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业竞争力研究:以广州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旅游业竞争力研究:以广州为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75 6.0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云新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5492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8470908

上书时间2024-03-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需求持续增长,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形式。庞大的旅游需求带来旅游供给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拉动和联动作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吸纳社会人员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许多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要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其产生的综合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各地开发旅游的热情高涨,纷纷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旅游交通、公共安全、卫生保障、生态环境、酒店餐饮等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接待和服务配套功能,提高旅游产业地位。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政策的支持使旅游业迎来了春天,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提升。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10月1日《旅游法》实施,使我国旅游业走向更加规范的发展之路。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科学旅游观”等新理念,鼓励开展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养老旅游,支持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施生态旅游。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促进我国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引发的区域旅游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大旅游产业系统之间的竞争。受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区经济社会背景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区域禀赋和基础条件差异很大,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以及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当多个旅游区域在同一市场出现时,就表现为区域旅游业的竞争。旅游业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成长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和比较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受到广泛关注,这也是本书开展研究的现实背景。
二、研究意义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关系民生的产业。旅游业经济带动性明显,且具有公益性特点。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民生事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广州是我国的重要城市,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收入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旅游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书以广州为例,探讨广州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旅游服务体系管理角度为提升广州旅游业竞争力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这些研究对广州具有实际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还是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理论的有益补充。
三、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开展旅游业竞争力研究。
1)文献研究法
本书研究整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归类、比较和分析,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对构建旅游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和确定评价指标起到指导作用。
2)比较研究法
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概念,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时,采用区域比较和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确定比较对象及比较要素,分析比较结果,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3)实证研究法
本书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首先利用经济学、旅游学及竞争力理论,综合提出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体系,将旅游竞争力基础理论用于广州以及其他区域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从竞争力比较中发现不足,探寻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实践服务。
第二节旅游业竞争力本质
一、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通过招徕、接待,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要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在性质上不同于一般经济产业,它具有经济性和文化性二重特性 傅云新 2011 旅游学概论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旅游业是经济性产业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旅行社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和餐饮业、旅游景区业、旅游交通运输业等各种地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服务方式不同的产业组成,这些产业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旅游者的物质与文化消费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旅游业是经济性产业,经济属性是它的根本性质。
首先,从旅游业的产业构成来看,旅游业涉及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提供这些服务的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因此,以它们为基础构成的旅游业也必须进行经济核算,并以获取经济收益为重要目的。
其次,从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交换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提供的旅游服务产品,在交换中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体现了一般商品的两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产业经济性的表现。旅游产品的生产受商品生产规律的制约,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经营、销售,都有物资、货币和劳动的投入,有价值的产生和增值;同时,旅游产品的交换也受商品交换规律的支配,经营者提供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导游、翻译等形式的服务产品,旅游者则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形式进行消费,同时向旅游经营者支付货币。
最后,从旅游产业的作用来看,旅游业在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增加政府税收;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振兴地方经济;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等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旅游业是文化性产业
从旅游者消费的角度来看,旅游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行为,旅游者欣赏山色水景、体验民俗风情、鉴赏文物古迹、品尝美味佳肴、感受友好氛围,都属于文化行为。通过旅游活动,旅游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磨炼意志、锻炼毅力,总而言之,获得了精神文化的享受。所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业具有文化性。
