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今庸读古医书札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今庸读古医书札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01 4.7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今庸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030433930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8455186

上书时间2024-06-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今庸,我国当代有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幼读私塾,早年行医应诊,后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一生勤于教学、科研与临床医疗,并积很好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喜读书,知识渊博,人称“经典王”、 “内经王”、“活字典”。学求上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言必有据。运用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方法,以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方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避讳知识等结合医理与临床医疗来研究整理中医药学古典医籍和理论专题,为中医药学人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研究和整理中医药学作了示范。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患。选方用药主张“方不在大,中病即效;药不在贵,对证则灵”,强调因病用药,有是证用是药,多以小方收效。任职湖北省政协委员、常委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20余车,出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分会理事长22年,高度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几乎奉献了毕生精力。

目录
前言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考(1)
一、《黄帝内经》成书的时间上限(1)
二、《黄帝内经》成书的时间下限(3)
三、《黄帝内经》的成书地点(4)
《素问》“运气七篇”成书年代考(7)
一、“运气七篇”成书的时间上限(7)
二、“运气七篇”成书的时间下限(8)
三、结语(8)
试论《黄帝素问直解》(9)
《素问》“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解(12)
《素问》“乳子”词义考辨(14)
《素问》析疑四则(16)
《素问》析疑三则(20)
《素问》析疑二则(24)
《素问》解疑三则(26)
《灵枢经》析疑四则(30)
《灵枢经》析疑三则(35)
《内经》析疑三则(39)
《黄帝内经》揭疑三则(42)
读《黄帝内经》札记(一)(46)
1。人将失之耶(46)
2。不知持满(46)
3。逆於生乐(47)
4。不肖 (47)
5。恶气不发(48)
6。夫病已成而后药之(48)
7。藏精而起亟也(48)
读《黄帝内经》札记(二)(50)
1。天明冒明(50)
2。云雾不精白露(50)
3。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51)
4。温之以气(51)
5。其治宜灸焫(52)
6。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52)
读《黄帝内经》札记(三)(53)
1。凡相五色之奇脉(53)
2。必齐毒药攻其中(53)
3。胃疸(53)
4。无虚之时 (54)
5。日应九变(54)
6。察其以(54)
7。卫出于下焦(55)
8。余闻阴阳之人何如(55)
读《黄帝内经》札记(四)(56)
1。脉至如喘(56)
2。桂心(56)
3。循胫上睪(56)
4。“者”(57)
5。筋急则引卵与舌(57)
6。戴眼绝汗(57)
读《黄帝内经》札记(五)(59)
1。膏之原肓之原(59)
2。其支者  (60)
3。夫癀疝(60)
4。筋瘘颈肿(61)
读《黄帝内经》札记(六)(62)
1。心系急则气道约(62)
2。津液布扬(62)
3。人有三百六十节(63)
4。肺主涕(64)
读《黄帝内经》札记(七)(66)
1。天年(66)
2。鼓胀有二(66)
3。血枯(67)
4。二阳之病发心脾(68)
5。息积(68)
6。脾瘅消渴(69)
读《黄帝内经》札记(八)(70)
1。春秋皆度百岁(70)
2。清阳发腠理(70)
3。安卧者黄疸(71)
4。肺主涕  (72)
读《黄帝内经》札记(九)(73)
1。合篡间,绕篡后(73)
2。言上工相五色于目(73)
3。两神相搏(74)
4。传为柔痙(74)
读《黄帝内经》札记(十)(76)
1。脾脉    溏甚为肠癀(76)
2。实则鼽窒虚则鼽衄(77)
3。目瘴脉痛(77)
4。则为乃痿厥心俛(78)
读《黄帝内经》札记(十一)(79)
1。肾气独沈(79)
2。浮而散者为目旬仆(79)
3。心脉满大,癎瘛筋挛(80)
4。人生而有病巅疾者(81)
5。先饮利药(82)
读《黄帝内经》札记(十二)(83)
1。瘛痕 癇瘛 瞷瘛(83)
2。唏然时寒(84)
3。心肠痛是蚊贿也(84)
4。热病不可刺者有九    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瘈痕,齿噤也(84)
5。闷瞀 (85)
读《黄帝内经》札记(十三)(86)
1。至如擗櫪,薄为肠擗(86)
2。经脉者,受血而营之(87)
读《黄帝内经》札记(十四)(89)
1。肝者,罷极之本(89)
2。先淅然厥起毫毛(89)
3。荣气虚,卫气实也(90)
4。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91)
5。宜石而泻之(91)
读《黄帝内经》札记(十五)(93)
1。两神相搏(93)
2。苍天之气清净(93)
3。传为衂衊瞑目(94)
《难经》成书年代考(96)
《难经》析疑一则(98)
《甲乙经》析疑五则(99)
1。析疑一(99)
2。析疑二(99)
3。析疑三(100)
4。析疑四(100)
5。析疑五(101)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新校》的三点商榷(102)
