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皮肤病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皮肤病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5.76 6.4折 118 全新

库存8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斌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74750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14853956

上书时间2024-05-3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中医皮肤病学的起源与发展 2 

第二节 中医皮肤病学的发展现状 6 

第三节 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习要求 10 

第二章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体系 12 

第一节 概述 12 

第二节 皮肤疾病中医病因病机 12 

第三节 皮肤疾病中医辨证思路与方法 15 

第四节 评述展望 19 

第三章 皮肤疾病亟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21 

第四章 流行病学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4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6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偏倚的识别和控制 39 

第五章 循证医学及其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42 

第一节 概述 42 

第二节 证据分类、分级与推荐 45 

第三节 系统评价与Meta 分析 46 

第四节 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评价 52 

第五节 医学研究报告规范 54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57 

第一节 概述 57 

第二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基因操作技术 57 

第三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蛋白质技术 62 

第四节 皮肤疾病研究常用的其他技术 66 

第七章 医学免疫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69 

第一节 免疫标记和测定技术 69 

第二节 免疫学相关组学技术 73 

第八章 模式动物学技术在中医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77 

第一节 概述 77 

第二节 皮肤疾病的模式动物学研究进展 77 

第三节 模式动物学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 84 

第九章 皮肤疾病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85 

第一节 概述 85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86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 90 

第四节 新制剂研制与开发 93 

第十章 皮肤疾病研究中的伦理学知识 97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概述 97 

第二节 临床诊疗伦理 98 

第三节 医学科研伦理 101 

第四节 医学伦理委员会 108 

第十一章科研项目申请的方法与资源 110 

第一节 科研项目来源 110 

第二节 如何提出科研选题 112 

第三节 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与立项 113 

第四节 科研项目的执行 116 

第五节 科研项目的成果与评价 116 

第十二章科研论文撰写规范和要点 118 

第一节 科研论文架构 118 

第二节 科研论文中各构成部分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118 

第三节 科研论文撰写常见错误示例 121 

第十三章 皮肤疾病中医“证”研究思路与方法 122 

第一节 皮肤疾病中医“证”在临床辨证的研究 122 

第二节 在疾病特点和体质中研究皮肤疾病中医“证” 123 

第三节 在动物模型中研究皮肤疾病中医“证” 124 

第四节 皮肤疾病中医“证”的实验室研究 125 

第十四章 中药外治法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127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127 

第二节 皮肤科常见中药外治法 129 

第三节 中药外治法临床研究进展 131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134 

第十五章 中医非药物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136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136 

第二节 皮肤科常用中医非药物外治法 137 

第三节 临床研究进展 141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142 

第十六章 中成药辨证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144 

第一节 临床应用原则 144 

第二节 皮肤疾病常见中成药辨证论治 145 

第三节 临床研究进展 148 

第四节 基础研究进展 150 

各论

第十七章 真菌性疾病 154 

第一节 癣(头癣、手足癣、体股癣和甲癣) 154 

第二节 马拉色菌相关皮肤感染(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159 

第十八章细菌性皮肤病 164 

第一节 皮肤软组织感染 164 

第二节 脓疱疮 170 

第十九章病毒性皮肤病 175 

第一节 HSV 感染性皮肤病 175 

第二节 VZV 感染性皮肤病 180 

第三节 HPV 感染性皮肤病 187 

第四节 发热性、发疹性病毒疹 192 

第二十章特应性皮炎 200 

第二十一章 荨麻疹 205 

第二十二章 药疹 212 

第二十三章 结缔组织病 218 

第一节 红斑狼疮 218 

第二节 硬皮病 224 

第三节 皮肌炎 229 

第二十四章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234 

第一节 天疱疮 234 

第二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239 

第二十五章 物理性皮肤病 244 

第一节 紫外线相关性疾病 244 

第二节 烧烫伤创面修复 250 

第二十六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256 

第一节 银屑病 256 

第二节 扁平苔藓 262 

第二十七章 皮肤血管炎 267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267 

第二节 白塞病(附口腔溃疡) 271 

第二十八章 色素性皮肤病 276 

第一节 黄褐斑 276 

第二节 白癜风 281 

第二十九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287 

第一节 痤疮 287 

第二节 玫瑰痤疮 290 

第三节 斑秃 294 

第四节 雄激素性秃发 300 

第三十章皮肤肿瘤 305 

第一节 瘢痕疙瘩 305 

第二节 恶性黑素瘤 309 

主要参考文献 315 

附录常用方剂 322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东汉张仲景所著、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对前22篇原文采用分类编排方式,在前九版《金匮要略》教材的基础上,吸纳“十二五”以来《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的成果编写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方辨治杂病的规律。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本书以东汉张仲景所著、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对前22篇原文采用分类编排方式,在前九版《金匮要略》教材的基础上,吸纳“十二五”以来《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的成果编写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方辨治杂病的规律。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精彩内容
本书以东汉张仲景所著、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对前22篇原文采用分类编排方式,在前九版《金匮要略》教材的基础上,吸纳“十二五”以来《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的成果编写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方辨治杂病的规律。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本书以东汉张仲景所著、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为蓝本,对前22篇原文采用分类编排方式,在前九版《金匮要略》教材的基础上,吸纳“十二五”以来《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的成果编写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经方辨治杂病的规律。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