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传:陶渊明传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陶渊明传:陶渊明传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62 5.4折 34.8 全新

库存20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长之著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77841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4.8元

货号9867278

上书时间2024-05-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山东省利津县人。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清华大学毕业。师从有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是中国有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传》等。

目录
 自序 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 002 一、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 004 二、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011 三、自强不息和反对浮惰 017 四、陶侃是桓玄、刘裕人 023 五、魏晋风度的实际意义和桓温系的孟嘉 034 六、陶渊明所受两方面的影响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 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 038 一、引子陶渊明诞生的时代 045 二、陶渊明的一生的总括 046 三、早年的生活和教育 050 四、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开始 057 五、矛盾的继续 064 六、桓玄政变时期的陶渊明 084 七、*后的摇摆《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动机的分析 102 八、步入二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他的思想的成熟 137 九、再度改朝换代时的陶渊明 156 十、陶渊明的死 161 十一、尾声 陶渊明论 164 一、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 170 二、论陶渊明的思想态度附录 附录 186 我所了解的陶渊明 190 陶渊明真能超出于时代么? 195 序——为陶渊明和庄子的文章而写 198 陶渊明的孤独之感及其否定精神 211 谈陶渊明——陶渊明逝世一千五百三十周年纪念 说说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 

内容摘要
     一、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 陶渊明的性格和政治态度,是和他的两位有名的先辈有密切关系的。这倒并不是仅仅由于生理学的或遗传学的看法,如果那样,便未免是机械唯物论了。问题是,陶渊明对于这两位先辈,的确有着异乎寻常的崇拜,因为崇拜,就容易受着影响。在事实上,陶渊明的风度、爱好、习惯,我们也都可以在他那两位先辈的传记里找到鲜明的影子。那么,关于陶渊明的政治态度,也就在他这两位先辈的政治态度中可能得到一点线索了,虽然这不是专享的线索。 二、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陶侃是不是陶渊明的曾祖,曾经有过争执。阎若璩、阎咏父子和洪亮吉都是主张陶渊明并非陶侃的直系后代的,何焯、钱大昕以及大部分研究陶渊明的专家则肯定是的。 这事情确有可疑。因为,虽然沈约的《宋书》上载明“曾祖侃”,但和陶渊明的同时代诗人并且又是陶渊明的好朋友的颜延之作的《陶征士诔》却只有“韬此洪族”四个字,并没有提到他的曾祖是谁;更奇怪的是陶渊明自己的《命子》诗,提到陶侃时,只是说“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竟缺少明确的交代,而《赠长沙公》一诗,序文“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在族祖之间的句读又有两个读法,再加上下文更淡淡地说出“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的话,这就更增加了读者的迷惑。所以朱自清所写《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①一文,索性说:“至世系年岁,则只可姑存然疑而已。”朱自清的文章是带有总结性的,这就是说,这个问题就现有的史料论,已证明是不可能得出更明确的答案了。 因此,我们对这问题可以不必纠缠在陶侃是否是陶渊明的曾祖上。 我们现在要指出的乃是纵然陶侃不是陶渊明的曾祖,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很密切呢?答案是:也仍然是的。这就是他为他的外祖父孟嘉所写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所说的:“(孟嘉)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那么,他的外祖乃是陶侃的女婿,也就是,他的外祖母乃陶侃的女儿,这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关系难道还不够密切么?一个外祖母是很可以向外孙谈谈自己的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么? 再看,陶渊明在《命子》诗里对陶侃的崇拜: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言外是说他比桓温、桓玄、刘裕都高明得多。 陶侃是陶渊明这样关系密切又这样崇拜的人物,他应该给陶渊明以极大极深的影响。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这种影响可分两方面说,一方面是性格、爱好,一方面就是政治态度。 先说性格、爱好。陶侃的出身是寒微的,在当时并不是名族。我们看他初入宦途时困难的情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日:“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髭,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到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日:“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日:“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眸、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贤媛篇》P2-7

主编推荐
 20世纪文史学家、“清华四剑客”之一李长之经典之作 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长之即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并称“清华四剑客”。李长之先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注目于那些“文化托命之人”: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李商隐、韩愈等,并卓有成果。其关于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人的研究,至今是研究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的书目。 百余条注释,几十余种参考书,言必有据 李长之治学严谨,注重史料的选择与提炼,对陶渊明的研究,有百余条注释,几十余种参考书,真正做到了下笔有出处,言必有据,这些都凝结着他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 资料翔实,考据有据,解读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和人生哲学 李长之以陶渊明的两个先辈陶侃和孟嘉为切入点,以陶渊明的诗歌、书信等作品为线索和佐证,通过对相关史料抽丝剥茧的分析,梳理了陶渊明的思想来源及发展变化,解读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人生追求,完整展现了陶渊明从传统文人向隐逸诗人转变的思想脉络和陶渊明的理想生活。陶渊明的菊花,陶渊明的酒,陶渊明的桃花源,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创造了一种理想的生活,远离尘嚣,恬静自然,充盈饱满,简单快乐。这样的理想生活,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 经典插图版 《陶渊明传》配有明清罕见刻本插图和经典字画,共四十余幅。刻本插图来源于明朝时珍贵的刻本,如《三才图会》《晚笑堂竹庄画传》等。字画则是魏晋以来名家的作品,如南宋梁楷,元代赵孟頫,明代唐寅、仇英、文征明、郭诩、钱选、王仲玉、董其昌、张鹏,清代禹之鼎、焦秉贞,近现代的李耕、溥心畲等等,他们以陶渊明或陶渊明诗歌为创作蓝本,寄予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格风骨,也丰富了陶渊明的人格和思想。这些插图、字画与文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人感悟艺术的魅力。 

精彩内容
 关于陶渊明,我时常要给他写一个传或者评论。也曾起过几次草,但都没有完成——时日稍过,自己的见解也随着变了。现在写出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比较固定一些的看法。主要的是企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他和晋、桓玄、刘裕的关系如何,以及他对农民的态度如何,总之是他的政治态度;二是他和儒家、道家、佛教等的关系如何,究竟应该肯定他有几分儒家思想,有几分道家思想,以及他自成为一种思想面目的是什么,总之也就是他的思想态度。我觉得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态度也都有一种发展,文中也就附带地加以阐明。为了准备论据,必须先有一个较详的传记,并且对他的作品创作的时日也须有一个考订,这也就是书的前半的内容。这些见解都不够成熟,是不成问题的,只有请读者们赐教!同时这些见解也有大部分是继续了前人以及当代人的研究成绩,这点则是应该声明,并表示感谢的。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吧。”我们现在的看法也有些和旧说不同,但未必能达到鲁迅先生的期望。本来还想论陶渊明的艺术成就和生活态度,但因为有些其他工作耽搁太久了,所以姑且暂告一个段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