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绩效评价导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府绩效评价导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73 6.0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方辉,卢扬帆,张兴编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0454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317835

上书时间2024-03-0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郑方辉,湖南邵东人,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法治评价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财政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绩效管理顾问,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省级政府、人大、省委专项委托的一系列重要课题。获有第二届、第三届及第五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体系   第三章  政府绩效评价结构体系                        第四章  政府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第五章  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                         第六章   政府整体绩效评价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评价源于西方,至今逾百年历史。作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执行力。夯实政治信任和公信力的价值工具,政府绩效评价既是政府管理创新的产物,又推动了政府创新管理和体制改革,并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城。尽管迄今为止,学界对于政府绩效评价的内涵理解迥异,各国及各地的实践模式亦差异明显,但不可否认,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全球兴起的以“评估国家”来代替“管制国家”的改革浪潮,印证了“没有评价,就不能管理”的经典论述。本书基于作者十几年来在此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证实践的积累与思考,尝试为公共管理研究生、本科学生教学提供一部可选择的参考读物。

第一节政府绩效评价概念简述

一、政府绩效评价概念内涵

“绩效”源自于英文“Performance”,意为“履行”“执行”“表现”“行为”等意,可引中为“成就”“业绩”“成果”等。3绩效的概念源自投资项目管理,后延仲至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等领域。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开始使用“绩效”,形成“政府绩效”概念。所谓政府绩效,也称为“国家生产力”“公共生产力”“政府业绩”等,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效率、效果、效益和效能,亦是政府在行使其职能、实施其意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一般而言,政府绩效评价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特定政府的投入、过程、产出和影响的测量和评判活动。

审视历史,学术界对绩效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克莱伦斯·雷德和赫伯特·西蒙合著的《政府工作衡量—行政管理评价标准的调查》被认为是“开山之作”,但系统性研究则是启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政府组织、行为及目标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有关“政府绩效”概念界定始终存在着争论。谢尔登·西尔弗和马蒂·卢斯特指出,“绩效评价是一个适用于为评价政府活动、增强为进展和结果负责的一切有系统的努力的术语”。’菲利普·J.库珀认为,政府绩效评价是一种市场责任机制,具体而言:一是“经济学的效率假设”;二是“采取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式”;三是“按投人和产出的模式来确定绩效标准,注意对产出的评价”;四是“以顾客满意为基础来定义市场责任机制”,这种定义实质上将公民视为消费者。Donald Moymihan从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认为政府绩效评价是“一个通过战略计划与绩效测量生成绩效信息的系统”,绩效信息与决策过程关联密切,评价旨在改善政府决策和管理能力。这一定义区分了绩效信息(评价结果)与政府决策(结果应用),因为后者可能是“政治性”的。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及组织也对政府绩效评价有了更实证性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美国会计总署率先建立以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为主体的“3E”结构,被公认为政府绩效结构的典型范式,之后加入公平性(Equity),形成所谓“4E”要素结构,并成为“分析绩效的最好出发点,因为它们是建立在一个相当清楚的模式之上,并且这个模式是可以被用来测评的”。“1983年公布的《英国国家审计法》将政府绩效审计(或评价)定义为:“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效率和效果(3E)情况”。1993年,美国《国家绩效评论》把政府绩效评价界定为:政府官员对结果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负责;1997年出版的《美国标杆管理研究报告》将政府绩效评价定义为:“评价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包括资源转化为物品和服务(输出)的效率、输出的质量(提供给顾客的效果,顾客满意程度)和结果(与所望目的相比项目活动的后果)、政府在对项目目标特定贡献方面运作的有效性等信息”。

……




精彩内容
作为全国知名咨询品牌及民间智库,中心以“评价主体独立、理论体系完善、方法流程规范、评价结果公开”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中:始于2007年她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被中央主流媒体及学界称之为“破冰之举”及“广东试验”,在2017年南洋理工大学对中国内地11家知名评价机构(项目)再评估中位居榜首,而源于2014年推动省级人大作为评价主体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活动,被视为“开全国先河”。

媒体评论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评价源于西方,至今逾百年历史。作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执行力、夯实政治信任和公信力的价值工具,政府绩效评价既是政府管理创新的产物,又推动了政府创新管理和体制改革,并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尽管迄今为止,学界对于政府绩效评价的内涵理解迥异,各国及各地的实践模式亦差异明显,但不可否认,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 兴起的以“评估 ”来代替“管制 ”的改革浪潮,印证了“没有评价,就不能管理”的经典论述。本书基于作者十几年来在此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证实践的积累与思考,尝试为公共管理研究生、本科学生教学提供一部可选择的参考读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