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数据作为方法:数据叙事的理论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把数据作为方法:数据叙事的理论与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6.7 6.0折 128 全新

库存1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洁葛书润邓海滢惠一蘅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13849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2232476

上书时间2024-04-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方洁,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内最早开设数据新闻课程的教师之一,著有《数据新闻概论》(第二版),发表多篇数据新闻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及其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兼指导教师,指导的作品已获得多个赛事的20多项大奖。 葛书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直博生,现任RUC新闻坊主编,2019年至今,参与创作、统筹60余篇作品。立志以数据为斧,开拓媒介叙事的新方式;以知识为锚,探索公共表达的新可能。 邓海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RUC新闻坊资深编辑,研究与实践方向为数据新闻和媒体融合。2018年至今,参与过40余篇作品的创作,负责数据、可视化和文案的统筹工作,作品曾获中国数据内容大赛很好数据应用金奖等。 惠一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RUC新闻坊资深编辑。研究方向包括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媒介文化。2021年至今,参与过多篇作品的创作,作品曾获中国数据内容大赛很好数据应用金奖、很好数据内容铜奖。

目录
致谢

写在前面:谁说数据是冷的

小剧场:当数据新闻编辑被创造时

选题篇

第1章 到哪里找源源不断的故事?

1.1 选题的源头

1.1.1 在突发事件后捕捉信息真空区

1.1.2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值得深究的选题

1.1.3 从媒体报道中发现尚未被开掘的角度

1.1.4 从网络讨论中洞察公众的情绪

1.2 如何让选题的灵感持续

1.2.1 虚拟编辑部与头脑风暴的线上讨论

1.2.2 选题资源的积累

第2章 换位思考:好故事来自与读者的“对话”

2.1 我的读者是谁?

2.1.1 “魔弹论”反面:专业勤思的读者

2.1.2 在读者的差异中找到共性,引起共鸣

2.1.3 选题和读者也会“同性相吸”

2.2 读者想要什么?

2.2.1 信息增量:新闻热点中的事实与观点

2.2.2 社会关怀:情感抒发与认同

2.2.3 娱乐消遣:游戏是人类天性

2.3 “我”能做什么?

2.3.1 数据先行:分享研究发现

2.3.2 数据解读:传达价值观点

2.3.3 数据呈现:追寻美的体验

小剧场:读者点菜

数据篇

第3章 数据研判:叙事的价值与可获得性

3.1 数据是什么?

3.2 哪些数据更有叙事的价值?

3.3 哪些数据可获得?

3.3.1 把选题策划翻译成数据需求

3.3.2 从选题到数据,数据组还能做什么

第4章 寻找和获取数据:为数据叙事准备素材

4.1 寻找数据的快捷路径

4.1.1 数据库:专业数据的超市

4.1.2 社交媒体:舆论的广场

4.1.3 搜索引擎:特殊问题的切入口

4.1.4 建立自己的数据资源库

4.2 常用的数据获取方法

4.2.1 统一下载导出

4.2.2 使用数据采集器

4.2.3 学点代码爬数据

第5章 数据分析:发现藏在数据背后的“奥秘”

5.1 分析数据前的准备工作

5.1.1 建立目标:让数据分析有的放矢

5.1.2 数据清洗:避免“错进错出”

5.2 用数据分析揭示关系、差异、规律和趋势

5.2.1 文本型数据分析

5.2.2 数值型数据分析

5.2.3 其他数据分析方法

5.3 数据分析工具基础

5.3.1 入门工具:Excel与集搜客

5.3.2 进阶工具:Python

5.3.3 其他工具

5.4 关于数据分析的一些注意事项

5.5 撰写数据核查与数据说明

5.5.1 如何对数据进行核查

5.5.2 如何撰写一份数据说明

小剧场:当数据组做完数据

文案篇

第6章 数据叙事中的文案

6.1 双重叙事之下,文字夹缝求生

6.2 图文互释,架构全局:找准解释的“最小单元”

6.3 交代背景,开放“后台”:生有涯而数无涯,主动“找补”不丢人

6.4 情动五内,不吐不快:夹议反能更“真实”

第7章 快准狠:不止“描述统计”

7.1 解读数据,要又快又准

7.1.1 如何理解文案的“快”

7.1.2 如何把握好“准”的程度

7.2 文案好看?下笔要“狠”

7.2.1 善用数据修辞,学会“转译”

7.2.2 变换写作文体,风格不止一种

7.2.3 调整段落节奏,有疾有徐

7.2.4 打出“金句”,会心一击

第8章 数据驱动叙事,文案有没有“套路”?

