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9.09 4.7折 69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 著,席代岳 译,读客文化 出品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83222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9元

货号9302270

上书时间2024-04-0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启蒙时代史学代表人物,被誉为近代史学的开山者。

 1764年,吉本前往意大利的罗马,面对这座千古名城,他产生了为这座城写一本书的念头,即他后来的代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构思到完稿,花费了吉本二十多年的时间,他直接引用了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两百余位学者的著作,书籍八百余种,有数千册之多。除此之外,像是各种地方志、编年记、法典、地图、碑文等更是不胜枚举。

 吉本的行文以气势磅礴著称,他的写作习惯是先打腹稿,把整段文章在心里想好,用耳朵听过,一句句顺畅了满意了,才落笔,因此读来如大江涌流,顺畅无比。《罗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两百多年来,影响力始终不衰,受到各界人士的推崇与赞美,已成为深入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席代岳,1939年生于湖南,后因家境困难入伍。

 在军中历任连长、营长、炮兵指挥官、署长、总部参谋长等职,亦曾在炮兵学校及三军大学任教多年,对战史深有研究,欣赏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深入研究他们的为将之道和用兵之法,退役后投入文字工作。

 其间,他多方搜集资料,深入钻研史实,翻译了《罗马帝国衰亡史》,成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中文全译本。他的译文忠实原著,措辞典雅,很好地还原出吉本简练古朴、气势磅礴的文风,因而广受好评。

目录
p第一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军事和疆域(98—180 A.D.)/p
p第二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内政修明物阜民康/p
p第三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政治架构(98—180 A.D.)/p
p第四章 康茂德残酷而暴虐的愚行
佩尔蒂纳克斯被推举为帝,励精图治遭禁卫军所弑(180—193 A.D.)/p
p第五章 禁卫军公开出价将帝位卖给德第乌斯·尤利安努斯
克劳狄乌斯·阿尔比努斯在不列颠、佩西尼乌斯·尼格尔在叙利亚、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在潘诺尼亚,公开声讨谋害佩尔蒂纳克斯的叛贼
塞维鲁赢得内战的胜利 军纪的废弛 政府的新措施(193—197 A.D.)/p
p第六章 塞维鲁病逝
卡拉卡拉的暴政 马克里努斯篡位 埃拉伽巴路斯的愚行 亚历山大·塞维鲁的美德 军队纵兵殃民 罗马帝国的财政和税务(208—235 A.D.)/p
p第七章 马克西明即位与其暴政
元老院管辖的阿非利加和意大利发生动乱 内战和叛变
马克西明及其子、马克西穆斯和巴尔比努斯以及先后三位戈尔狄安系,全部惨死 菲利普的篡位和政治手段(235—248 A.D.)/p
p第八章 阿尔达希尔重建王朝后波斯帝国之状况(165—240 A.D.)/p
p第九章 从德西乌斯皇帝在位到蛮族入侵,此一时期的日耳曼情势(249—252 A.D.)/p
p第十章 德西乌斯、加卢斯、埃米利安努斯、瓦莱里安与伽利埃努斯相继为帝
蛮族入侵 三十僭主(248—268 A.D.)/p
p第十一章 克劳狄当政
击败哥特人 奥勒良的胜利、凯旋和死亡(268—275 A.D.)/p
p第十二章 奥勒良逝世后军队和元老院的作为
塔西佗、普罗布斯、卡鲁斯及其子相继为帝(275—285 A.D.)/p