1。“痙”字校改之误(102)
2。“咳,溲血,形肉脱,脉喘”之逆(102)
3。面跗庞然而加“腫”字误(103)
《黄帝内经太素》析疑四则(104)
1。主癎瘌及痙(104)
2。九窗在腰尻分间(104)
3。居阴之脉(105)
4。风痙身反折(105)
《伤寒杂病论集》质疑(107)
对《伤寒论》相关讲义若干问题的看法(109)
《伤寒论》断句一则(116)
《伤寒论》析疑二则(117)
读《伤寒论》札记二则(120)
一、不能语言(120)
二、却治其厥(121)
仲景书《伤寒论》析疑一则(122)
遍查《伤寒论》无“人萇”(123)
《伤寒论》劳復与食復(124)
论《金匮要略》一书的形成(125)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之我见(128)
我对《金匮要略》“妇人怀娠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一条的见解(130)
我对“甘草粉蜜汤”中是什么“粉”的看法(133)
《金匮要略》析疑三则(137)
仲景书《金匮要略》析疑二则(141)
一、身体魁羸(141)
二、《外台》桔梗白散(142)
《金匮要略》中的“白汗”及其断句解(144)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中的“魁羸”“魅羸”“厄羸” (146)
一、魁赢 (146)
二、魅羸(146)
三、虺羸(146)
读《金匮要略校注》后(148)
三国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考(153)
一、《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上限考(153)
二、《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下限考(154)
三、结论(154)
《神农本草经》药名新诂二则(156)
一、“彼子”考(156)
二、“苦菜”考(157)
读《神农本草经》札记(159)
1。死肌(159)
2。石锺乳(160)
3。血瘕 (160)
4。淋闭(161)
5。癎痙(161)
6。色青翳热利下重(162)
7。商陆 (162)
医学随笔三则(164)
一、释“寃”(164)
二、“天雄散”考(165)
三、“侍赢”疏(166)
中国古代病证名词考(168)
读史小识——“脉”字之义当训为“诊”说(171)
《史记》仓公火齐汤考(172)
中国古代“熨斗疗法”稽考(173)
“痙”非“痙”的俗体字(176)
考“宽” (178)
“冤” “寃”有别,“蛊” “瘕”相通(180)
1。“冤” “寃”有别(180)
2。“蛊” “瘕”相通(180)
“辰”、“尻”义考(182)

内容摘要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考
《黄帝内经》一书,一般学者认为它包括现在流传的《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在内。为了弄清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弄清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发展情况,有必要对《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成书地点加以稽考。以前,人们总是说《黄帝内经》的成书,不是出于一人一时之手,这种笼统的说法,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
诚然,现存《黄帝内经》的内容,不是一个时间的产物,如《灵枢    阴阳系日月》、《素问    脉解篇》等就是西汉太初以后的作品,所谓《素问》 “运气七篇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就是东汉建武以后的作品,但在这些内容还未补上去以前,我认为《黄帝内经》已经是以一部《黄帝内经》的形式而存在,它一出世就具备了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并不是补充上去了这些内容才成书的,也不是各个不同时代的各种医学小册子被人一天把它合在一起成书的,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内容来考证它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
《黄帝内经》成书的确凿年代现在是无法考证的。然我们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线索,查出它成书的大致时间来。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后期,成书地点可能在秦国。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一、《黄帝内经》成书的时间上限
(一)《素问    著至教论》说,“足以治群僚,不足至(治)侯王,《素问    疏五过论》说,“封君败伤,及欲侯王,考“侯王一词,亦见于《老子》第三十二章和第三十七章,当是战国期间诸侯王出现以后的事情。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过:“此书(指《素问》)有‘失侯失王’之语,秦灭六国,汉诸王国除,始有失侯王者。
(二)《素问    疏五过论》中论述了“脱营和“失精之证,记载了“封君败伤,“暴乐暴苦,始乐后苦,“故贵脱势,“始富后贫等,这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一种反映,当和上面“失侯王之事紧密相联在一起。正因为“失候王,“封君败伤,“故贵脱势,一部分人在经济上就“始富而“后贫,因而导致情志上的“始乐而“后苦。由于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的急剧降落,情志久久怫郁不解,从而发生“脱营,“失精之证。“脱营,“失精之证被总结出来而反映在《黄帝内经》里,表明当时不少人患此病证,也说明这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产物。
(三)《素问    上古天真论》记载当时的许多人都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以致其年“半百而衰,这正是社会变革时期没落阶级悲观失望以享乐自慰的一种思想反映,《史记    魏公子列传》所载: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人,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就是其例。
