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论稿集/经议红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楼论稿集/经议红楼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经义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40074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0980706

上书时间2024-03-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经义,男,生于1981年,四川绵阳人。红学研究专家,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巴中市红楼梦学会顾问。现任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所所长。现已出版《中国红学概论》《红楼文化基因探秘》《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从红学到管理学》等专著8部,发表红学论文50余篇、研究著述300余万字。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主持研究国家、省厅级课题6项。曾获得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四川省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四川省赛二等奖、四川省高职研究中心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目录
史论
  红学研究的格局与意义
  红楼人物评论的模式与构架
  林黛玉评论史略
  薛宝钗评论史略
  王熙凤评论史略
  如何评价红学家周汝昌
  《红楼梦》与王国维之死
  是谁颠倒了红楼
  “葬花吟”的名称演变
  红楼世界的三层现象
  平心论心武
  ——简析《刘心武续红楼梦》
文 论
  “红楼梦”书名的文化解析
  《红楼梦》与儒家文化
  《红楼梦》与墨家文化
  《红楼梦》与道家文化
  《红楼梦》与文化基因
  论红楼开篇的叙事艺术
  ——兼谈《红楼梦》的三层读法
  论《红楼梦》的“三层读法”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用的传播方法与技巧
  曹雪芹笔下的还泪艺术
  红楼宝黛钗的内涵之谜
  小议荣国府的八处庄地
  林黛玉的自我与王熙凤的无我
  《红楼梦》中“肮脏”的启示
人论
  贾宝玉心中的“书”
  贾宝玉的现实意义
  林黛玉的嘴与心
  王熙凤的语言
  薛姨妈的心计
  刘姥姥的人际
  贾雨村的时机
  妙玉的茶道
  门子的失误
  贾环的委屈
  贾母的回忆
  贾瑞的情欲
  王一帖的荒唐言
  王熙凤与秦可卿的关系
理论
  从控制职能的丧失看贾府的衰败
  贾府人力资源的构架与管理
  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看领导的职能
  从贾探春兴利除弊看管理的创新职能
  《红楼梦》作为人文素养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研究
言论
  为《红楼茶事》序言
  为《红学三十年论著选读》序言
  为《情续红楼》序言
  为《红楼梦的职场人生》序言
  我与巴中的红楼情缘
跋:《红楼论稿集》渐悟典例拾零

内容摘要

 

红学研究的格局与意义

如果我们把乾隆甲成年(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看作是红学形成与发展的原点,那么到如今红学研究已历260个春夏秋冬了。这是一段漫长的岁月,红学研究也在这段光阴中穿过梨花春雨,迈过阴霾沟壑,有过阳光明媚,也有过乌烟瘴气。虽然唇枪剑,笔墨官司至今无有竟时,但是谁也撼动不了它在中国学术之林的这份尊荣,百年红学可谓风光无限。260次风刀霜剑的轮回竟然丝毫没有泯灭它的光芒,反而成就了.霜叶于二月花。我们在惊诧之余定会沉思:红学的研究格局是什么?其意义究竟何在?在红学史上,大规模的红学讨论不止一次.例如1954年至1955年由李希凡、蓝翎引发的《红楼梦》大讨论;1976文化大革命浩劫结束后的红学反思;2005年由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导致的红学论战,等等。在每一轮沉思中都有大量的专著和文章问世,然而归纳总结众位学者的论述,不外乎两类。第一,综述性的红学研究与总结;第二,红学未来发展方向性的探究与展望。学者们在这两个方面的探寻上可谓硕果累累,然而越研究越糊涂的魔咒似乎永远挥之不去。万箭齐发的研究阵势,最终仍然归于众说纷纭和一家之言的宿命。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当我们综述《红楼梦》研究从而探寻红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时,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要看清当下红学研究的格局与找到红学研究的意义。当我们积蓄力量整装待发去寻求红学研究的意义时,可能有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首先要定义什么是红学,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更精细地找到红学的意义。然而笔者认为,如果以定义什么是红学为切人口的话,迈开第一步后就坠人深渊了。1982年周汝昌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什么是红学》一文,引发的争论一直延续到30多年后的今天,论辩与商榷仍持续不断。由此可见,无论是红学泰斗的红学界定,还是一般研究者的红学界定都无法统一,只好暂时求同存异了!

既然如此,探究红学的意义应该站在一个什么角度上才能相对科学和全面呢?笔者认为应该站在现实存在的基础上。所谓现实存在,是指《红楼梦》研究以及一切与《红楼梦》相关的研究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存在即有存在的道理,无论学术理念一致不一致,也无论观点相同不相同,都不能否认它现实存在的事实,只有承认存在才能认识其中的道理。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了:以现实存在为基础去探寻存在的意义,就不能笼而统之地一概而论,因为现实中的存在可能是一堆七零八碎自由自在的片断,所以探究的第一步就必须对现实存在分门别类。260年的红学研究虽然浩瀚无边,但是其中仍然有迹可循,所以将其分门别类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

纵观两百余年的红学研究,虽然各个派别在学说观点、思想理念、研究方法上各有异同,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整个状况看似复杂万分,但是稍加清理就会发现,红学研究的格局是以模块呈现的,而且这种模块的边界始终明晰。红学研究中的模块有一大特点:它不会因为时代、观念、理论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时间的累积,红学研究模块的变化不外乎越来越充实丰盈而已。有了这一点根基,我们再探究红学的意义就不难了。

当下的红学研究有四大模块。第一是以《红楼梦》为本的“内核模块。所谓内核,就是把《红楼梦》真正放在一部纯小说的本位上展开研究,分析它的语言,欣赏它的诗词,解析它的结构,剖析它的人物,分辨它的思想。这是作为小说的《红楼梦》所具有的原始价值,也可以说这是一切红学研究的原始根基。第二是以《红楼梦》为原点展开对中华文化的梳理与辨识的外延模块。所谓外延,就是将《红楼梦》置于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以此去透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人性等。在现实存在的红学现象中,研究《红楼梦》所涉及的中医、民俗、园林、美食、礼仪、哲学等,都属于外延模块。第三是以更好、更深入、更精细、更准确地研究《红楼梦》为目.....



精彩内容
《红楼论稿集》为红学研究和普及读物。

 《红楼论稿集》分为史论、文论、人论、理论、言论五个部分。史论篇以红学史为背景,论述了当今红学研究的构架以及人物评论模式。文论篇以中华文化为背景,阐释了红楼文本中的文化现象。人论篇以红楼人物为对象,分析了他们的性情与特点。理论篇以红楼故事为案例,诠释了现代管理学中的职能。言论篇收录了作者为多部红学书籍作的序言。

 《红楼论稿集》行文深入浅出,兼具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红楼论稿集》为再版。本次再版对初版进行了个别修订,并将装帧形式由精装改为平装,按系列化原则进行了重新设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