p第十三章 戴克里先当政及其3位同僚马克西米安、伽勒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 重建秩序和安宁 波斯战争的胜利和凯旋 政府分治的新制度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逊位和退隐(285—313 A.D.)/p
p第十四章 戴克里先逊位后产生纷扰
君士坦提乌斯崩殂 推举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为帝
同时有6位皇帝在位
马克西米安和伽勒里乌斯相继逝世 君士坦丁战胜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
君士坦丁重新统一帝国(305—324 A.D.)/p
p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发展及早期教会的风格、作为、数量和状况/p
p第十六章 从尼禄当政直到君士坦丁统一天下,罗马政府在此一时期对基督教的作为(180—313 A.D.)/p
p第十七章 君士坦丁堡奠基
君士坦丁的政治体系及其成就 军事纪律和训练 宫廷财政(300—500 A.D.)/p
p第十八章 君士坦丁的性格作风
高卢战争 君士坦丁崩殂 帝国分由三个儿子统治 波斯战争 内战 君士坦提乌斯获得胜利(323—353A.D.)/p
p第十九章 君士坦提乌斯独自称帝
加卢斯之死 尤里安身处险境 尤里安在高卢的胜利(351—360 A.D.)/p
p第二十章 君士坦丁改变信仰的动机、经过及影响合法建立基督教教会(306—438 A.D.)/p
p第二十一章 异教受到迫害
多纳图斯教派的分裂 阿里乌斯的宗教争论 君士坦丁及其子统治下教会和帝国的狂乱状况 异教的宽容(312—362 A.D.)/p
p第二十二章 尤里安在高卢被军队拥立为帝
进军获得成功 君士坦提乌斯殒于军中 尤里安的内政修明(360—363 A.D.)/p
p第二十三章 尤里安的宗教信仰
一视同仁的宽容作风 企图恢复异教的多神崇拜 重建耶路撒冷神庙 运用各种手段对基督徒进行迫害
宗教外衣下的偏袒行为(351—363 A.D.)/p
p第二十四章 尤里安进驻安条克
远征波斯的成就 渡过底格里斯河 尤里安撤军后崩殂 约维安被推举为帝 为拯救罗马军队与波斯签订丧权条约(314—390 A.D.)/p
p第二十五章 约维安的统治与崩殂
瓦伦提尼安继位为帝, 其弟瓦伦斯辅佐,导致帝国的分裂
政教合一统治方式 日耳曼、不列颠、阿非利加、东方地区与多瑙河地区的状况
瓦伦提尼安崩殂 两子格拉提安与瓦伦提尼安二世继承西罗马帝国(343—384 A.D.)/p
p第二十六章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匈奴人从中国到欧洲的发展过程 哥特人被迫渡过多瑙河
哥特人之战 瓦伦斯战败殒身 格拉提安举狄奥多西为东罗马皇帝 狄奥多西的出身背景和功勋成就
哥特人定居得到和平(365—395 A.D.)/p
p第二十七章 格拉提安崩殂和狄奥多西的统治 阿里乌斯教派受到打击 圣安布罗斯的事迹 马克西穆斯的第一次内战 狄奥多西的性格作风、治理国事和知错悔罪 瓦伦提尼安二世殒世 尤金尼乌斯的第二次内战 狄奥多西驾崩(340—397 A.D.)/p
p第二十八章 异教信仰全面受到查禁 基督教对圣徒和遗物的崇拜(378—420 A.D.)/p
p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在狄奥多西两子继位后分裂 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留当政 鲁菲努斯和斯提利科统揽大权 吉尔多在阿非利加叛变后被歼(386—398 A.D.)/p
p第三十章 哥特人反叛 大掠希腊后,在阿拉里克和拉达盖苏斯率领下两度入侵意大利 斯提利科击退蛮族 日耳曼人蹂躏高卢 君士坦丁王朝在西罗马帝国被篡夺的状况 斯提利科被迫亡身(395—408 A.D.)/p
p第三十一章 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 罗马元老院和人民的对策 罗马第三度被围,城破遭受哥特人的暴行掠夺 阿拉里克之死 哥特人撤离意大利 君士坦丁王朝的没落 高卢和西班牙为蛮族所据 不列颠的独立(408—449 A.D.)/p
p第三十二章 东罗马皇帝阿尔卡狄乌斯 优特罗皮乌斯掌权后失势 盖纳斯之叛 圣克利索斯托受到迫害 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 波斯战争与瓜分亚美尼亚(395—460 A.D.)/p
p第三十三章 霍诺留殒身
瓦伦提尼安三世继位为西罗马皇帝 母后弄权
埃提乌斯和卜尼法斯的对决 汪达尔人攫取阿非利加(423—455 A.D.)/p
p第三十四章 匈奴人国王阿提拉的性格作风、征战成就及其宫廷状况
