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模作样:浪迹文坛三十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装模作样:浪迹文坛三十年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77 6.0折 3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石山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04318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7894723

上书时间2024-03-0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缘起

 章 从小就会装模作样

 一个不怎么聪明也不太笨的孩子

 这么一个地方

 这么一个家

 我的婚姻

 越装越像样子

 第二章 不嫌丢脸不害羞

 偷妈钱

 偷馍馍

 “三只手”

 偷了辆自行车

 偷了个鞋拔子

 偷个芭乐给外孙

 第三章 要见点世面

 太原?大同?德州

 山西大学

 电影文学剧本学习班

 文学讲习所第五期

 第四章 要受点磨难

 一次帮助会

 遣返

 “你个狗崽子!”

 惊心动魄的一夜

 “恶攻”事件”

 在“清污”中

 第五章 要有点“二杆子”劲儿

 “往沟里开,往崖上撞!”

 “说大人,则藐之”

 一场小风波

 批评太原市政府

 第六章 拉开架势做学问

 《李健吾传》

 《徐志摩传》

 《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

 第七章 “文坛刀客”种种

 愉快的批评

 恐惧的批评

 厌恶的批评

 友情的批评

 第八章 暮年演讲动江关

 口才呱呱叫

 《民国知识女性的婚恋认同》

 《且将诗韵伴此生》

 《像青年一样敬佩胡适》

 效果怎么样

 第九章 装成了读书人

 买书之初

 求全责备

 书衣文字

 小书房到大书房

 第十章 新时期,旧文人

 喜欢美女

 爱叹老嗟贫

 爱钻牛角尖

 爱写信

 爱写毛笔字

 第十一章 几点人生感悟

 没人会将就你

 轻骑突进

 要有让人讪笑的地方

 不要太看重自己

 垃圾车定律

 什么时候,都要精精神神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附录

 黄裳:一个文化界的打桩模子

 富而有道的刘富道

内容摘要
    章 从小就会装模作样

     自从有了外孙以后,我开始注意小孩子的成长,并时时将他的成长与我的成长作比较,也可以说是一种研究。

     我有一儿一女,按说在他们小的时候,也可以做这样的研究,可惜的是,他俩小的时候,跟着妈妈在农村,离我教书的地方有五六百里之遥,待到将他俩和他俩的妈妈接来与我同住的时候,他俩都已上了小学,也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下面是我《日记》上的一件事,时间是二??七年夏季某日。

     小家伙要上幼儿园了,女儿带他过来,让姥姥给缝制小被子小褥子。话是这么说,实际的活儿很简单,小被子小褥子的面子或说是套子,是从幼儿园领回的,他奶奶把芯儿已经缝好了,姥姥只需在这些面子或套子的外面绣上他的名字就行了。

     外孙学名叫董哲西,绣三个字太麻烦,家里几个人一商量,决定还是绣他的乳名皮皮二字为好。女儿在电脑上打出这两个字,姥姥要用复写纸描上去,我见了,说,还是我来写空心字吧。一会儿工夫,便在这些套子的右下角上写好了。平日不写空心字,总是掌握不好,几个皮字都是很后一撇伸得长了些。

     就这样吧,我自嘲地说。

     姥姥拿走,去缝纫机上轧。

     缝纫机在西阳台上放着,皮皮跟过去了,不一会儿,那边传来姥姥的笑声。我在书房问笑什么,姥姥领着皮皮进来了,笑着说,你看,皮皮看了你写的这个皮字,就摆了个皮字。皮皮,给姥爷摆个看看。皮皮也不害羞,小脑袋一歪,右臂下垂,右腿朝右弯曲,身子略略下蹲,左臂朝左伸出又勾回,左腿朝左尽量地伸开。

     活脱脱一个韩体的皮字!

     我也由不得笑了。

     小家伙不足三岁,就有这个机灵劲儿。

     过后,由不得就想到,我在这个年龄,会有这样的形体语言吗?

     我原先的名字叫“安远”,小时候大人叫我“安安”,那个安字,若用形体来表示,该是也像皮皮这样脑袋一歪,两臂向两侧平伸再弯回来,身子下蹲,两腿交叉起来就是了。可是,我从不记得小时候做过这样的动作。倘若做过,就是我不记得了,成年后大人也会说说的。

     我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一个不怎么聪明也还不笨的孩子

     父母去世多年了,没法问;连大我两岁的哥哥也去世了。想来想去,总的感觉,是个不怎么聪明,也不能说多笨,却爱装模作样的孩子。

     这么说的一个理论根据是,太聪明的孩子用不着装模作样,太笨的孩子,不会装模作样。会装模作样,总是有这个必要,又能装得成样子。

     这就要说到记忆中的两件事了。

     先说件。

     真不好意思说出口。该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拧螺丝”吧。

     我家在晋南的一个镇子上,叫韩家场。后巷东头路南,有户人家,是我们的本家,自然也姓韩了。家里就老两口,男的高大威武,女的小巧玲珑,两人年龄相差,当在十几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男的五十多岁,女的也就四十岁出头。别看岁数不大,辈分蛮高,是我的老爷爷辈。我爷爷给他们分别叫五叔五婶,我呢,就叫五老爷五老奶了。 五老奶的奶字,是按通行的叫法写的,在我们那儿叫□。

     这个□字,不是我的创造,是看李健吾先生的文章时记住的。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的《李健吾散文集》里,收有一篇《桃花园里出新境》,记述作者回到老家的情景。文中提到他的二奶奶,就写作二□,且特意在文后加了个小注:“即二祖母。□,nvo,运城方言。”我老家离运城不足百里,运城方言也即是我老家的方言。

     这里我所以不厌其烦地把这个字的读音说明,是因为,后面还会不时地出现叫“奶”的情形,读者先生千万别以为我多么的文明,小小年纪且家在晋南农村,叫出的声儿竟跟北京城里的人一模一样。

     就是那个爷字,也不是通常的叫法,是ya这么个音。爸字呢,更绝,是dia,接近爹字的音。只有妈字,叫的声音,跟时下全国幼儿园的小朋友叫得一样字正腔圆,清脆可爱。

     再要说明的是,我们那儿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起来都是单音,没有叠音这一说。只有爷字可用叠音,只是那意思又全变了,轻点说,相当于“佛爷”,重点说就成了一个惊叹词,相当于文明用语里的“哎呀”。

     下面的记述中,提到称呼时,多用通常的名称,这样便于理解文义。再就是,造字注音太麻烦。不是说我一会儿村俗了,一会儿又文明了。

     说到哪儿了?噢,拧螺丝。

     这个五老爷,年轻的时候像是在外面做过事,冬天一袭棉长袍,还戴着高高的皮帽子,棕红色,形状跟我长大后看《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戴的那种帽子差不了多少。平日咳嗽气短,又离不开水烟。一手端着白铜烟袋,一手拿着纸煤儿,要吸了,噗地一声,把纸煤儿吹着,凑在装烟丝的铜帽儿上,噙住长长的烟管,呼噜呼噜地吸起来。

     P4-6

精彩内容
《装模作样(浪迹文坛三十年)》以对话性的语言,简洁、幽默的讲述了韩石山先生的人生重要经历,可简称“事辑”,带有一个共同的性质:这些事儿都是要有点装模作样的劲儿才能做出来。例如,四十岁后装模作样的搞学术,想象在年老时与妻子提前练习推轮椅,作为很后一次装模作样等。《装模作样(浪迹文坛三十年)》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以自嘲的笔调写出,既显一己之性情,又见时代之风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