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造手册:第1卷:铸铁
  • 铸造手册:第1卷:铸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铸造手册:第1卷:铸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27.76 6.4折 199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卫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74498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9元

货号11154142

上书时间2024-05-1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本书主要符号
第1章绪论1
1.1铸铁发展简史1
1.1.1灰铸铁2
1.1.2球墨铸铁2
1.1.3蠕墨铸铁3
1.1.4可锻铸铁4
1.1.5特种性能铸铁4
1.1.6铸铁熔炼5
1.2展望现代铸铁6
1.2.1铸铁生产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与
作用6
1.2.2我国铸铁件的发展7
1.2.3现代铸铁生产的质量要求7
参考文献8
第2章铸铁的基础知识10
2.1铸铁的分类10
2.2Fe-C相图11
2.2.1Fe-C、Fe-Fe3C双重相图11
2.2.2Fe-C、Fe-Fe3C双重相图中的
基本组成11
2.2.3Fe-C、Fe-Fe3C双重相图中的
组成相13
2.2.4Fe-C-Si准二元相图13
2.2.5铸铁中常见元素对Fe-C相图中各
临界点的影响14
2.2.6碳当量、共晶度和液相线碳当量14
2.3铸铁的凝固结晶与固态相变16
2.3.1铁液的结构16
2.3.2铸铁的凝固热分析曲线19
2.3.3初生奥氏体的结晶19
2.3.4初生石墨的结晶26
2.3.5稳定系共晶转变27
2.3.6亚稳定系共晶转变58
2.3.7磷共晶的形成62
2.3.8连续冷却时铸铁的固态相变64
2.3.9铸铁的热处理原理66
2.4影响铸铁铸态组织的因素68
2.4.1冷却速度的影响68
2.4.2化学成分的影响69
2.4.3铁液的过热和高温静置的影响73
2.4.4孕育的影响74
2.4.5气体的影响75
2.4.6炉料的影响83
2.5铸铁凝固及冷却过程中主要缺陷的形成
原理及其防止84
2.5.1缩孔和缩松的形成及其防止84
2.5.2铸造应力、变形和开裂及其防止85
2.5.3非金属夹杂物和组织不均匀性及
其防止86
2.5.4气孔的形成及其防止89
参考文献90
第3章铸铁的质量检测91
3.1检测范围91
3.2铸铁化学成分分析91
3.2.1取样和制样的标准及方法91
3.2.2常用铸铁化学成分分析标准91
3.2.3碳硫分析91
3.2.4光电直读光谱分析95
3.2.5热分析95
3.3铸铁金相组织检验97
3.3.1金相试样的制备97
3.3.2石墨检验98
3.3.3基体组织检验101
3.3.4碳化物检验105
3.3.5磷共晶检验108
3.3.6共晶团检验108
3.3.7高温金相组织检验110
3.3.8晶粒尺寸检验111
3.3.9彩色金相组织检验114
3.3.10金相组织定量分析116
3.3.11常用铸铁金相检验标准118
3.4铸铁电子显微分析119
3.4.1扫描电子显微分析119
3.4.2透射电子显微分析127
3.4.3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137
3.4.4X射线衍射分析139
3.5铸铁力学性能试验142
3.5.1拉伸试验142