狄奥多西二世坠马身亡 马西安继位为帝(376—453 A.D.)/p
p第三十五章 阿提拉进犯高卢,为埃提乌斯率西哥特人所击退
阿提拉入侵意大利后被迫撤离 阿提拉、埃提乌斯和瓦伦提尼安三世相继逝世
(419—455 A.D.)/p
p第三十六章 汪达尔人国王根西里克垂涎罗马
西罗马帝国后继诸帝为马克西穆斯、阿维图斯、马约里安、塞维鲁斯、安特弥乌斯、奥利布里乌斯、格列西里乌斯、尼波斯和奥古斯图卢斯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奥多亚克是统治意大利的第一位蛮族国王(439—490 A.D.)/p
p第三十七章 修院生活的起源、过程及其影响
蛮族信奉阿里乌斯教派皈依基督教 汪达尔人在阿非利加的宗教迫害
阿里乌斯教派在蛮族中遭到禁绝(305—712 A.D.)/p
p第三十八章 克洛维当政及其改变信仰
战胜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和西哥特人 在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
蛮族的律法 罗马人的景况 西班牙的西哥特人 撒克逊人占据不列颠(449—582 A.D.)/p
p第三十九章 东罗马皇帝芝诺和阿纳斯塔修斯 东哥特人狄奥多里克的家世、教育和功勋 进犯意大利及征服的行动 意大利的哥特王国 西罗马帝国其余地区的情况 文人政府的军事统治 狄奥多里克临终前的各项举措(455—526 A.D.)/p
p第四十章 查士丁一世继位为帝 查士丁尼当政 狄奥多拉女皇 赛车场党派形成君士坦丁堡动乱的根源 丝织品的贸易和生产 财务和税收 查士丁尼的大型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东罗马帝国的防务和边界 雅典的学校教育和罗马的执政官制度遭到沦丧的命运(482—565 A.D.)/p
p第四十一章 查士丁尼在西罗马帝国的征战 贝利萨留的出身家世和各次战役 讨伐并降服阿非利加的汪达尔王国 班师凯旋 哥特人的战事 光复西西里、那不勒斯和罗马 哥特人围攻罗马 惨败后撤走 拉文纳献城 贝利萨留誉满天下 国内名声受污惨遭不幸(522—620 A.D.)/p
p第四十二章 蛮族世界的状况 伦巴第人在多瑙河安身 斯拉夫人的部族 突厥人的源起,向罗马帝国派遣使者 突厥人与阿瓦尔人之间的斗争 波斯国王努息万帝号为科斯罗伊斯一世 治国有方与罗马人发生战事 科尔克斯之战 埃塞俄比亚人(500—582 A.D.)/p
p第四十三章 阿非利加叛乱 托提拉重整哥特王国 罗马失守与光复 纳尔塞斯平定意大利 东哥特人灭亡 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的败北 贝利萨留大获全胜,令名受污后死亡 查士丁尼的崩殂及其性格和统治 彗星、地震及瘟疫(531—594 A.D.)/p
p第四十四章 罗马的法治概念 君主的法律 十人委员会的《十二铜表法》 人民的法律 元老院的敕令 皇帝和官员的命令 市民的权责 查士丁尼法典(527—565 A.D.)/p
p第四十五章 查士丁二世当政 阿瓦尔人派遣使者 定居在多瑙河 伦巴第人夺取意大利 接受提比略二世为帝 意大利在伦巴第人及东正教徒控制下的状况 拉文纳的局面 悲惨的罗马 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风范(565—643 A.D.)/p
p第四十六章 科斯罗伊斯逝世后波斯发生革命 其子霍尔木兹是暴君被废立 巴赫拉姆篡位 科斯罗伊斯二世经过斗争后复位 福卡斯的暴政 赫拉克利乌斯被拥立为帝 波斯战争 科斯罗伊斯占有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 波斯人和阿瓦尔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波斯人远征 赫拉克利乌斯的胜利和凯旋(570—642 A.D.)/p
p第四十七章 神学“道成肉身”的教义 基督的人性和神性 亚历山大里亚和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相互敌视 圣西里尔和聂斯托利 以弗所第三次神学会议 优迪克的异端思想 卡尔西顿的第四次神学会议 政教之间的争执 查士丁尼的不宽容作为 “三章”的争论 东方诸教派的状况(412—1663 A.D.)/p
p第四十八章 第五卷及第六卷(对应本套书第九至十二册)的主要内容
从赫拉克利乌斯王朝到拉丁王国的建立,君士坦丁堡希腊诸帝的继承及其背景(641—1185 A.D.)/p
p第四十九章 图像崇拜的仪式及其所受之迫害 意大利和罗马的叛乱 教皇的世俗主权统治 法兰克人据有意大利 图像崇拜的建立 查理曼大帝的性格作风及其加冕 西罗马帝国的光复及式微 意大利脱离后自主 正式确立日耳曼王朝帝系(726—1378 A.D.)/p
