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批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学批评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15 4.7折 42.8 全新

库存6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孝岳著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ISBN9787805546100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8元

货号8867126

上书时间2024-05-1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卷上

一 《尚书》中诗的欣赏谈
二 《周礼》分别诗的品类
三 吴季札的诗史观
四 《左传》的诗本事
五 古时对于理论文和“行人”辞令的批评
六 孔门的诗教

卷中

七 “三百篇”后骚赋代兴的时候的批评
八 司马相如论赋家之心
九 扬雄与文章法度
十 扬雄、桓谭的文章不朽观
十一 王充论创作的文学
十三 陆机《文赋》注重文心的修养
十四 挚虞的流别论
十五 昭明《文选》发挥文学的“时义”
十六 沈约的声律和文章三易
十七 发挥“文德”之伟大是刘勰的大功
十八 单直入开唐宋以后论诗的风气的《诗品》

卷下

十九 从治世之音说到王通删诗
二十 别裁伪体的杜甫
二十一 蓄道德而后能文章是韩愈眼中的根本标准
二十二 白居易的讽谕观和张为的《诗人主客图》
二十三 可以略见晚唐人的才调观的《本事诗》和《才调集》
二十四 标举味外之味的司空图
二十五 西崑家所欣赏的是“寓意深妙”“清峭感怆”
二十六 晏殊对于富贵风趣的批评
二十七 欧阳脩文外求文的论调
二十八 欧阳脩和梅圣俞同心爱赏“深远闲淡”的作风
二十九 邵康节的忘情论
三十 宋人眼中老杜的诗律和《江西宗派图》
三十一 宋朝几部代表古文家的文学论的总集
三十二 针对江西派的《沧浪诗话》
三十三 《瀛奎律髓》里所说的“高格”
三十四 元遗山以北人悲歌慷慨之风救南人之失
三十五 宋濂论“摹仿”和高棅的“别体制”“审音律”
三十六 李东阳所谈的“格调”和前后七子所醉心的“才”
三十七 唐顺之的“本色”论和归有光的《史记评点》
三十八 竟陵派所求的“幽情单绪”和陈眉公的“品外”观
三十九 钱谦益宗奉杜甫的“排比铺陈”
四十 王船山推求“兴观群怨”的名理
四十一 王渔洋“取性情归之神韵”
四十二 清初“清真雅正”的标准和方望溪的“义法论”
四十三 金圣叹论“才子”李笠翁说明小说戏曲家的
“赋家之心”
四十四 随园风月中的“性灵”
四十五 眼力和眼界的相对论




主编推荐

 
 
  
  
 
  
  
 
  
  
 
  
  
 
  
  
 
  
  
 
  
  
 
  
  
 
  
  
 
  
  
 
  
  
 
  
  
 
  
  
 
  
  
 
  
  
 
  
  
 
  
  
 
  
  
 
  
  
 
  
  
 
  
  
 
  
  
 
  
   
  
   
   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的开山之作。港台大陆再版多次,本版为校订之前数版大量讹误而成的*精良版本。 
   
  
 

精彩内容

 
 
  
  
 
  
  
 
  
  
 
  
  
 
  
  
 
  
  
 
  
  
 
  
  
 
  
  
 
  
  
 
  
  
 
  
  
 
  
  
 
  
  
 
  
  
 
  
  
 
  
  
 
  
  
 
  
  
 
  
  
 
  
  
 
  
  
 
  
   
  
   
   本书名为《中国文学批评》,虽不言“批评史”,但其实就是以时间线索辑论古今的五六十家文学批评著作进行述论,实际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精选精论”。作者秉承深厚的桐城派传统,对古今诸家文学批评观的评议尽力做到了知人论世,即所谓“了解之同情”。如关于纪晓岚对方回的否定,本书有如下评议:“像方回这种人,既然晚年在元朝统治之下,又时作宋室之思,这种态度,在清朝那些皇帝心中,是恶,如果方回生在清初,恐怕早已为所罗织;一班馆阁之臣习染成风,也从而吠影吠声,殊为可笑。”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从《尚书》到孔门诗教;中卷从骚赋代兴讲到《诗品》;下卷则从王通一直讲到袁枚。方孝岳不以先秦等政治朝代为界限去生硬地为文学史分期,也体现了其超凡的卓识。 
   
  


媒体评论

 
 
  
  
 
  
  
 
  
  
 
  
  
 
  
  
 
  
  
 
  
  
 
  
  
 
  
  
 
  
  
 
  
  
 
  
  
 
  
  
 
  
  
 
  
  
 
  
  
 
  
  
 
  
  
 
  
  
 
  
  
 
  
  
 
  
  
 
  
   
  
   
   在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中,抓住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乃是本,同时又是要的环节;是实,同时又是微的方法。这一研究方法,在该书中得到普遍运用。
             ——张伯伟《一部颇有识力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