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权博弈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权博弈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6 4.7折 65 全新

库存1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观雨者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35309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4281585

上书时间2024-05-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观雨者


原名何昊宁,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观雨大神经”公众号号主,在政治经济领域发表过大量影响广泛的作品,曾入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第二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



目录

第一章 岛国惊魂

自作孽的岛国 / 003

伦敦爱情故事 / 010

渺茫的希望 / 012

海峡鏖战 / 017

孤注一掷 / 022

霸主沉浮 / 025


第二章 又见“日不落”

陛下何故谋反 / 031

抢劫,还是贸易 / 033

暴雷欧洲 / 037

全村的希望 / 042

山雨欲来 / 045

法式作战 / 048

特拉法尔加海战 / 053

新王登基 / 059


第三章 北美崛起

大英“内卷”帝国 / 065

北美内斗大陆 / 067

改变世界的怪物 / 073

乌龟游戏 / 078

大国买办的结局 / 082

新的时代 / 086


第四章 巨人折戟

北洋海淘舰队 / 092

明治杠杆天团 / 094

战争前夜的数学题 / 098

黄海决战 / 102

“一次性舰队” / 108

日本的不归路 / 111

真实的逻辑 / 113


第五章 新玩家入局

躺平美利坚 / 119

“老炮”的威胁 / 121

造舰到底有什么用 / 123

古巴惊雷 / 128

风云际会马尼拉 / 132

破 局 / 135

古巴决战 / 138

霸权之路 / 144


第六章 东北大战(上)

龙兴之地 / 153

扩张,永远在路上 / 155

皇图霸业 / 159

日不落的棋局 / 161

破产式维新 / 163

再次狂赌 / 167

“第零次世界大战” / 171


第七章 东北大战(下)

“棋盘”的选择 / 179

秋山的锦囊 / 183

极限兑子 / 185

内讧型军队 / 190

最后的胜负手 / 195

秋山的终极锦囊 / 197

谁主沉浮 / 198

赢 家 / 203


第八章 起死回生的帝国

海权 VS 陆权 / 209

一盘散沙 / 211

挣扎的国度 / 213

统一之路 / 216

铁与血 / 219

统一与崛起 / 224

陆权入海 / 226


第九章 海上的疯狂内卷

德意志的红眼病 / 235

一山不容二虎 / 236

英国“大聪明” / 239

“内卷”无极限 / 244

大国吊车尾 / 247


第十章 不可避免的“一战”

天降横财 / 251

“契约精神” / 254

史诗级秀恩爱 / 256

命运的齿轮 / 259

海洋的权柄 / 266


第十一章 决战日德兰

德国的锦囊 / 274

梭 哈 / 279

“千里姻缘” / 283

冤家路窄 / 286

神兵天降 / 290

贝蒂的抉择 / 293

绝望之墙 / 296

沸腾之海 / 298


第十二章 霸权旁落

绝 境 / 307

豪 赌 / 311

巨兽出笼 / 320

最后的反击 / 323

没钱汉子难 / 328

霸权旁落 / 333

结 语 / 336



内容摘要

第一章 伊丽莎白的选择


英国曾经是人类现代文明里的庞然大物,直接定义了当代的西方世界。这个庞然大物并非一开始就是天选之子,在四百多年前,它一度差点亡国。

当年的英国是如何从亡国的边缘爬上来,并迈出称霸全球的第一步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自作孽的岛国

1588年7月29日,近130艘满载16000名士兵和7000名水手的西班牙军舰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无敌舰队”,正向英国杀来。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拿下英格兰、爱尔兰以及法兰西女王伊丽莎白头上的王冠。

当时的英国和我们后来认识的那个日不落帝国是两码事,别看伊丽莎白的身上挂着一大堆头衔,其实英国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贫穷岛国。

那时候的西班牙,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人畜无害(牛除外)的度假天堂,它作为大航海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在十六世纪曾经盛极一时。

西班牙不仅独占伊比利亚半岛,还称霸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世界,其国土从秘鲁延伸至菲律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无可争议的全球霸主。

眼看日不落帝国的铁拳就要砸到脸上,这样的局面搁谁身上都会压力山大,而伊丽莎白对眼前的局势并不感到意外,她心里很清楚,是她自己把西班牙惹毛的。

一个贫穷的岛国是怎么把一个全球霸主惹毛的呢?