p第五十章 略述阿拉伯地方及其居民 穆罕默德的家世、风范及其教义 在麦加传道 逃到麦地那 伊斯兰用剑传播教义 阿拉伯人主动皈依和被迫降服 穆罕默德辞世及其继承人 阿里及其后裔的权势和机运(569—680 A.D.)/p
p第五十一章 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叙利亚、埃及、阿非利加和西班牙 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哈里发帝国 基督教及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政府统治下所遭受的待遇(632—1149 A.D.)/p
p第五十二章 阿拉伯人两次围攻君士坦丁堡
进犯法兰西为“铁锤”查理击退 倭马亚和阿拔斯两个王朝的内战
阿拉伯的学术和知识 哈里发的豪华生活 对克里特、西西里和罗马的海上事业 哈里发帝国的分裂和式微
希腊诸帝的败北和胜利 (668—1055 A.D.)/p
p第五十三章 东罗马帝国在10世纪所面对的状况 疆域的扩张和缩减 财政和税收 君士坦丁堡的宫殿 头衔和职称 皇帝的尊荣和权势 希腊人、阿拉伯人和法兰克人的战术
拉丁语文的式微 希腊语文的研习曲高和寡 (733—988 A.D.)/p
p第五十四章 保罗教派的起源和教义
希腊诸帝迫害,引起亚美尼亚等地的反抗 在色雷斯生根成长
向帝国以西传播 对宗教改革发生极大的影响 (650—1200 A.D.)/p
p第五十五章 保加利亚人与匈牙利人的起源、迁移和定居
在东西两个帝国之内到处袭扰 俄罗斯君主政体 地理和贸易 俄罗斯人反抗希腊帝国的战争
蛮族的宗教皈依 (640—1100 A.D.)/p
p第五十六章 意大利的萨拉森人、法兰克人和希腊人
诺曼人开始侵袭及拓殖 阿普利亚公爵罗伯特·吉斯卡尔的作风和征战
其弟罗杰解救西西里 罗伯特对抗东罗马和西罗马的皇帝获胜
西西里国王罗杰进犯阿非利加和希腊 皇帝曼努埃尔一世
希腊人和诺曼人的战争 诺曼人的灭亡 (840—1204 A.D.)/p
p第五十七章 塞尔柱土耳其人
起兵反叛印度征服者马哈茂德苏丹 托格鲁尔平定波斯保护哈里发
阿尔普·阿斯兰击败东罗马皇帝狄奥吉尼斯将其俘虏 马立克沙王的权力和功绩
夺取小亚细亚和叙利亚 耶路撒冷的情势及镇压 朝拜圣地 (638—1152 A.D.)/p
p第五十八章 第一次十字军的起源及兵力 拉丁君王的出身背景 进军君士坦丁堡 希腊皇帝阿历克塞的政策 法兰克人夺取尼斯、安条克和耶路撒冷 解救圣地 布永公爵戈弗雷在耶路撒冷即位为王 建立拉丁王国(1095—1369 A.D.)/p
p第五十九章 希腊帝国保存实力 第二次及第三次十字军的兵员数量、经过路线与进展情形 圣伯纳德 萨拉丁在埃及和叙利亚的统治 夺回耶路撒冷 海上十字军 英格兰的理查一世 教皇英诺森三世以及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军 皇帝腓特烈二世 法兰西路易九世以及两次十字军 拉丁王国的法兰克人被马穆鲁克驱离(1091—1517 A.D.)/p
p第六十章 希腊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 君士坦丁堡的情况 保加利亚人作乱 艾萨克·安吉卢斯被弟弟阿历克塞推翻
第四次十字军的起源 艾萨克之子与法兰西和威尼斯联盟 两国的海军远征君士坦丁堡 两次围攻被拉丁人夺取城市(697—1204 A.D.)/p
p第六十一章 帝国为法兰西和威尼斯瓜分 法兰德斯人和教廷派出五位拉丁皇帝
拉丁帝国的贫困和衰弱 希腊人光复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的后续状况(1020—1261 A.D.)/p
p第六十二章 尼斯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腊皇帝 帕拉罗古斯继位为帝 与教皇和拉丁教会的结盟以失败收场 设计反叛行动对付安茹的查理 西西里的叛变 加泰兰人在亚细亚和希腊的战事 雅典的革命及当前的情况(1204—1456 A.D.)/p
p第六十三章 内战使得希腊帝国残破不堪 安德洛尼库斯二世、安德洛尼库斯三世及约翰·帕拉罗古斯的当政 坎塔库泽努斯的摄政、反叛、即位及废立 在佩拉建立热那亚殖民区 与帝国和君士坦丁堡市府之间的战事(1261—1391 A.D.)/p
p第六十四章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从中国到波兰的征战 君士坦丁堡和希腊人的避战
