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新频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健康新频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78 6.0折 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跃龙主编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807292340

出版时间200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4165147

上书时间2024-03-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CHANNEL 1:康·息来了
1.全民运动知识大考核
2.常运动,睡眠好
3.动脑者,更要“动手动脚”
4.运动鞋,要给“足”重视
5.《功夫熊猫》前传之睡眠篇
6.解开压力的口袋
7.漂泊旅游,能否纾解压力
8.我的旅行我做主
9.心好肺好,谁还说四十不“火”
10.垂钓,如何让健康“上钩”
11.耐寒锻炼:一年之计始于秋
12.医生陪您忙装修

CHANNEL 2:食话实说
1.食用油,搭配着吃
2.炒菜,该不该先热油
3.天天吃肉,对肉到底懂多少
4.鱼的三味,三种原理和对策
5.天下谁人不“食菌”
6.适添辣味,给健康加分
7.食品,不以掉色论天然
8.隔夜剩菜,区别对待
9.淘“保”攻略
10.粗茶淡饭也相宜
11.我家的营养早餐店
12.天天喝奶,为何这样难

CHANNEL 3:一唬一席谈
1.“114”,高血压“即时通”
2.控制糖尿病的“三少一多”
3.乙肝:从1.2亿到9300万
4.结核病,悄悄地向您袭来
5.中风:下一个会是谁
6.心肌梗死,“灾难巨片”惊心动魄
7.走出抑郁
8.构建防火墙,远离“四大癌魔”

CHANNEL 4:热点疾病大讲堂
1.前列腺炎,关“键”就那么几个
2.女人,拒绝做“霉”婆
3.远离牙周病,牙齿一生平安
4.夏秋时节,胃肠易闹“洪灾”
5.四张网,网住过敏性鼻炎
6.颈椎,难以对付的“七节鞭”
7.腰椎间盘突出大PK
8.别让下肢静脉曲张这条“蚯蚓”爬上腿
9.流感,正对我们虎视眈眈
10.类风湿患者,不再做“迷途羔羊”
11.以螨制螨,哮喘、鼻炎断“根”初露曙光
12.脂肪肝:是慢性病,不是亚健康
13.口腔溃疡,拜拜!

CHANNEL 5:尴尬有约
1.“周围铁丝网,中间溜冰场”特约之秃顶
2.“尼斯湖水怪”特约之多汗
3.“脱不掉的毛衣裤”特约之女性多毛
4.“长不大的尿裤子”特约之女性尿失禁
5.“恨、怨、想,痒痒痒”特约之私处瘙痒
6.“能站就不坐着”特约之痔疮
7.“臭屁王”特约之胃肠胀气
8.“煤气炉”特约之口臭
9.“狐狸精”特约之腋臭
10.“香港脚”特约之脚臭
11.“梦中吼三吼,地球都要抖三抖”特约之打鼾

CHANNEL 6:零点1+1
1.性交流,交流什么
2.男女性敏感区会改变
3.一夜情,满足浪漫的游戏
4.性爱中,闭上眼睛的滋味
5.性虐待还是性快感的宣泄
6.对性生活感到恐惧的人
7.男人的八个性秘密
8.盲目壮阳,祸害双方
9.做爱,男人喊“痛”不是罪
10.女人的“早泄”
11.她们为什么没有性高潮