3.5.2楔压试验150
3.5.3硬度试验151
3.5.4冲击试验164
3.5.5弯曲试验166
3.5.6压缩试验168
3.5.7弹性模量试验170
3.5.8旋转弯曲疲劳试验174
3.5.9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ⅠC试验178
3.5.10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疲劳裂纹
扩展门槛值试验181
·ⅩⅦ·3.6铸铁物理性能测试182
3.6.1密度测试182
3.6.2线膨胀系数测试184
3.6.3比热容测试185
3.6.4热导率测试188
3.6.5磁性参数测试190
3.7铸铁铸造性能测定191
3.7.1流动性测定191
3.7.2体收缩测定191
3.7.3线收缩测定193
3.7.4裂纹倾向测定193
3.7.5铸造应力测定195
3.7.6凝固膨胀力测定196
3.8铸铁使用性能试验197
3.8.1耐热性能试验197
3.8.2耐磨和抗磨性能试验198
3.8.3耐蚀性能试验202
3.8.4耐压试验204
3.8.5致密性试验204
3.8.6铸造磨球冲击疲劳寿命试验205
3.9铸铁无损检测205
3.9.1渗透检测206
3.9.2磁粉探伤206
3.9.3超声波探伤207
3.9.4射线探伤207
3.9.5用超声波法测定球墨铸铁球化率207
3.9.6用超声波法鉴别铸铁石墨形态207
3.9.7用电磁法进行铸铁分选208
3.10铸件表面粗糙度211
3.11铸件尺寸精度211
参考文献212
第4章灰铸铁213
4.1金相组织特点及其对性能的影响213
4.1.1石墨213
4.1.2基体213
4.1.3碳化物217
4.1.4磷共晶217
4.1.5共晶团223
4.1.6金相组织对性能的影响223
4.2灰铸铁的性能230
4.2.1力学性能230
4.2.2物理性能241
4.2.3使用性能245
4.2.4工艺性能251
4.3灰铸铁的冶金质量指标257
4.3.1成熟度及相对强度257
4.3.2硬化度及相对硬度259
4.3.3品质系数259
4.4提高灰铸铁性能的途径260
4.4.1化学成分的合理选配260
4.4.2优化炉料组成265
4.4.3铁液的过热处理269
4.4.4铁液的孕育处理272
4.4.5低合金化282
4.5灰铸铁件的热处理及其他处理286
4.5.1灰铸铁件热处理的特点286
4.5.2灰铸铁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286
4.5.3频波谐波时效293
4.6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及合理选用原则294
4.6.1灰铸铁的牌号与力学性能294
4.6.2灰铸铁力学性能与铸件
壁厚的关系296
4.6.3试棒与铸件本体性能296
4.6.4合理选用原则298
4.7典型灰铸铁件300
4.7.1高强度灰铸铁件300
4.7.2薄壁减摩灰铸铁件306
4.7.3D型石墨铸铁件312
4.7.4离心铸造灰铸铁排水管314
参考文献314
第5章球墨铸铁316
5.1球墨铸铁的分类与牌号316
5.1.1球墨铸铁的分类316
5.1.2球墨铸铁的牌号和标准318
5.1.3选用原则320
5.2金相组织321
5.2.1石墨321
5.2.2基体组织323
5.2.3碳化物332
5.2.4磷共晶334
5.3球墨铸铁的性能335
5.3.1力学性能335
5.3.2物理性能351
5.3.3工艺性能356
5.3.4使用性能360
5.4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365
5.4.1基本元素365
5.4.2球化元素372
5.4.3合金元素373
5.4.4微量元素379
5.

