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植物病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普通植物病理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81 6.4折 69.8 全新

库存25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联辉,吴祖建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78123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15655896

上书时间2024-05-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1

 第二节 植物病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2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9

 第四节 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10

 第五节 植物病理学展望 11

 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系统 13

 第一节 植物病害 13

 第二节 植物病害系统 19

 第三章 植物病原菌物 22

 第一节 菌物概述 22

 第二节 菌物的分类 33

 第三节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39

 第四节 菌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及其鉴定 82

 第四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87

 第一节 原核生物概述 87

 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致病性和侵染性 91

 第三节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命名和主要类群 94

 第四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102

 第五章 植物病原病毒 105

 第一节 病毒概述 105

 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116

 第三节 重要的植物病原病毒 117

 第四节植物病毒的鉴定 120

 第五节亚病毒 123

 第六章 植物线虫 129

 第一节 植物线虫概述 129

 第二节 植物线虫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135

 第三节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鉴定 142

 第七章 寄生性植物 147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概述 147

 第二节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149

 第八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157

 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 157

 第二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60 

 第三节 病害循环 167

 第四节 病害循环、病程与病原物生活史及病害流行的关系 172

 第九章 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 176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76

 第二节 病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 178

 第三节 染病植物的主要生理学反应 184

 第四节 植物抗病性的生化基础 186

 第五节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188

 第十章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193

 第一节 化学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193

 第二节 物理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199

 第三节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201

 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203

 第一节 植物病害诊断基础 203

 第二节 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206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检测方法 210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219

 第一节 植物病害流行概述 219

 第二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 221

 第三节 植物病害流行的遗传基础 227

 第四节 植物病害监测概述 230

 第五节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概述 236

 第六节 植物病害预测方法 239

 第七节 植物病害损失估计 243

 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防控原理 247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控的目标、依据和机理 247

 第二节 植物病害防控的生态观 249

 第三节 植物病害防控的经济观 251

 第十四章 植物病害防控策略及对策 254

 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控简史 254

 第二节 植物病害防控策略 255

 第三节 植物病害防控对策 257

 参考文献 265

 名词术语 271

内容摘要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这门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性、规律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全书共 14章,包括植物病理学的过去、现在、未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原与寄主互作;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预警及其诊断鉴定、防控原理与对策。在内容方面,本书既重视传统植物病理学的经典理论,也重视现代分子植物病理学和相关学科——经济学、生态学的交叉融合;既重视植物病理学某一理论的不同观点,也重视同一观点的不同解读,以期激发读者独立思考、启迪思维。

精彩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这门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性、规律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全书共14章,包括植物病理学的过去、现在、未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原与寄主互作;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预警及其诊断鉴定、防控原理与对策。在内容方面,本书既重视传统植物病理学的经典理论,也重视现代分子植物病理学和相关学科——经济学、生态学的交叉融合;既重视植物病理学某一理论的不同观点,也重视同一观点的不同解读,以期激发读者独立思考、启迪思维。

 本书为重量一流本科课程、重量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课程的配套教材,第二版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是高等农林院校植保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安全和其他农林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或供广大农林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