(四)《灵枢    九针十二原》说:“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这里以一个国王的语气而讲到“收其租税,显然是新兴地主阶级取得了政权在全国推行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后才有的事。
(五)《黄帝内经》中使用了“将军一词,《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考“将军之词,始于战国,《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司马贞索隐说:“    遂以‘将军’为官名。故《尸子》曰:‘十万之师,无将军则乱’,六国时有其官。
(六)《黄帝内经》认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精,如《素问    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    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灵枢    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若精气充足和畅流,就轻劲多力;反之,精气消绝,就要失去生命活动而死亡。然古代“精气学说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宋钘、尹文学派倡导的,他们认为:“凡物之精,比(原作“此,误,今改)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见《管子    内业》。据《十批判书》谓此篇乃宋、尹学派作品),提出了具有流动性质的细微物质的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本要素。《中国历代哲学文选    先秦篇》认为“这一派的唯物主义学说,和当时医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七)《灵枢    玉版》记载: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    余闻之则为不仁,然愿闻其道,弗行于人。这里“不仁一词的含义,和后面《灵枢    刺节真邪》中“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素问    痹论》中“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的“肌肤不知寒热痛痒的“不仁一词是不同的。这是一种“仁术思想的反映。这种所谓“仁术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孟轲倡导的,孟轲在《孟子    梁惠王上》说过:“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表明了《黄帝内经》受到孟轲“仁术思想的影响。
(八)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它是我国古代的两个不同的哲学派别。根据《史记》中“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和“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的记载,说明是齐国稷下学宫的邹衍才把二者合为一家的,然在《黄帝内经》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普遍是被合用的,并且阴阳五行还和精气学说连在一起使用而合成一家了。
(九)《灵枢    邪气藏府病形》说:“邪气之中人也高(原作“高也,误,今据《太素    邪中》文改),《灵枢    官能》说:“邪气之中人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灵枢    大惑论》说:“卫气之留于阳也久等等,皆为战国后期的文句,观《墨子研究论文集    墨子要略    墨辨》所载“《经说》上下篇,墨子后学所作。    作者时代,以篇中文句学说考之,似在墨子后百有余年。    《经说》下篇‘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句,为‘之’字倒装句,与《大取篇》‘指之人也与首之人也异’句法同,而“《大取》一篇    若以其论辨入微足之,或在《经说》作者之后也。等文,可以借证。
上述第一、二、三、四等点,说明了《黄帝内经》的成书,正当我国古代社会发生急剧变革,且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在其国内全面推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时候。考我国古代奴隶制全面崩溃,新兴的封建制蓬勃兴起的时候,正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而上述第五点中,谈到了《黄帝内经》中“将军一词的出现,这也说明了《黄帝内经》之书是在战国时代写成的。
战国时代的上限没有固定的标准,我们现在姑以公元前476年(春秋时代的结束)为起点,下迄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共计为二百五十五年,如果我们机械地按年数分为前、中、后三期,则每期为八十五年,《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哪一期,上述第六点谈到《黄帝内经》与宋、尹学派的关系,第七点谈到《黄帝内经》与孟轲“仁术思想的关系,第八点谈到《黄帝内经》与邹衍思想的关系。考宋、尹学派的宋钘稍年长于孟轲,尹文稍晚于孟轲,而孟轲出生于公元前372或371年,在公元前342至324年之间在齐国首都临淄见齐宣王时始倡导这种所谓“仁术,上述第七点谈到《黄帝内经》中有“仁术思想的反映,它的成书当然就只会在孟轲倡导所谓“仁术之后的时间了。上述第八点谈到《黄帝内经》与邹衍思想的关系,《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载邹衍“后孟子,《盐铁论    论儒》载邹衍“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他还在公元前293~前251年之间到赵国见过平原君,并与平原君门客公孙龙进行过辩论,《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合用,这就只能在邹衍创立“五德终始论、 “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之后的时间里。根据上述第九点所谈《黄帝内经》一书中的某些文句,则《黄帝内经》的成书当在战国后期,从而表明了《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时间上限,是在战国后期而不会更早。