内容摘要
CHANNEL 1:康·息来了
  1.全民运动知识大考核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地球人都知道。可是您的运动方式对吗?运动量够吗?说不准了吧?不如我们来个全民运动知识大考核,一次性“打破沙锅问到底”。
  基础篇
  1.每周至少需要运动几次?
  A.三次
  B.五次
  C.天天运动
  2.每次运动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A.1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或以上
  3.最好的运动形式是哪种?
  A.有氧运动(慢跑、太极之类)
  B.力量训练(哑铃、举重之类)
  C.竞赛类运动(踢足球、打篮球等)
  4.怎样才算运动量够了?
  A.出了很多汗
  B.心跳得很快
  C.感觉累死了
  5.运动喝什么饮料好?什么时候喝?
  A.喝水就行了,渴了就喝
  B.喝运动饮料才好,运动完就喝
  c.电解质饮料,运动前后都得喝
  6.运动前后要特别吃些什么吗?
  A.不吃,空腹运动可以消耗脂肪,减肥
  B.运动完了再吃,而且要好好吃一顿,不然怎么补得回来?
  C.运动前还是得吃一点,不然会饿晕的
  怎么样,题目回答得顺利吗?是否信心十足?那就看看参考答案,给自己打个分。
  参考答案:
  1.运动可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但必须持之以恒,每周锻炼3~5次,每天累积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每周运动少于3次,基本可以说是没效的。最好能每天都进行运动。
  2.同前所述,每天的运动时间累积起来应该不少于30分钟。这和以前要求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是不同的。因为,1次运动30分钟与分3次、每次运动10分钟的健康效益差不多。
  当然,运动强度弱的话就要运动久一点,譬如说走路这种不剧烈的运动最不会造成运动伤害,最好一天走60分钟。
  3.在所有运动项目中,有氧运动最利于人们的健康。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力量训练。毕竟跑、跳、投掷需要肌肉力量,举胳膊、抬腿、骑车,以及上街买菜提东西、做家务等,都需要肌肉力量来完成。人若肌肉无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很难有高质量的生活。
  至于竞赛类的运动,能带给人许多乐趣,更不应被舍弃。不过,竞赛类运动比较容易使人受伤,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别因运动和爱好落下一身病痛。
  4.我们常以心率来衡量运动量够不够。这里有个“适宜强度”,即依据年龄确定运动时的有效心率:20~40岁的人运动心率应为140~160次/分,41~60岁的人运动心率应为120~140次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心率应保持在100~120次份。
  个人感觉累不累,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运动的反应也不同。如果觉得一点也不累,那么,运动量应该是不够的。但如果觉得很累了,就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
  5.在运动前和运动中合理补液,有助于降低运动中的心率,降低体温,保持血浆容量,提高运动能力。如果大量出汗后不及时补液,则会造成脱水。
  运动前补液对预防运动中脱水有益,补水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一般在运动前2小时饮水400~500毫升。
  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可补液150~300毫升,如果运动中大量出汗,宜选用低渗透压或等渗透压饮料(如生理盐水)。
  运动后补液也应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补液量取决于出汗量,及时补液有利于恢复。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36小时内均不宜饮用含乙醇或咖啡因的饮料。
  6.既不宜空腹运动,也不能饱腹运动。
  一些人刻意选择空腹运动,以为这样可以减肥,结果,锻炼时体内血糖降低,导致头晕眼花,体力不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更不能空腹锻炼。
  为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运动前可饮适量糖水或吃点易消化、含糖多的食物,如水果、牛奶等。
  但是,在运动前吃多少东西,取决于个人感受。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都不同,这些差异只能自己去体会、感觉,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晨练时,补充的食物以正常食物量的30%~50%为宜。
  饱腹后运动,不仅容易腹痛,还会造成消化不良。所以,运动应该在饭后1.5~2小时进行,运动结束后30—45分钟再进餐。
  功效篇
  当你想达到左边的功效时,你会选择右边的哪种方式?
  减肥 快走、慢跑
  健美 瑜伽
  健脑 力量训练
  减压 网球、羽毛球等竞技类运动
  改善睡眠 太极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游泳
  每个人的运动都会带有一定的目的。
  年轻女孩大多是为了减肥、保持身材,而男士也许就是为了练肌肉、健美,中老年人更多的是为了改善睡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1.为减肥而运动。
  仰卧起坐减腹部,下蹲、跳楼梯减腿……这是不少女孩的选择。
  然而,她们最后可能不仅没有把想减的部位减下来,反而越减越“肥”(肌肉变粗壮了)。
  其实,减肥的最佳运动方式应该是有氧运动,因为只有通过有氧代谢供能的有氧运动,才能够消耗脂肪。
  但一定要注意“有氧”哦!也就是说,运动要在空气流通、氧气充足的地方进行。运动的强度也不应太大,不然无法持续较长时间,机体也就无法进行有氧代谢,消耗脂肪。
  另外,有不少人以仰卧起坐的方式练腹肌。对于这类运动,我们不再以“有氧”或“无氧”来划分,而是将它们归类到“力量训练”中,相当于男性手握哑铃练肌肉一样,腹肌会越练越健壮,根本没有办法练出“水蛇腰”。同样的道理,下蹲、跳楼梯也是没有办法减腿的。
  2.为健美而运动。
  哑铃给我强有力的臂膀,俯卧撑给我宽阔的胸膛……这大概是男人都想要的“自身资本”吧!
  增强肌肉力量有很多方法。
  例如徒手练习,无须使用什么器具,如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扩胸、脚尖跳等。另外,快走、跑步、跳绳、跳健身操、登山、打球等运动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也可以使用一些器具,如哑铃、实心球、沙袋、沙绑腿和皮条等,可增加阻力和负重,提高各种增强关节肌肉力量的动作难度。也可在教练指导下使用各种力量练习器,如健身房中的杠铃、力量练习器、等速力量练习器等,每周练习2~3次即可。
  3.为健脑、减压、改善睡眠而运动。
  现代人工作、学习的压力都非常大,经常让人有种脑部缺氧、昏昏沉沉的感觉。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这些症状,并健脑、减压、改善睡眠。
  首选运动还是有氧运动。另外,工作期间,善于利用一些空当,随时做一下运动,既可改善脑部因长时间工作而缺氧的状况,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提神醒脑。例如用手做几下后颈部和头面部的自我按摩,然后做一下头颈部各个方向的活动,但要注意,动作要舒缓,忌猛然扭动或用力过猛。还可以做些慢慢扭扭腰、摇摇臀部的动作。
  除此之外,可以试试棋琴书画、摄影垂钓、观赛赏戏,甚至做女工等活动。若能坚持参与并乐在其中,也会有助于健脑益智。
  一定要注意的是,有些年轻人把竞赛运动当成减轻精神压力的一种方式,但竞赛运动每周不要超过5次,每次不要超过1个小时,如果不小心受伤,一定要接受治疗,痊愈后才能继续。
  4.为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而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着许多中老年人生命的疾病,如果能正确运动,达到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预防疾病的效果,就真的是延年益寿了。
  要注意的是,中老年人在选择运动时,应该以快步走、慢跑、太极之类运动量较小,但持续时间可以较长的有氧运动为主。同时最好加上一些肌肉的牵引练习,以增加柔韧性;适量的力量训练,可以为运动提供力量储备。
  但是,若已经是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则必须在运动前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运动试验,看看是否适合运动,并找出运动的安全值。通常医生会以“靶心率”作为运动的标准,超出这个范围,就有危险性。
  说三道四篇
  1.什么是有氧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能量供应,而身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可分为无氧糖酵解代谢和有氧代谢。前者不需要氧,是运动早期(约前2分钟)的主要能量来源;在运动2分钟后,能量的主要来源则要靠有氧代谢了。
  有氧运动是指那些以增强人体吸入、输送以及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久性运动。这类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有节奏”,并且应是接近于全身性的运动。因此,我们提倡有氧运动,要求运动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因为时间短的话,不是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但是,如果运动强度大,机体吸入的氧量不能完全、持续满足运动所需,这时机体就会靠无氧代谢获得能量,同时有氧代谢系统也会继续供能。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机体产生的乳酸会较多,人运动后感觉会更疲惫。
  常见的有氧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游泳、滑冰、滑雪、跳绳、划船、骑自行车、跳健身操(舞)、瑜伽等。
  2.哪种饮料好?
  运动量和出汗量都不大时,饮料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定。如果出汗量很大,就要特别强调补钠,没有添加钠的饮品不适于大量出汗时补液所用。另外,剧烈运动伴随大量出汗时,除了注意补钠以外,还应该饮用含有一定浓度的糖的饮料,这样可以为运动快速提供一些能源物质。
  3.老年人不适宜做倒行运动。
  我们常看见很多老年人进行倒行运动,其实,倒行运动是不适合老年人的。
  65岁以后,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开始急剧下降,反应较慢,肢体不灵活,容易跌倒;老年人常患有颈椎病和动脉硬化,若在倒行时转头向后看,容易诱发头晕甚至昏厥、跌倒;倒行缺乏眼睛的密切配合,动作不易协调,稳定性差,路面稍有不平或磕碰_二下,都有可能跌倒。
  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不慎跌倒的话,轻则骨折,重则有生命危险。因为人在跌倒时,如果向前摔,手还可以先着地帮助缓冲,降低危险。如果仰着往后跌倒的话,手就无法进行自我保护了。
  如果是臀部先着地,有可能出现腰椎、尾骨损伤;如果是头部先着地,则有可能导致颅内血肿。
  ……

