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神:民间图像中的信仰幻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精神:民间图像中的信仰幻影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35 6.0折 5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泓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43480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7837196

上书时间2024-03-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龙: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第二章

 关公:忠义信精神的象征

第三章

 观音:悲天悯人的求善精神

第四章

 钟馗:驱邪逐魔精神的另类张扬

第五章

 门神:纳祥避灾的精神支撑

第六章

 天地全神:无处不在的情冲意向

第七章

 三皇三清:阿Q精神的远古版

第八章

 三元:一分为三的哲学精神

第九章

 地狱:惩恶扬善的公正精神

第十章

 鬼神:对正义世界的精神向往

第十一章

 和合: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

后记

内容摘要
    如果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么龙文化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如果说海峡两岸仍有隔阂,那么只要说一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两岸的同胞之情会瞬间激发甚至热泪盈眶;如果在世界华人圈中寻找一种很有凝聚力的动物,这种动物无疑就是龙。

     龙作为中国人一种独特的精神凝聚和文化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不但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打上了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也已渗透到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14万年前人类的精神需求

     龙图腾的诞生与远古人类的精神需求的出现密切相关,远古人类的精神需求造就了龙图腾,而龙图腾又丰富和发展了远古人类的精神需求。

     不仅当代中国人是为了精神追求而活着,早在14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中国人就有了精神需求。据央视靠前2003年4月7日报道,在对重庆奉节的14万年前古人类遗址文物的考证中,专家发现奉节出土的剑齿象牙刻、石鹗都有早期人类模仿自然人为加工的痕迹,它反映出生活在这里的我国古人类已经有了精神需求。

     在对石鹗的鉴定中,专家们发现了具有鸟类形象的标本,在其很好一侧有明显的人工打击痕迹,其好像眼睛的孔洞近似方形,周围也有打击疤痕。从眼的周围来看,它是有棱有角的,显然不是滴水形成的,而是外力造成。

     在我国的考古遗址中,曾多次发现过鹗的形象,很早的记录是5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制鹗鼎。而奉节石鹗的发现,说明人类在10多万年前就已经开始模仿动物形象了。

     在对剑齿象牙刻的鉴定中,专家们认为刻纹的线条直而深,曲形纹弧度大,应是人工刻画的,蹭得有规律,一排一排特别清晰。

     对比出土的世界上很早的刻画艺术品,奉节出土的14万年前剑齿象牙刻是单线条的,南非出土的7万多年前赭石刻画是多线条的,而西伯利亚出土的2万多年前猛犸雕像已经有了完整的形象。这是符合艺术演化规律的。它将把人类刻画艺术的萌芽时期大大向前推进。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培说:“过去我们认为人类精神需要,就是说精神文明出现得很晚,距今只有1万多年,可是随着我们对旧石器时代遗址里面各种遗物的研究,我们知道在50万年前人类就有了精神上的需要。这次的发现,初步地说这是人为的作品,我们中国在10~20万年前肯定会出现精神需要的产物。”

     从某种角度而言,远古人类留下来的一切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它寄托于物质实在而存在。所以,古人留下的文物,特别是古代艺术品,如龙图腾艺术品,已经成为我们考察中国古代人精神面貌的珍贵史料。

     ?龙的形状

     龙的形象是虚拟的,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可以说是无中生有。

     “龙”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谁也没有见到过,我们只能从古代绘画和艺术品中看到龙的形象。在商周的甲骨文、金文中有生动的象形字和见龙、祭龙的记录,商周时代铜器上的“蟠龙”,头有角、蛇身、鹰足,在先秦的青铜礼器中也有栩栩如生的造型,为马面蛇身的形态,可以说从有文字以来就有对龙的记载和崇拜。

     “龙”本是想象中的动物形象,它的形象也是经过千百年来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古书记载黄帝是“人首蛇身”,炎帝是“人身牛首”的传说。

     在我国古代书籍中有大量的有关龙的记载,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说文解字》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说文解字》中说“龙”是鳞虫之长,能细能巨,能长能短。这里对

     “龙”进行解释的同时,也描述了龙的形象和神奇,这是造字者对龙充满敬畏心理的反映。

     《北大荒经》:“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谓之龙。”这里可见很早就把龙当做有灵气的神物。

     从古人的各种描绘中,可以看出,龙的造型是牛的耳,鹿的脚,虎的掌,鹰的爪,蛇的体,鱼鳞身,口中还吐出须。它可以在天上飞,陆上跑,水中游,可以说海陆空的功能都集于一身。

     汉武梁祠中龙的画像,则是人头蛇身。到了明朝,龙的形象基本上和我们今天所见的“龙”一模一样了,那就是鹿角、虎眼、鹰爪、鱼鳞、蛇身、牛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龙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龙被想象成为一身具备各种动物之所长,成了一种神异之物。

     现实中,这种动物在中国找不到,世界上也没有。

     ?古人对龙的解释

     一种虚拟的东西,被描绘得神乎其神,这就是说它有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是精神的。那么龙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疏引正义》说“龙为岁星,岁星木也,木为青龙”,又说“天宫东方之星,尽为苍龙之宿”。龙王就是龙属,对其眷属而称王也。所以《大云请雨经》上说:“有一百八十五龙王,为兴风致雨之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流派,对龙的解释、研究和附会,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龙,被儒家奉为“仁兽”,作为帝王之象。

     道家的经典《抱朴子》记载,太上老君凭借青龙,上天入地,穿山涉水,龙是神仙的助手。

     佛教传入中国带来龙王、龙宫的传说,丰富了本土的龙信仰。传说中的四海龙王有东海敖广、南海敖钦、北海敖顺、

     P2-5

精彩内容
《中国精神――民间图像中的信仰幻影》由沈泓著,是笔者收藏研究的结晶,其中近200幅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年画、水陆画等是绝世仅存的孤品,为笔者收藏并抢先发售披露。走进中国古代神像世界,对于已经模糊和淡忘这些神像的现代人,有助于走进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深处,了解中华文化的奥妙无穷和博大精深,知道我们的精神之根脉所在。

 从这些代代相传的民间图像中,《中国精神――民间图像中的信仰幻影》由沈泓著,笔者试图观察洞悉中国古人精神世界的面貌,触摸感受中国古人精神领域跃动的脉搏。愿这观察和感受的愉悦,通过本书中的古老图像和文字,传递给所有阅读本书的读者,愿本书带你走进古人深邃、幽秘、玄远而奇妙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