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75
4.8折
¥
78
全新
库存36件
作者(德)恩斯特·柏石曼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8605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8941022
上书时间2024-03-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中国建筑学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靠前人。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柏石曼跨越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年,柏石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民国政府特聘柏石曼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系列三卷本、《中国建筑》等作品。
史良,1988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从事德语文学理论及文化学研究,已发表文章有《回忆的模仿》《文明拟态》《卡夫卡小说<诉讼>中的“罪”与“耻”》。
张希晅,柏林自由大学新闻传播学学士。
目录
引言
章岛屿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普陀山历史及其宗教意义
三岛屿简介
第二章普济寺
第三章法雨寺
一法雨寺历史
二设施介绍
三寺庙入口
四天王殿与两侧长廊
五玉佛殿
六大殿
七二十四孝
八御碑亭
九法堂
十配殿
十一法雨寺最北侧平台建筑群
第四章庙中与岛内的宗教生活
一船员的祭典
二一位中国女富翁的祭礼
三一位僧人的日常工作
四僧人膳食
五作者日记节选
第五章佛顶寺
一天王殿
二大殿
三大悲楼
四八十四大悲像
第六章墓与碑文
一僧人墓
二风水
三石刻
第七章返乡
日记节选
译后记
主编推荐
本书记录了建筑学家柏石曼在普陀山的游历过程,包含了200余幅珍贵的图片,不仅为我们穿梭回了晚清时的中国社会,更让我们得以了解百余年前一个西人眼中的中国宗教与建筑。对于我们回顾过去,并且在化的时代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彩内容
本书内容基于作者1906至1909年在中国游历期间实地考察的研究成果。作者访遍普陀山的各个寺庙,并将亲身经历和所探访到的事实材料用细腻真切的笔触叙述出来,向读者展现出普陀山各寺庙迥异的建筑风格与特点。除文字描述外,作者还在其间穿插了共112幅珍贵的普陀山照片,以及105张的测绘图。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与生动详细的文字描述共同勾勒出一副清晰完整的普陀山寺庙图景。本书*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并未止步于描述,而是从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文化视角出发进一步挖掘寺庙背后的文化精髓。通过阅读书籍、采访当地僧人,作者在文中嵌入了大量宗教、历史背景知识,对普陀山各异建筑的宗教和文化意义进行了*为生动的描述与诠释。
全书分七部分分别介绍了普陀山的概况、岛屿地理位置、宗教历史意义,并择取岛上*为的三座主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寺对中国典型的佛教寺庙建筑进行了*为详尽地接受,当中法雨寺又是重中之重。介绍中不仅涉及了寺庙中众多的殿堂的建筑特点、建筑中供奉的神像及其功效,还囊括了寺院中众多建筑要素如池塘、影壁、牌楼、匾额、石碑、栏杆、雕刻等等,细致入微的描述里并没有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蕴含着作者的思考。作者将这些观察与寺院中的宗教、日常生活习惯相联系,探究了岛上诸多墓碑、石刻的含义,并在其中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建筑奇迹进行比较,充分肯定了这些寺院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他认为“中国建筑中*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宗教观念。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那些建筑本身了。中国人*好的信念也都表现为这种宗教精神”。
在柏石曼眼里,那些古朴的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而且是关于时间的场所,是人们生活空间的记忆载体,是不会消亡的。它们的存在,使中华民族永远会在它们身上找到自己的文化记忆。这种将建筑特点与其文化内涵相结合的视野让本书不仅仅是建筑领域的宝典,更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绚丽火花。
媒体评论
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