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器铜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器铜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89 1.9折 150 全新

库存8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万辅彬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63825

出版时间2012-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0元

货号8089400

上书时间2024-03-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铜鼓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从文献上把握了铜鼓文化保护的脉络。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八个国家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对铜鼓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为我们保护铜鼓文化提供了田野基础。对已有的铜鼓文化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炼了好的经验。结合作者们亲身参与的案例,完整地提出了以“四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的理论。本书由万辅彬等著。

作者简介
蒋廷瑜,研究馆员。中国10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出版《古代铜鼓通论》等专著12部,发表论文80余篇。1990年被评为广西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万辅彬,1942年9月出生于安徽繁昌,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原副院长,《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广西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广西民族大学资深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专著10余种,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韦丹芳,1979年生,广西宜州人,壮族。2000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南方民族技术史和传统工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蒋英,男,1961年10月生,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暨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铜鼓音乐舞蹈文化。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布依族铜鼓“十二则”鼓乐研究》、《贵州高原上的神秘之音》、《贵州铜鼓及铜鼓音乐文化概述》等论文,出版《布依族铜鼓文化》、《大器铜鼓》(合著)等著作。2010年获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贵州仫佬族文化名片》科研项目,2011年获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高校实践研究》科研项目。2010年专著《布依族铜鼓文化》获第四届贵州省政府文艺二等奖。  廖明君,壮族,1978年就读于宜山县师范学校,1980-1984年在宜山县梅洞小学任教,1984-1991年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民族艺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西南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广西壮学会副秘书长。长期在广西各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艺术田野调查与研究,主要从事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主持《壮族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广西民族艺术概论》等八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在《民族文学研究》、《中国诗学》、《暨南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等发表了《壮族水崇拜与生殖崇拜》、《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祭祀对象及文化意蕴》等学术论文和考察报告五十余篇;出版《壮族生殖崇拜文化》、《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等多部学术著作。

目录

**章 导论第二章 铜鼓文化的重要性第三章 铜鼓文化现状第四章 铜鼓文化的保护研究第五章 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第六章 铜鼓文化保护放入建议和对策结束语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内容摘要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铜鼓又是娱神娱人的乐器,还是指挥军阵的响器……铜鼓是名副其实的“大器”。
20世纪后半叶,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铜鼓日渐式微。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复兴,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作者万辅彬等就这一主题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主要成果就是深入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铜鼓文化。
本书通过对国内外铜鼓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从文献上把握了铜鼓文化保护的脉络。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八个国家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对铜鼓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为我们保护铜鼓文化提供了田野基础。对已有的铜鼓文化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炼了好的经验。结合作者们亲身参与的案例,完整地提出了以“四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的理论。
《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重视、
支持和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士及广大读者都会欢迎此书。

主编推荐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通过对**外铜鼓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从文献上把握了铜鼓文化保护的脉络。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八个**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对铜鼓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为我们保护铜鼓文化提供了田野基础。对已有的铜鼓文化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炼了好的经验。结合作者们亲身参与的案例,完整地提出了以“四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的理论。本书由万辅彬等著。



精彩内容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铜鼓又是娱神娱人的乐器,还是指挥军阵的响器……铜鼓是名副其实的“大器”。

  20世纪后半叶,植根于农耕文化的铜鼓日渐式微。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复兴,铜鼓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本书作者就这一主题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主要成果就是深入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铜鼓文化。

  本书通过对国内外铜鼓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从文献上把握了铜鼓文化保护的脉络。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八个国家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对铜鼓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为我们保护铜鼓文化提供了田野基础。对已有的铜鼓文化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炼了好的经验。结合作者们亲身参与的案例,完整地提出了以“四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的理论。

  本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重视、支持和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士及广大读者都会欢迎此书。

媒体评论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神的祭器,类似于古代中原的铜鼎。《大器铜鼓(铜鼓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保护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铜鼓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从文献上把握了铜鼓文化保护的脉络。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的八个国家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对铜鼓文化的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为我们保护铜鼓文化提供了田野基础。对已有的铜鼓文化保护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分析,提炼了好的经验。结合作者们亲身参与的案例,完整地提出了以“四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的理论。本书由万辅彬等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