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东史(修订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东史(修订本)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8.6 6.4折 138 全新

库存3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树智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48714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1729856

上书时间2024-04-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彭树智1931年出生于陕西泾阳。曾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博学院院长、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东史、南亚史、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共运史和史学理论研究。独著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文明交往论》、《两斋文明自觉论》(3卷)《京隐述作集》(2卷)、《阿拉伯国家史》、《阿富汗史》、《东方民族主义思潮》、《中东国家通史》(13卷)、《中东史》和《20世纪中东史》等。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各种奖励和荣誉。



目录

绪论何谓中东史

第一章人类早期文明在中东的生成和聚散·

第一节中东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两河流域与埃及的上古文明

第三节群星灿烂的中东上古文明

第二章东西方古老帝国文明在中东的冲突和融合

第一节波斯帝国与中东多元文明的交汇

第二节亚历山大与中东的希腊化世界

第三节 罗马化与波斯文明的复兴·

第三章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的形成和传播…

第一节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半岛的新宗教

第二节倭马亚王朝对阿拉伯帝国文明的开拓

第三节阿拔斯王朝的辉煌与衰落

第四章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分裂和动荡

第一节 群雄并立的中东伊斯兰世界

第二节 伊斯兰社会的成熟

第三节 蒙古军事入侵的后果

第五章 中东伊斯兰文明内外交往的历史转折

第一节 奥斯曼—伊斯兰文明的社会特征

第二节 波斯王朝的文明交往变迁

第三节 阿富汗普什图民族国家的交往地位

第六章 近代中东和西方的不平等交往…

第一节 中东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中东民族独立运动

第三节 中东现代化改革尝试

第七章近代中东的经济结构、社会思潮与生态文明

第一节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东经济

第二节内外文明交织下的中东多样性社会政治思潮

第三节自然灾害生态文明对近代中东文明的影响

第八章现代中东文明交往的新曙光

第一节青年土耳其革命对奥斯曼帝制的改变

第二节伊朗立宪革命对恺加王朝的冲击

第三节阿拉伯民族的觉醒

第九章现代中东民族独立国家的群体出现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奥斯曼帝国的崩溃

第二节 凯末尔革命和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

第三节 阿富汗的抗英战争和阿富汗的独立

第四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阿拉伯四国的独立

第十章现代中东独立国家的改革浪潮

第一节 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第二节 伊朗和阿富汗的改革

……

第四节 伊斯兰潮对中东文明交往史的影响

第十六章 冷战后的全球化交往与中东的回应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态势下中东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

第二节现代化变革中的中东民主化政治

第三节 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

第四节漫长而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第十七章“阿拉伯之春”与中东政治和社会嬗变

第一节21世纪初期美国中东政策的两次调整

第二节“阿拉伯之春”及其在中东政坛的震荡

第三节 恐怖主义的猖獗和“伊斯兰国”的兴衰

第四节 中东剧变的拐点和地区冲突的发展

大事年表

译名对照和索引

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版说明



内容摘要

一、何谓“中东”?中东史,顾名思义是中东地区自古代迄于当代的通史。但是,“中东”的地区称谓却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结果。初看起来,用“中东”来称谓西亚北非地区,并不合乎亚洲人的视角:在亚洲人的方位上,现在通用的中东,明明是“西”,而不是“东”,更谈不上是“中东”了。然而,在欧洲人看来,中东这样的定位,却是合乎情理的。从人类文明交往史看,在16世纪以后,欧洲强势文明的东扩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近东”、“中东”和“远东”等地理方向的称谓。这些称谓如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所言,其政治地缘内涵,实质上反映了“西方向东方一步一步的入侵”①。1900年,英国将军托马斯·爱德华·戈登爵士为了区别“近东”和“远东”,首次提出了具有“东西方之间”含义的“中东”地理概念,为之赋予更为明显的“欧洲中心论”的政治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的“中东司令部”设在埃及的开罗,强化了“中东”地区称谓的认同感,国际传媒、政坛和学界越来越多使用它,从而为非欧洲人所广泛接受。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时过境迁,早期出现的各种“中东”含义已经泛化,习非成是地成为一个惯用的地区称谓了。这里用得着《荀子·正名》中的话:“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中东”之名,经过长期工业文明形态取代农业文明形态转型过程的使用而确定下来,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和世界历史研究中所公认的“约定俗成”的地区性概念了。①“中东”地区称谓虽为人们广为使用,就其具体范围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一般都认同西亚北非广大地区为中东范围,而对它所包括的国家则因人因时而异。本书在诸多的表述中,采用了较为通用的“十八国说”:即阿富汗、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伊拉克、也门、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土耳其、埃及、科威特、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黎巴嫩、约旦、塞浦路斯。“十八国说”从国家现状说明中东地区所包括的区域范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史仅仅局限于这一核心地区的历史。人类文明交往的进程,必然扩大活动范围,如马格里布诸国和苏丹等外缘各国也要在有关部分加以论述。另一方面,中东史是中东地区整体空间、时间和人间之和,而不是中东地区各个国家史的简单相加。中东史的基本特征是中东地区整体地区性形态与结构的发展史。一区多样、同区异国、常区时变这三种一与多、同与异和常与变的文明互动因素是组成中东地区基本面貌的总括。凡属中东地区古今之大事,都在中东史论述范围。对于这些大事,都要依据历史连续性原则,进行梳理、连缀和扩展,使之组成点、线、面相统一的文明交往史长卷。中东史研究的普遍意义,在于汇总这一地区历史和现实中不断连续性的文明创造,把许多个别孤立事件联结成一个地区性整体,给予每个独立事件在文明交往链条上以确定的位置。中东史所关注的是,在全球视野下中东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和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东地区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独特的地位,本书着力在文明交往相互作用中去探寻它的结构性体系和发展性形态。



精彩内容

本书所述中东史,是中东地区整体空间、时间和人间之和,而不是中东地区各个国家史的简单相加。中东史的基本特征是中东地区整体地区性形态与结构的发展史。凡属中东地区古今之大事,都在中东史论述范围。对于这些大事,都依据历史连续性原则,进行梳理、连缀和扩展,使之组成点、线、面相统一的文明交往史长卷。中东史研究的普遍意义,在于汇总这一地区历史和现实中不断连续性的文明创造,把许多个别孤立事件联结成一个地区性整体,给予每个独立事件在文明交往链条上以确定的位置。中东史所关注的是,在全球视野下中东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巨大变革和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探究中东地区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独特的地位,本书着力在文明交往相互作用中去探寻它的结构性体系和发展性形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