第一个原因是宗教,十六世纪的英国在欧洲是个另类,他们在宗教改革方面特别积极,而这要归功于伊丽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

1527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想要和他信奉天主教的妻子离婚。在中世纪,王室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都要得到罗马教廷的批准,而且如无特别的理由,离婚一般是不批的。

亨利八世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他的皇后年事已高,还没给自己生个儿子出来。

王室婚姻牵扯到的人物都是皇亲国戚,哪边都不好得罪,罗马教皇推三推四地扯了几年就是不批。这让亨利八世很不爽,离个婚居然这么难,国王当成这样确实憋屈。

于是,1531年,亨利八世干脆冲冠一怒,掀桌!

这一年,亨利八世强迫英国宗教会议宣认自己是英国教会(圣公会)“唯一至高无上的主”。两年后,英国教会给罗马教廷的岁贡也停了,到了1534年,英国国会干脆通过了《至尊法案》,直接规定英国教会以英国国王为最高元首,而不是之前的教皇。

当时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但像英国做得这么绝的并不多。亨利八世这一番折腾后,英国对罗马教廷是钱也不用给了,话也用不听了,至于换个老婆那更是不在话下。

于是,亨利八世就此彻底放飞自我,又先后娶了五个老婆。

不过自由的代价就是英国顺理成章地成了天主教的公敌,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任何人攻击英国,罗马教廷都会在精神上支持他。

现在攻过来的西班牙就是天主教的铁杆支持者。对教廷铁粉来说,英国就是一个天然的死敌。

除了在宗教方面成为西班牙的死敌,英国在现实发展中也跟西班牙结怨颇深。这主要怪英国人自己,他们因为没有及时摸准时代发展的脉搏,导致自己中世纪后期的发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长期以来英国向往的是欧洲大陆。岛国毕竟只是个岛,各种资源都差点意思,而农业时代最核心的资源就是土地,所以,英国人非常希望能够在欧洲大陆上占一块地盘。

事实上,十二世纪金雀花王朝时期的英国确实在法国占有广阔的土地,到了十三世纪,大量法国领土已经被法国国王夺回。为了争夺法国的统治权,英法两国又在十四世纪开启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争,一直打到十五世纪。

1429年,本来占尽优势的英国被法国17岁农村少女贞德击溃,形势逆转。二十年后,英国丢掉了在法国的最后一个城市加来,百年战争宣告结束。最终英格兰在欧洲是一块地也没有,彻底沦为岛国。

紧接着英国又陷入历时三十年的内战(玫瑰战争),长期的战乱导致英国国力衰败,成了欧洲的边缘角色。

尽管如此,英国人对法国土地的执念仍未消退,在法国查理七世夺回法国王位后,嘴硬的英国人仍不放弃其法国国王的头衔。

从中世纪晚期一直到近代,英国国王都一直宣称自己是法国国王,这也是伊丽莎白头上还挂着法兰西女王头衔的原因。这波嘴炮卫冕甚至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初,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绵延几百年的嘴炮卫冕并不能改变英国从十五世纪末开始就已经失去了进军欧洲大陆的能力的现实。

这时候,英国才想起来自己还可以向海图强,当时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欧洲国家得以去到全球建立殖民地,国家的发展前途早已不需要局限在欧洲大陆。

遗憾的是,他们来晚了。

就在英国为欧洲大陆的土地跟法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葡西两国从非洲获取奴隶,从美洲获取金银,从印度洋获取各种珍贵商品,在海洋上赚得盆满钵满,国力迅速崛起。

按照当时的观念,海洋并非开放的资源,而是谁发现就归谁。为了平衡葡西两国的争端,罗马教皇大手一挥,在大西洋中间划了一条线,把全球海洋分为东西两边,西边全部归西班牙,东边全部归葡萄牙。这是欧洲人第一次自作主张地分割不属于自己的疆域。

随着海洋事业的迅猛发展,葡西两国在十六世纪建立起的海外殖民帝国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而英国的这个数字是0。

强大的葡西两国当然不会允许外国势力染指他们的航线和殖民地,偌大的新世界根本就没有英国人的立足之地。

陆地归了法国,海洋归了葡西,英格兰该何去何从呢?

