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三桂演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三桂演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98 6.0折 3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不题撰人撰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2805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9106582

上书时间2024-05-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回 董其昌识拔吴三桂 袁崇焕计斩毛文龙

第二回 还五将建州修玉帛 赘三桂藩府闹笙歌

第三回 结勇将田畹献歌姬 出重镇吴襄留庶媳

第四回 发旧案袁崇焕遭刑 谋大事李自成起义

第五回 愤县令李岩从乱党 破神京闯逆掳圆姬

第六回 杀妻儿崇祯皇自缢 争美姬吴三桂哭师

第七回 争圆圆吴三桂借兵 杀吴襄李自成抗敌

第八回 弃圆姬闯王奔西陕 赐诰命三桂却南朝

第九回 左第被困北京城 李自成走死罗公岭

第十回 扫流寇吴帅就藩封 忏前情圆姬修道果

第十一回 孙可望归降永历皇 吴平西大破刘文秀

第十二回 平西王兵进云南城 永历皇夜走永昌府

第十三回 孙可望逼封三秦王 吴平西手弑永历帝

第十四回 篦子坡永历皇被缢 北京城吴三桂奔丧

第十五回 筑野园陈姬托修斋 依海市杨娥谋讨贼

第十六回 捕刺客勇士护吴王 忌兵权朝意移藩镇

第十七回 陈圆姬遗书谏藩邸 吴三桂易服祭明陵

第十八回 北京城使臣告变 衡州府三桂称尊

第十九回 建帝号吴三桂封官 受军符蔡毓荣调将

第二十回 迎马首孙延龄殒命 卜龟图吴三桂灰心

第二十一回 据陕西王屏藩起事 逼洞庭夏国相鏖兵

第二十二回 张勇大战王屏藩 郑经通使吴三桂

第二十三回 王辅臣举兵戕经略 南怀仁制炮破吴军

第二十四回 高大节智破安亲王 夏国相败走醴陵县

第二十五回 韩大任败死扬子江 高提台大战大觉寺

第二十六回 高大节愤死九江城 吴三桂亲征松磁布

第二十七回 走固原王辅臣投降 夺荆州蔡毓荣献捷

第二十八回 弃岳州马宝走长沙 据平凉屏藩破图海

第二十九回 弃江西国相退兵 走广东尚王殒命

第三十回 郭壮图饰时修古塔 夏国相倡议弃长沙

第三十一回 出郧阳三桂宾天 陷敌营莲儿绝粒

第三十二回 吴世蕃即位衡阳 夏国相退兵黔省

第三十三回 拔固原图海鏖兵 走汉中屏藩殉国

第三十四回 胡国柱败走贵阳城 傅宏烈起兵桂林府

第三十五回 康亲王会兵平闽浙 赵良栋奉命取成都

第三十六回 赵良栋大战阳平关 杨嘉来败走夔州府

第三十七回 困罗森五将取成都 逼永兴孤城抗大敌

第三十八回 败谭洪赵良栋进云南 间马宝蔡毓荣摆象阵

第三十九回 战平远蔡毓荣奏功 守曲靖郭壮图败绩

第四十回 破长围七将定云南 赏战功朝廷颁谕旨

内容摘要
    回 董其昌识拔吴三桂 袁崇焕计斩毛文龙

     中国学者视得君权太重,故把民权视得太轻。任是说什么吊民伐罪,定国安民,什么顺天应人,逆取顺守,只是稀罕这个大位。道是身居九五,玉食万方,也不计涂炭生灵,以博一人之侥幸。故争城争地,杀人盈城,流血成海,也没一些儿计到国民幸福。究竟为着什么来?你看一部二十一史,不过是替历朝君主争长争雄,弄成一部脓血的历史。因为看得君位太过尊荣,就引出那些枭雄。道什么成王败寇,日日兴兵,既得称王,又欲称帝。历观往史,那里还说得许多?甚的说其国愈大,其君愈尊,就引动外人垂涎着我们中国的帝位。如五胡割晋,沙陀寇唐,金元夺宋,竟酿成种种的惨事来了。

     俗语说得好,家中无鬼万年安。一家如此,何况一国!若不是那些汉奸贪荣忘国,任是外人有百万雄兵,千员勇将,那里便能割裂我们的国家?可知是做百姓的只图苟安,做官吏的只贪富贵,统通没有爱国的感情,自然酿成亡国的惨祸了。从这样看来,又觉中国学者那些说话亦有些合理的。说忠臣要忠于人君,却与忠臣要忠于国家本有些不同,但人人能懂得忠于人君,亦断不至背本忘恩,贪恋尊荣,致引外人作贻祸宗邦的事了。

     说书人说到这里,也省起一个人来。那人不是别人,就是姓吴唤做三桂,表字长白,本贯山东高邮人氏。自先祖贩马为业,往来辽东海盖之间,遂寄籍为辽东人。他父亲名唤吴襄,表字赞墀。生有勇力,受知于镇东将军李成梁,以吴襄善能相马,委以购办战马一差,以功保升千总。及经略大臣杨镐以雄兵二十万伐满洲,大兵溃于抚顺,人马俱尽。时吴襄从征,于兵败后劫回满洲战马三百匹。故抚顺之战,诸将皆有罪,惟吴襄独以功荐升副将。时明末诸臣大夫日惟偷安旦夕,以为天下无事。凡武将指陈边事,都道武官只好勇斗狠,危言耸听,以博功名,故朝议多不留意边事。吴襄又曾寄籍辽东,故所有文臣都睥睨他,像不是中国人一样。吴襄自以官位尚卑,也不与计较,惟倍加谨慎而已。