8.1 “缝合怪”:如何勾连数据与受众?

8.1.1 根据数据叙事目标,确定叙事结构

8.1.2 丰满叙事模式

8.2 如何论证才能以“数”服人?

8.2.1 论证的强度

8.2.2 论证的形式逻辑

第9章 重谈标题党:标题如何兼顾深度与“网感”?

9.1 重谈标题党: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9.2 A还是B?我们这样拟标题

9.2.1 取舍数字

9.2.2 善用意象

9.2.3 灵活玩“梗”

9.2.4 尝试对话

9.2.5 找准基调

第10章 资料库:如何储备写作素材?

10.1 “三步搜集法”:一个实操案例

10.2 运用拓展资料时,事实本身就是一种观点

10.2.1 观点类:注意所用资料与论证的“共面”

10.2.2 事实类:注意结论得出的背景

小剧场:发推送时的文案组

设计篇

第11章 什么是我们心目中好的可视化?

11.1 信息量:可视化需要有“真知灼见”

11.1.1 需使图表内容丰满,具有资料价值

11.1.2 不忽略每个元素,确保信息完整性

11.2 美感:可视化需要有“设计感”

11.2.1 有用之余还要好看

11.2.2 复刻之外还有创新

第12章 可视化设计师如何从零起步?

12.1 可视化在数据叙事中的角色

12.2 主流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介绍和评测

12.2.1 在线图表网站

12.2.2 图表设计与包装工具

12.2.3 特定图表制作工具

第13章 数据可视化:如何严谨展现结构化的数据集?

13.1 基础图表类型

13.1.1 柱状图/条形图

13.1.2 折线图

13.1.3 饼图

13.1.4 散点图

13.2 进阶图表类型

13.2.1 词云图

13.2.2 地图

13.2.3 热力图

13.2.4 树状图

13.2.5 桑基图

第14章 信息可视化:如何艺术化表达质性信息?

14.1 信息可视化的要素

14.1.1 功能与实用性

14.1.2 脉络与结构感

14.1.3 形式与设计感

14.2 创意时间:风格确立与素材准备

14.3 新建画布:信息处理与整合

14.3.1 草图进化论

14.3.2 确立视觉元素与信息的关联

14.3.3 解构信息模块

14.4 “亿”点细节:设计呈现与检查修正

14.5 讨论:从印刷到互联网,从平面到滚动

第15章 怎样配色才能不“辣眼”?

15.1 色彩介绍:色相、明度和纯度

15.2 可视化常用配色

15.2.1 单色色阶

15.2.2 互补色

15.2.3 辅助色

15.3 如何确定配色

15.3.1 意象的颜色

15.3.2 场景的颜色

15.3.3 印象的颜色

15.3.4 应景的颜色

15.4 哪些坑不要踩

15.4.1 避免过多色彩

15.4.2 避免明亮饱和

15.4.3 避免刻板印象

15.4.4 避免错误引导

小剧场:可视化设计师的三重痛苦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这本书是基于对RUC新闻坊的田野调查的观察笔记。我们试图带着读者体验一场如何用数据进行叙事的旅程:通过还原每一个细微的实践场景,让读者感受我们当时之所做所想,以微薄的经验和反思对数据叙事的理论和方法展开探讨。我们把数据作为方法,去探索叙事的可能性,探索如何运用数据叙事在这个信息和观点纷杂的时代做更有效的沟通。

精彩内容
这本书是基于对RUC新闻坊的田野调查的观察笔记。我们试图带着读者体验一场如何用数据进行叙事的旅程:通过还原每一个细微的实践场景,让读者感受我们当时之所做所想,以微薄的经验和反思对数据叙事的理论和方法展开探讨。我们把数据作为方法,去探索叙事的可能性,探索如何运用数据叙事在这个信息和观点纷杂的时代做更有效的沟通。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