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探究(一)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75 6.0折 68 全新

库存4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柄谷行人著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451701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3599026

上书时间2024-05-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1941-),日本思想家、批评家,曾以夏目漱石研究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以马克思研究获得龟井胜一郎奖等,著述等身,代表作有《日本近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世界史的构造》《力与交换样式》等。作为曾被视为日本思想界“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思想家,柄谷以其独特敏锐的文本分析和极富想象力的思考,不仅深刻启发了日本学界和一般读者,也直接影响了包括齐泽克在内的众多当代西方左翼理论家。近年来,柄谷通过其“交换样式”理论完整地阐述了自身的思想体系,并于2023年获得博古睿哲学与文化奖。

译者简介

王钦,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哲学博士,

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译有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德里达《野兽与主权者(第一卷)》《赠予死亡》、中岛隆博《作为思想的语言》等。



目录

中文版序 / 1

第一章 何谓他者 / 1

第二章 言说的主体 / 21

第三章 惊险的一跃 / 35

第四章 世界的边界 / 53

第五章 他者与精神分裂症 / 69

第六章 售卖的立场 / 83

第七章 积蓄与信用———从他者那里逃走 / 99

第八章 教与说 / 121

第九章 家族相似性 / 133

第十章 基尔克果与维特根斯坦 / 149

第十一章 他者之为无限 / 167

第十二章 对话与反讽 / 189

后记 / 210 

“学术文库版”后记 / 212

人名索引 / 213

从“外部”出发———论柄谷行人《探究(一)》(代译后记) / 217



内容摘要

第一章何谓他者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试图从“教”的视角来考察语言。这是一次根本性的态度转变,虽然这种转变也不是第一次了。这里的教,指的是教孩童说话,或者教外国人说话。换言之,教的是那些完全不理解我的语言的人。

一个不懂我们的语言的人,如一个外国人,经常听到一个人命令说:“拿给我一块板石!”可能会以为整个这一串声音是一个词,也许相当于他的语言中的“石料”这个词。(《哲学研究》20)

在维特根斯坦这里,“不懂我们的语言的人,如一个外国人”并不单单是为了说明方便而挑选出来的众多例子中的一个。它所展现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他者,他能让所有在“言说一倾听”的层面上思考语言的哲学和理论都变得无效。只有当我们从“教一学”的层面或关系中把握语言,这种他者方才显现出来。这种他者,让我丧失自身的“确定性”。在与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相反的方向上,他者在一种方法性怀疑的极限处显现出来。

为了避免误解,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这跟皮亚杰(JeanPiaget)和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等人从孩童“习得”语言的侧面看待问题截然不同。在后者那里,“教一学”的关系并不存在,也没有交流的问题。而且,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在不考虑“教一学”层面上带来的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抽象地建立结构主义意义上的生成模式。

第二,“教一学”关系不能被等同为权力关系。事实上,我们要想下命令,那么这件事就必须被“教”。对于孩童,我们与其说是支配者,不如说是其奴隶。换言之,和通常认为的相反,“教”的立场绝不占据优势地位。毋宁说,这一立场反而需要“学”一方的合意,反而不得不从属于“学”一方的任意性;应该说,“教”的立场处于弱势。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售卖”的立场进行以下类推。如马克思所说,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如果不进行交换),它就不是价值,因而甚至连使用价值也不是。于是,商品能否卖出去,就是“惊险的一跃”。商品的价值并不是事先内在的东西,而是作为交换之结果而被给予的东西。说什么事先内在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实现——完全没这种事。

关于语言,也可以作出相同的论断。从“教”的一方来看,我用语言来“表意”,这件事本身只有在他者承认的前提下才成立。不存在我在自己内部进行“表意”的内在过程。而且,我所表达的意思,不外乎就是他者承认的意思,对此我无法在原理上予以否定。私人性的意义(规则)无法存在。

……



精彩内容

本书是日本当代思想家柄谷行人思想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开始于1980年代中期的“探究”连载中,柄谷行人将关注点转向“他者”或“外部”,而这一重点的转变,意味着针对柄谷行人自1970年代以来一系列思考的“态度变更”。通过考察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等众多现代思想家,作者揭示了包含在一般交往行为和交易行为中的偶然性,不仅贯彻并强化了自《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以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价值形态分析,而且为其后在《世界史的构造》中提出的“交换样式论”埋下了伏笔。作者在该书中对于“唯我论”的批判和突破,以及他对于一系列哲学话语和文学话语的独创性运用,使得该书成为继《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之后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