二、《黄帝内经》成书的时间下限
(一)《黄帝内经》中的许多篇章,如《素问    藏气法时论》、《灵枢    病传》等篇记时均用“夜半、 “平旦、 “日出、 “日入、 “日中、 “日昳、 “下晡、 “早晡、 “日西、 “大晨、 “蚤食、 “晏食、 “人定、 “黄昏、 “台夜(台、原误为“合,今改    台,读“始)、 “鸡鸣等等,而不言“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等“十二地支,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谓“古不以地支为名时,并以此认为《素问》一书“当是秦人作。
(二)《黄帝内经》一书中,有几篇都提到“万民一词,如《素问    疏五过论》说:“为万民式,“为万民副,《灵枢    营卫生会》说:“万民皆卧,《灵枢    岁露论》说:“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等,然东汉年间的郑玄,在注释《孝经    天子章》和《礼记    内则》中均谓“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据此,则《黄帝内经》成书当在秦灭六国之前。虽然“万民一词,后来也沿用,但从《灵枢    九针十二原》所载“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之文,把“万民和“百姓对举。《灵枢    师传》说:“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把“百姓和“人民对举,这就不会是后来的事情。考《尚书    尧典》说:“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孔氏传:“百姓,百官。《国语    周语》说:“以备百姓兆民之用,韦昭注:“百姓,百官有世功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中说:“庶民和百姓,在当时是有分别的。百姓是贵族,又叫作‘君子’。这里“百姓一词与“万民一词对举,与“人民一词对举,它就不是指的一般所谓“普通老百姓的“百姓,而是指的“百官,指的“贵族。这当然就是较早的了。
(三)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砭石疗法是针刺疗法的前身,针刺疗法是砭石疗法的发展。我国古代,由于铁的发现和利用,冶铁技术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九针被创造出来了,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这一疗法的飞速发展。九针的制作实较砭石为精细,且其形制有九种,使用方便,治疗广泛,疗效较高,具有砭石疗法所不可能具有的一些优点,因而它将完全替代砭石疗法就是必然的了。到了秦汉,砭石疗法已基本被淘汰,其《难经    二十八难》所谓“砭射之也只是这种疗法残剩的遗迹。然而在《黄帝内经》一书里,砭石疗法和针刺疗法却还是同时被利用的。如《素问    异法方宜论》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灵枢    玉版》说:“故其巳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针之所取也。《索问    从示客论》说:“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    等等。这就表明了《黄帝内经》是在秦汉以前成书的。
(四)《灵枢    师传》说:“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在一个国家里,是不存在“入国、 “不入国的问题的,这说明在当时必然是有多个国家的存在,而不会是统一的一个国家。这种情况,就只能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孝经    孝治章》说:“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治家者,不敢失其臣妾之心而况于妻子乎?郑玄注:“治国者,诸侯也;治家,谓卿大夫。《周礼    秋官司寇    罪隶》说:“凡封国若家,中助为牵徬,郑司农注:“凡封国若家,谓建诸侯,立大夫家也。《孟子    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岐注:“    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之家;孙奭疏:“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因而说明了这里所谓的“国,是指“诸侯之国,所谓的“家,是指“卿大夫之家,而不是指现在一般概念的国家。
根据以上四点,《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时间下限,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也就是说成书于战国后期。
三、《黄帝内经》的成书地点
探讨《黄帝内经》的成书地点,首先需要寻找《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战国时代的一些国家联系的线索。
(一)《灵枢    本神》说:“实则喘喝,胸盈仰息。盈,原作“凭,后人改作“盈,《甲乙经》卷一第一、《太素》卷六首篇、《脉经》卷六第七、《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第一及王冰《素问    调经论》注引《针经》文均作“凭,可证。凭,乃楚地方言,《楚辞    离骚》说:“凭不乎求索。一本作“冯不厌乎求索,王逸注说:“凭,满也,楚人名满曰凭,马茂元注说:“冯,古音旁,满也。作副词用,楚地方言,一本作‘凭’。扬雄《方言》卷二说:“冯,怒也,楚曰冯。怒亦有胸中愤满之义,故扬雄说:“楚人谓怒曰冯

主编推荐
导语_点评_词 

精彩内容
《李今庸读古医书札记》主要收录了我国当代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历年来在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过的关于古典医籍和古典文献的考释、考义、揭疑、析疑类文章。其涉及的典籍文献有《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甲乙经》、《太素》、《伤寒论》、《金匮要略》、《马王堆汉墓医书》、《史记》等典籍和史书中的有关医学资料。从内容中能够体会到作者在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领域里的深厚渊源和研究功底。

媒体评论
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