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96 6.0折 45 全新

库存7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少波主编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835089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4026344

上书时间2024-05-0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少波,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劳动关系、劳动法。 曾在《中国流通经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社科类核心期刊发表了《对
<劳动合同法>
 中竞业条款的现实思考》《国企改制过程中职工利益保护机制的探讨——由河南平顶山棉纺织集团职工罢工引起的思考》《集体劳资冲突事件不适用刑罚手段处理——从郑州出租车罢运发起者被追究刑事责任谈起》《不宜对拖欠工资行为施以刑事处罚——与提倡制定“恶意欠薪罪”者商榷》《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思考》《论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中员工面临的压力问题——以富士康员工的自杀事件为例》等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2011年主编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劳动关系与劳动法》;2012年出版专著《劳动关系热点问题研究》;2021年出版专著《社会转型期的劳动争议问题研究》;并参与《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际比较研究》《人力资源经济学》等专业书籍的编撰工作。


目录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与类型

第三节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因素

第四节劳动关系运行的表现形式及其根源

第五节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主体

第一节劳动者

工会

雇主和雇主组织

第四节政府

第三章劳动法律制度

第一节劳动法的发展历程

张业第二节劳动法的概念与作用

第三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

第一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第五章灵活用工制度

劳务派遣制度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三节弹性工作制

第六章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

第一节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概述

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西方国家的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

第四节我国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

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七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一节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况

第二节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第四节劳动争议诉讼制度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内的

一般意义上,关于劳动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劳动关系是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从法律研究的角度看,这一定义并没有揭示劳动法学所要研究对象的特点,与“经济学”上对劳动关系的定义差别不大。从狭义上说,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一定义从劳动法学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所要研究的劳动关系的主体为劳动者、劳动力使用者,劳动关系的性质为社会关系,而且是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本书主要从狭义的角度研究劳动关系。

由于劳动关系主要是以劳动为内涵的概念,因此,要认识和理解劳动关系,首先必须从认识和理解劳动人手。劳动是一个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其含义往往因使用范围不同而有所差异。马克思在分析劳动过程时,对劳动的一般含义做过精辟的揭示,即劳动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据此,一般意义的劳动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力,运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类生存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一年,只要几个星期,就会灭亡。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除了有一般的含义外,还有其特定的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从主体上看,这种劳动是劳动者以职工(雇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凡不在职工之列的人员所从事的劳动或虽在职工之列却以职工以外的身份所从事的劳动,如现役军人的军工劳动,罪犯、劳教人员和战俘的劳役劳动,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的劳动。职工以公民身份所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都不属于劳动关系中所指的劳动。

第二,从目的上看,对于劳动者来讲。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即以获取报酬为主要目的,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社会义务劳动和其他无偿劳动以及虽有一定报廉但目的不在于谋生的劳动,都不属于劳动关系中所指的劳动。

第三,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劳动者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佣者)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而进行的劳动。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这是指各个职工由用人单位组织起来并在其指挥或指派下,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共同从事的劳动。在这里,职工的劳动受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制度的约束,受用人单位经营者或管理者意志的支配。仅从此意义上看,这种劳动对职工而言,是一种被动的从属劳动。

结合上述关于劳动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劳动关系下一个定义:所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从该定义中主体的角度分析,一般来讲,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但这只是个别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围绕着个别劳动关系,还存在着集体劳动关系与产业劳动关系,后两者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①工会。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双重性关系也决定了劳动者必须组织、组建自己的组织一一工会。工会是劳动者自己的组织,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利益的组织。工会将萃动关系主体一方组织起来,减少劳动力供给方的内部竞争,使得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有利于劳动力供给方的变化。工会通过集体活动,集体谈判、集达参与等活动,使得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得以沟通、协商,进而各自调整、相玉协调,从而形成较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降劳动者权益,提高生产率。四雇士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建立协调的劳赛关系、促进社会合作,是雇主组织建……



精彩内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动关系问题愈益突出,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理论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初步形成了一些基础理论;但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大量案例以及提出的问题,这些理论知识仍然显得不足。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关注和参与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大量案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体现在本书的各章节之中,这必将丰富我国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理论。本书以高等学校管理学各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在介绍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领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和剖析大量典型的案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理论变得熟悉而生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