媒体评论
CHANNEL 1:康·息来了
  1.全民运动知识大考核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地球人都知道。可是您的运动方式对吗?运动量够吗?说不准了吧?不如我们来个全民运动知识大考核,一次性“打破沙锅问到底”。
基础篇
  1.每周至少需要运动几次?
  A.三次
  B.五次
  C.天天运动
  2.每次运动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A.1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或以上
  3.最好的运动形式是哪种?
  A.有氧运动(慢跑、太极之类)
  B.力量训练(哑铃、举重之类)
  C.竞赛类运动(踢足球、打篮球等)
  4.怎样才算运动量够了?
  A.出了很多汗
  B.心跳得很快
  C.感觉累死了
  5.运动喝什么饮料好?什么时候喝?
  A.喝水就行了,渴了就喝
  B.喝运动饮料才好,运动完就喝
  c.电解质饮料,运动前后都得喝
  6.运动前后要特别吃些什么吗?
  A.不吃,空腹运动可以消耗脂肪,减肥
  B.运动完了再吃,而且要好好吃一顿,不然怎么补得回来?
  C.运动前还是得吃一点,不然会饿晕的
  怎么样,题目回答得顺利吗?是否信心十足?那就看看参考答案,给自己打个分。
  参考答案:
  1.运动可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但必须持之以恒,每周锻炼3~5次,每天累积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每周运动少于3次,基本可以说是没效的。最好能每天都进行运动。
  2.同前所述,每天的运动时间累积起来应该不少于30分钟。这和以前要求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是不同的。因为,1次运动30分钟与分3次、每次运动10分钟的健康效益差不多。
  当然,运动强度弱的话就要运动久一点,譬如说走路这种不剧烈的运动最不会造成运动伤害,最好一天走60分钟。
  3.在所有运动项目中,有氧运动最利于人们的健康。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力量训练。毕竟跑、跳、投掷需要肌肉力量,举胳膊、抬腿、骑车,以及上街买菜提东西、做家务等,都需要肌肉力量来完成。人若肌肉无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很难有高质量的生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