奥斯曼土耳其人源于比提尼亚 奥斯曼、乌尔汗、穆拉德一世及巴耶塞特一世的统治和胜利 土耳其君主政体在亚洲和欧洲的奠基和发展 君士坦丁堡和希腊帝国的大祸临头(1206—1523 A.D.)/p
p第六十五章 帖木儿在撒马尔罕称帝 征服波斯、格鲁吉亚、鞑靼、俄罗斯、印度、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 在土耳其的战事 巴耶塞特战败被俘 帖木儿逝世 巴耶塞特诸子之间的内战 穆罕默德一世重建土耳其王朝 穆拉德二世围攻君士坦丁堡(1361—1451 A.D.)/p
p第六十六章 东方诸帝求助于教皇 约翰一世、曼纽尔、约翰二世访问西欧 在巴西尔会议的鼓舞下,经过费拉拉和佛罗伦萨两次会议获得结论,希腊教会和拉丁教会要合并 君士坦丁堡的文学和艺术 希腊流亡人士有助意大利发生文艺复兴 拉丁人的求知欲和竞争心(1339—1500 A.D.)/p
p第六十七章 希腊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 穆拉德二世的治术和风格 匈牙利国王拉底斯劳斯的十字军运动 战败被杀 斯坎德贝格 东罗马帝国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帕拉罗古斯(1421—1467 A.D.)/p
p第六十八章 穆罕默德二世的文治武功和行事风格 君士坦丁堡在围城和攻击之后为土耳其人所夺取 君士坦丁·帕拉罗古斯战死 东罗马帝国灭亡 全欧震惊 穆罕默德二世的征战和崩殂(1451—1481 A.D.)/p
p第六十九章 12世纪以后罗马的状况 教皇对俗世的统治权 城市的暴动产生政治异端思想 恢复共和国的行动 元老院议员 自傲的罗马人 与附近城市之间的战事 剥夺教会选举教皇和出任的权利,迫使教皇到阿维尼翁避难 大赦年 罗马的贵族世系(1086—1500 A.D.)/p
p第七十章 彼特拉克的性格和加冕 护民官里恩齐要恢复罗马的自主权和治理权 他的德行和缺失,被驱逐出境以及后来的死亡 教皇从阿维尼翁返回罗马 西欧的教会发生重大的分裂 拉丁教会的统一 罗马人为争自由做的奋斗 罗马法 终于成为教会国家(1304—1590 A.D.)/p
第七十一章 罗马的废墟在15世纪时的景观 衰败和残破的四点理由 以圆形竞技场为例 城市的重建 本书的结论(1332—1430 A.D.)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span id="abstract-all"/span
p◆享誉世界200多年,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p 
p◆席代岳授权,简体中文全译本全新上市!/p 
p◆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二战时期知名英国相丘吉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极力推崇的史学巨著。/p 
p◆一部横跨1300年,囊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面讲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恢弘史诗。/p 
p◆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p ◆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吉本20年心血之作。 
pstrong您购买读客其他书:/strong/p 
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nowrap 
 tbody 
  tr 
   td width="25%" nowrap /td 
   td width="25%" nowrap /td 
   td width="25%" nowrap /td 
   td width="25%" nowrap /td 
  /tr 
  tr 
   td width="25%" nowrap /td 
   td width="25%" nowrap /td 
   td width="25%" nowrap /td 
   td width="25%" nowrap /td 
  /tr 
 /tbody 
/table 

精彩内容
p  18世纪,启蒙时期代表人物、史学泰斗爱德华·吉本以毕生精力,创作出享誉世界200多年的不朽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p