     那时吴三桂已二十有余,吴襄自以日受同僚揶揄,不过文臣视轻武员之故,遂谓吴三桂道:“为父幼不读书,只以勇力,且蒙将军李成梁受知于相马。自李将军殁后,好像冰山已倒一般。若非朝廷明见,此官已不能自保。吾儿不宜承习父业,宜弃武就文,或得奋志云霄,不致受揶揄于懦夫之口。”吴三桂听了,笑道:“父言差矣!方今国家多事,文臣不识时务,只欺饰朝廷,如燕巢危幕,自图苟安,设有变乱,若辈岂能以吟诗作赋保护国家耶?吾父任他揶揄,休要与他计较。他日时来运至,吾父子必有出头之日也。”吴襄见儿子如此说法,觉实有道理,且亦志气不凡,心中甚为欢悦。吴三桂自此益练习弓马,讲求战术。

     及崇祯帝即位,知道国家危难已伏在萧墙,遂决意奖励武功,乃拔吴襄为提督京营,复命大宗伯董其昌典录武科。黄诏既下,各路武夫都纷纷赴试。吴三桂时已弓马娴熟,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那时听得董其昌考拔武科,便慨然叹道:“此吾脱颖时矣。今天下有变,乘此时以取功名,一来可以宣力国家,二来亦可以继承父业。”便告知父亲吴襄,往应武举。

     时董其昌在朝,知道国事已非,选拔武员实关紧要。那日往见吴襄,问道:“足下为武员,究知谁是可以当得将才的,不妨赐告。此为国家公事,请避嫌疑。”吴襄道:“大宗伯既有此言,弟不敢不说。以弟所知,若武勇足道的,首唯吾儿三桂,次即白遇道耳。”董其昌道:“足下佳儿如此,可为足下贺。某此次将拔取令郎,此为国家择人才,非为君家取富贵也。”说罢便去。到了录闱之日,数千赴考的都盼望放榜,及至放榜之后,居首的不是别人,就是吴三桂。

     自从武闱榜发,吴三桂竟领了优选。凡赴试的,没一个不知道吴襄与董其昌有些交情,只道董其昌有意拔举三桂,不计他武艺如何就取中首名,更有道吴三桂武艺不是高强不应获选的。至于那些不第的人,更做出一种谣言,说是吴襄向董其昌讨人情,使中自己儿子。你一言我一语,早被吴襄听了,便唤吴三桂诫道:“吾儿今日幸捷高魁,为父本曾向董宗伯道及,故得董宗伯留意提拔。但为父曾承董宗伯问及,知得谁人可充将才,为父故援内举不避亲之义,力荐吾儿。今既获选,虽为父亦曾说情,但吾儿武艺本不在他人之下。今竞受此飞谣冷语,吾儿须此发奋。但能上报国家,下光门户,不患不能雪耻也。”吴三桂笑道:“吾父亦太过忧虑。方今国家多故,凡有本领的自能发现。像古人说如锥处囊中,其颖立露,儿不忧无出头之日。若稍有凭藉,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道也。”吴襄听了,以为儿子有如此志气,十分欢喜。便使吴三桂拜董其昌,认为师生之谊。又因吴襄为提督京营,应有个袭荫,董其昌更为奏保,便以吴三桂为都督指挥使。

     时东边日急,自经略大臣杨镐以二十万大兵伐建州卫败于抚顺之后,更时时告警。廷议以东边既急,以孙承宗继杨镐为经略复无振作,乃罢孙承宗,以高第代为蓟辽经略。复以将军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筹防边备。朝命既下,董其昌本与毛文龙为姻亲,那日听得毛文龙领兵出关,便邀文龙至府,说道:“国家多故,边事日危,朝中各员只知趋附宦官,冀得加官进秩,互相狼狈,欺罔朝廷,吾恐日事晏安,敌已渡河矣。今将军受任视师平辽,任大责重,宜能宣力国家,再安磐石。不知将军帐下可有得力健儿没有?”毛文龙道:“正为此故,得人甚难。弟到边时,惟有经营地方,注重险要,以却敌兵。因大败之后不易言战,若有疑我老师糜饷的,望吾兄一为关注。要吾兄若知有人才可以相助者,更望相荐以收得人之效。”董其昌道:“弟位为宗伯,政权不属。执政中人又不能与谋,即欲为将军关照,亦恐不逮,但求将军随时谨慎耳。若说荐人两字,本非易事,只见有吴三桂其人者,气象不凡,武勇出众,宜奏调一同出关,以资臂助。想吴三桂必不负弟所荐也。”毛文龙道:“弟亦闻其名久矣。此人为提督京营吴襄之子,现充都督府指挥使,不称其本心,某当重用之。”说罢辞去。毛文龙一面告知吴襄,请三桂出关相助。

     P1-3

精彩内容
《吴三桂演义》又名《明清两周志演义》,主要描写清朝宁远总镇吴三桂由于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所掳,借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逼死永乐帝,被封为平西王;后又反叛清朝,妄自称帝,朝廷派兵征剿,最后终至败亡的这段史实。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