落后又转变成枯落物,又将氮归还于林地。
  (3)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化学循环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的化学元素交换。化合物或元素经过生物循环返回环境,经过五大自然圈循环后,再被生物利用的过程。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