英国领导人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英国的海盗们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他们瞄准了遍地黄金的拉丁美洲,那里是西班牙的地盘。

对海盗来说,是谁的地盘并不重要,反正他们也不会遵守规则。既然官方不允许,那我就走私。英国著名的海盗航海家霍金斯就干起了走私黑奴去拉美贩卖的生意。


三角贸易示意图


黑奴买卖这件事先不说走不走私,它首先是个很残忍的买卖。一开始伊丽莎白对这种道德败坏的黑奴贸易是拒绝的,再怎么说大家都是读《圣经》长大的上帝子民,做人的底线还是要有的。于是,伊丽莎白对霍金斯的无耻行径表示严厉的谴责。

在听到霍金斯靠这个买卖赚到的利润金额之后,她果断选择了入股。

获得王室入股的英国走私生意越做越大,西班牙人则越来越忍无可忍。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霍金斯终于在第三次远航时栽在西班牙武装舰队的手上。

1567年,西班牙的反走私舰队在墨西哥湾重创了这支有伊丽莎白入股的英国掠私舰队,英国人的6艘舰船仅剩2艘回到老家。

对伊丽莎白来说,这相当于买个股票把本金给亏没了。视财如命的女王迅速采取措施,马上没收了当时正好停靠在英国港口的一支西班牙船队的所有财宝。

从此英国就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与其东躲西藏地走私,不如光明正大地抢劫;横竖已经跟西班牙结下梁子了,也就不用再藏着掖着了。

从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如果葡西两强相争的局面维持下去,英国作为搅局者,说不定还可以从它们的矛盾中开拓一点生存空间出来。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578年葡萄牙国王恩里克一世去世,这位葡萄牙王室最后的血脉偏偏还是个主教,没有子嗣。葡萄牙贵族们不得不满欧洲地寻找跟王室有点沾亲带故的候选继承人,结果好死不死,找来的这几个候选人里面,居然就包括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

既然这样,菲利普也就不客气了,实力强大的他轻松压过其他候选人并戴上了葡萄牙的王冠。西班牙就这样躺着吞掉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这下全世界都是西班牙的了。把教皇分给葡萄牙的东半球纳入囊中之后,西班牙就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其他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庞大的西班牙船队从世界各地向首都马德里源源不断地运送金银财宝。

这里如日中天,是世界的中心。

如果那个整天被你薅羊毛的国家成了全球霸主,按理说,你应该收敛一些,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

然而,穷疯了的英国人管不了那么多,就在西班牙称霸全球的时候,霍金斯的堂兄弟弗朗西斯·德雷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船长活着回来的环球航行。

德雷克的这次环球航行可不是冲着冒险和破纪录去的,他在航行过程中毫不客气地掠夺了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完成了“环球零元购”的德雷克最终满载而归,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

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分到了16.3万英镑,几乎相当于英国政府一年的支出。农民出身的德雷克也因此在自己的船上被女王亲自册封为骑士,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海贼王。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在德雷克事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加入到海外掠夺和贸易中。在长期的抢劫生涯里,英国海盗们的海上战斗装备和经验也日益精进,英国也在此基础上开始改造自己的海军。

领导英国海军建设的,正是之前的走私大佬霍金斯。当年在墨西哥湾被西班牙武装舰队击溃的霍金斯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的船足够快,火力足够强,那么一艘艘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就是你在海上的存钱罐。

十六世纪的英国人对这些“存钱罐”爱不释手,反复在全球霸主的身上验证着“炮筒子里出金币”的道理。

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英国人已经不是在摸了,简直就是在连抓带踹。此时站在世界之巅的菲利普二世已经被这群不讲武德的岛民逼到了心态爆炸的边缘。

所以,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过来的时候,伊丽莎白心里很清楚这是早晚的事,只是她一度觉得这事还能谈谈。

然而,和谈的请求只换来菲利普二世的冷笑,因为对西班牙来说,进攻英格兰,无论是从自身利益,还是道义,抑或宗教信仰出发,都是在替天行道,更何况西班牙的实力碾压英国。

一代雄主菲利普二世此时已经下定决心彻底终结这个无赖的异端王国,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之所以说是“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是因为菲利普在三十多年前就当过英国国王……



主编推荐

★ 百万级公众号“观雨大神经”为你完整讲述1588年至1936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海上争霸史。通过回顾海权博弈史,我们能够理解西方国家各种行为的底层逻辑,看清当今的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 在全球大博弈的背景下,回顾本书所讲述的这段历史对我们极具启发意义,让我们在博弈的烟雾弥漫中看清前路所在,鉴往知来才能循道致远,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作者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时代发声的使命感,其作品曾入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第二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

★ 本书资料翔实,考证严谨,行文活泼,诙谐幽默,可读性强,既严肃又活泼,既严谨又搞笑,既恢宏又细腻,时而引人发笑,时而令人扼腕,时而发人深思,尤其深受青少年喜爱。

★ 本书图文并茂,插画简练而传神,各种形势图、示意图、战舰图等等,即使是军事小白也能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精彩内容

本书讲述了大航海时代以来海上强国的海权博弈史,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演变。对于影响巨大的著名海战,本书详细讲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国际形势、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战斗过程,既波澜壮阔又充满细节,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