内容摘要

   第1章绪  论
  材料、能源、信息和生命科技是当代科学技术的  他杂质元素中,除"(Co)为0 3%~l 0%外·磷、
四大支柱。进入21世纪以来,新材料技术、新能源  硫和碳含量均是很低的:w(P)=0 1%“0 3%,
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  埘(s)=0.2%~0.6%."(c)=0·01%~0·2%。
领域发生了群体性技术革命。其中,材料技术给人类    从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文物证明,在公元前大约
文明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制造业强  3000年就有了铁器;在公元前20[x】年就知道了铸铁
国的重大基础要素。    技艺。尽管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很有限的范围内知
  迄今,工程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  道铸铁的技艺,但是他们对铸铁技术及应用远不能和
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其中,金属材料在全部工    中国古代所掌握的铸铁技术和发展应用相比拟。
程材料中占据绝大多数。在金属材料中,因成形方法    古代文物表明,中国人早在2500年前就制作r
的不同有轧制金属材料、铸造金属材料和锻造金属材  铸铁件,重达270kg的铸铁刑鼎,是公元前513年铸
料。其中,铸造金属材料在全部金属材料的比重是  造成功的。此外,还有江苏六合程桥出土的春秋晚期
1/10。1/7。在铸造金属材料中,尽管铝、镁等铸造  楚墓的铁丸,长沙楚墓的铁雷和铁鼎等。战国初期出
合金发展迅速,但是铸铁,特别是球墨铸铁和特种性  现了用热处理法制取韧性铸铁的工艺,战国后期出现
能铸铁也在快速发展。迄今,铸铁材料仍占据铸造金    了铁范。由此日J见,在我国生产铸铁要比其他国家早
属材料的主导地位。    许多个世纪。
·.·铸铁发展简史    由于篡蓉嚣嚣嚣嚣鬻箬雾玉翥瑟喜篡吉盖
    自从地球上的矿物被发现以来,金属铸造在人类  箱,取得了较大的风量,使铁矿石与木炭在高温下长
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各种技术发展不  时间保持接触,从而得到了适于浇注到铸型中的铁
可分割的一部分,铸造使我们能制造出人类赖以生存  液。为了增加流动性,中国人早就知道加入动物或人
的器皿、零部件和设备,使人类能为争取自立而奋  体骨骼以增磷。
斗,使我们能够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总之,金    多少世纪以前,我国人民就把铸铁件用于制作各
属铸造是人类迈向美好生活,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不可  种制品,如铸铁炊具、钟、农业机具和各种容器等。
缺少的关键技术。    但是,就全世界范围来说,在工业革命以前,铸铁件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是以使用金属铸造材料(铜  的用途主要是兵器、祭器和艺术品。
与铁)开始的。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都先后进入    虽然铸铁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达几千年之
过青铜器时代,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便掌  久,但其发展速度缓慢。直到公元1722年,出现r
握了炼铜技术。我国用矿石炼铜始于公元前2000年  R A.F De Reaumur冲天炉,并开始用显微镜研究铸
(夏代早期)。晚商和西周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  铁的组织和断El;之后,于1734年Svedenberg写的
期,重达800余kg的后母戊大方鼎,至今仍珍藏在  《铸铁学》(“de ferro”)问世。特别是1765—1785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铜是人类最先使用的金属,在青铜  之间,ggT瓦特蒸汽机,由此,在机器制造业和桥
器时代,铁比铜要宝贵.这是因为当时炼铜比炼铁更  梁建筑业中大量使用铸铁,并开始采用铸铁制造铁
容易;并且,在地球表层中往往有呈自然金属状态存  轨。公元1788年,为巴黎的自来水厂铸造了60kin长
在的自然铜.以‘‘磊头”形式存在,因而容易被发  的输水铸铁管,把它通向凡尔赛宫,以提供法国宫廷
现和开采。    生活用水。从此,铸铁走上了工业发展的道路。要特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陨右铁(义称自然铁,也  别指出的是,考虑到输水管应具有足够的耐压和耐蚀
称陨铁),古埃及在至今5000年以前的前王朝时期,    能力,并应具有足够的韧性以支撑土壤的下沉压力,
曾用镍的质量分数为7.5%的陨石铁做成铁珠。陨石  这条通向凡尔赛王宫的世界第一条输水管道是用可锻
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这两者的一般质量分数在  铸铁制作的。
98%以上。其中,w(Ni)为4%。20%,余为铁;其    从近代物理冶金学的观点来看,铸铁是一种铁碳



主编推荐
1)《铸造手册》第4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铸造手册》第4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优选性。3)《铸造手册》第4版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34个单位的130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4)这套手册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详细介绍了优选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当前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5)本书为铸铁卷,主要介绍了主要介绍了生产优质铸铁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铸铁材料的各项测试技术,各种铸铁的现行标准、牌号、化学成分、金相组织,以及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和典型铸件,冲天炉、电炉和双联等铸铁熔炼方法,熔炼的节能与环境保护,生产各种铸铁的原辅材料等内容;附录中列出了各种铸铁的现行靠前标准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以供参考。

精彩内容
《铸造手册》第4版共分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和特种铸造6卷出版。本书为铸铁卷。第4版对第3版做了全面的修订,除更新了许多旧标准外,在内容上也做了较大的修改,使其内容更为新颖、全面、实用。本书包括绪论、铸铁的基础知识、铸铁的质量检测、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耐磨铸铁、冷硬铸铁、耐热铸铁、耐蚀铸铁、铸铁熔炼共12章,主要介绍了生产优质铸铁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铸铁材料的各项测试技术,各种铸铁的现行标准、牌号、化学成分、金相组织,以及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和典型铸件,冲天炉、电炉和双联等铸铁熔炼方法,熔炼的节能与环境保护,生产各种铸铁的原辅材料等内容;附录中列出了各种铸铁的现行国际标准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以供参考。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媒体评论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