旅游业的文化性,要求其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应该是具有一定文化内涵、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能够使游客通过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领略到一种不同的文化,达到或超过旅游的期望值,从而获得最大满足。同时,只有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才能更多地吸引旅游者,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有助于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树立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扩大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二)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服务于旅游活动,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经济产业,也是具有经济属性的文化事业。旅游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旅游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旅游业也有综合性的特点。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有吃、住、行、游、购、娱的多种需要,为了满足游客的综合需要,就要由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些企业既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等,也有一些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旅行社、海关、公安、邮电、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文化教育机构等。据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统计分析,直接和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部门达30余个,涉及108个门类。按我国最新行业部门分类,旅游业主要涉及95个行业大类中的17个。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又分别属于若干相互独立的行业,但因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的这一业务关系纽带把它们结合到了一起,并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将更加突出。
认识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经营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由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共同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企业的失误都有可能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吸引,最终波及区域旅游业。因此,要做好旅游业管理,促进各行业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维护区域旅游业的形象。
2)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关联带动性
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性。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要求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吃得满意、住得舒适、游得畅快、玩得开心,这就要求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点,兴建旅游饭店,修造游乐设施,建造会议中心、展览馆、博物馆,构筑交通设施,完善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旅游活动的开展,使旅游业增加收入,促进了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景区业、旅游交通业等产业群体的发展壮大。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其他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诸多行业的共同发展,如农林业、加工业、商贸业、工艺美术、信息业、建筑业、园林、市政建设、金融保险等。研究表明,旅游业直接收入增加1元,社会的间接收入会增加4 3元,旅游业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岗位。可谓“一业兴,百业旺”。随着旅游者的需求由观光型向娱乐参与型、休闲度假型、享受购物型和特种类型旅游转变,旅游业的联动功能将更加显著,从而形成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又向第三产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样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3)旅游业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它的发展必然受到行业内外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其他经济部门对环境更具依赖性,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敏感性更显著。一方面,从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要依赖于其所拥有的一定规模和品质、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依赖于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设施系统和招徕、接待条件;依赖于旅游客源市场的成长,而客源市场的游客的数量、消费水平和消费频率,又依赖于客源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依赖于旅游业内部相互关联的行业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可能导致区域旅游业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从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说,许多条件的变化都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如自然地理因素中的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社会因素中的政局不稳、社会动乱、战争、恐怖活动、政策改变、国家关系变化、社会时尚变化等;经济因素中的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等。旅游业的强烈依赖性,使旅游业显得既敏感又脆弱。
4)旅游业经营管理具有服务性
旅游业既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也不以商品交换为主,它是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服务行业,服务性是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之一。旅游服务的使用价值是使旅游者在获得旅游产品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从而消除疲劳,愉悦身心,获得一种体验和经历。旅游服务是由旅游过程中各种服务组成的整体,包括代办服务、饭店服务、交通服务、导游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等。旅游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的,服务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正是旅游者的消费过程。旅游业的服务性要求旅游业必须重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5)旅游业具有时间的节律性
旅游业的节律性是指旅游业接待人数呈现出以年、月或周为单位的周期性波动,或出现其他非周期性的变化,即所谓的淡旺季差异,而引起的旅游业供给的变动。旅游业的节律性与旅游资源的节律性变化、社会节假日制度以及其他非周期性影响因素密切相关。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由于其所在的海拔、纬度、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引起自然旅游资源观赏价值的节律性变化。例如,北戴河等北方海滨旅游地盛夏游人如织,而隆冬游人罕至。在民俗旅游活动中,民族传统节庆和重大活动期间则往往形成旅游旺季,如西方的圣诞节期间,一些景点热闹非凡;广交会期间,广州的酒店供不应求。另外,旅游者的节假日安排,也是旅游业产生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从1999年开始延长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的假期,形成三个“黄金周”;2008年调整休假制度,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一劳动节形成小“黄金周”。从此,大小“黄金周”成为旅游旺季。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的非周期变化或突发性事件也会使旅游业表现出不规则的增强或衰退。例如,一个城市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或其他庆典活动期间,旅游人数会激

精彩内容
本书在对旅游竞争力本质、内涵、影响因素、测评体系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具备的发展条件,构建了一套测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测评比较了广州与靠前主要城市的旅游业竞争力、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广东省内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明确了广州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状况及其在全国及省内城市旅游业竞争力中的地位。在总结广州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广州旅游竞争力发展战略思路,并从政府、行业、企业各层面上提出提升广州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