p  自问世以来,《罗马帝国衰亡史》受到无数名家的极力推崇,包括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世界历史学科奠基人麦克尼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二战时期知名的英国相丘吉尔,更是经常在演说中引用书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战略思想也深受该书影响。/p
p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1300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文字,使得西方人一谈及罗马帝国,必定会想到此书。此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p
p  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不同领域的人士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p
p  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p
p  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p
p  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p
p  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p
p  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p
p  翻开本书,领略罗马帝国1300年盛极而衰的恢宏史诗。/p

媒体评论
p1.《罗马帝国衰亡史》使吉本可以列入当时欧洲文史界之位。/p
p——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p
p2.此间所有的文化人对尊作一致赞美。/p
p——哲学大师 大卫·休谟/p
p3.《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一整个世代人的史学雄心与探索的完成”,是英语世界里无出其右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吉本以一部大著而不朽,他也成为继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塔西佗、马基雅维里等欧洲史家后的又一位史学大家。/p
p——英国历史学家 特雷弗罗普/p
p4.罗马政府是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p
p——史奠基人 威廉·麦克尼尔/p
p5.基地系列中对于银河帝国灭亡和重建的史实般的叙述,是脱胎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p
p——《银河帝国》作者阿西莫夫/p
p6.吉本始终不失为当代研究所不曾抛弃也不拟抛弃的18世纪历史家。/p
p——英国经济学家 弗里曼/p
p7.罗马帝国的进攻者,无论是军事还是宗教方面的,诸如哥特人、阿拉伯人或蒙古人、穆罕默德、成吉思汗或帖木尔,在书中都写得充实完整,颇有生气。/p
p——伦敦主教 米尔曼/p
p8.吉本作为启蒙时代之史家,较同时代人确更能以其文学修养增饰哲学思维,以及综合庞杂的史事。而他“所述罗马人事,与中华帝国也颇有不谋而合处。”/p
p——中国近代史学家 汪荣祖/p
p9.据说吉本的写作习惯是先打腹稿,把整段文章(可长达数页)在心里想好,用耳朵听过,一句句顺畅了满意了,才落笔,故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宛如大江涌流。/p
p——知名法学家 冯象/p
p10.吉本在许多细节和若干知识部门中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一点只意味着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自身不是生活在一个无所作为的世界里。但是在主要的问题上,他仍然是我们的跨越时代的老师。对于那些使他摆脱历史家的共同命运的明显特点,诸如伴随时代前进的大胆而准确的尺度,正确的眼光,周密的布局,审慎的判断与适时的怀疑,为自己始终如一的态度做出的堪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