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
  •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可思议的科学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56 6.0折 5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鬼谷藏龙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18991693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11675459

上书时间2024-03-0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鬼谷藏龙 原名唐骋,笔名鬼谷藏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很好创新中心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B站账号“芳斯塔芙”,B站2019、2020年百大UP主。 从2014年起从事关于神经科学、基因编辑、科学史和古生物领域的科普,致力于为学术界与大众架起桥梁,扩大中文世界的科普作品的受众,让大众了解科学家,了解学术运作规律,了解前沿科学理论。撰写了科普文章100余篇,参与编写科普书籍《大脑的奥秘》,翻译科普书籍《科学速读脑内新世界》。 "

目录
 part 1  生命科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章  双螺旋开启生命科学时代 章  单挑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三章  探秘人类嵌合体现象 第四章  克隆风云录 第五章  iPSC发展史:当你谈干细胞时,会谈到什么? 第六章  神经操控的研究史 第七章  基因编辑 part 2  世界生物实验室的科研突破 第八章  操控小鼠猎杀模式 第九章  辅助生殖技术能拯救濒危动物吗? 第十章  基因编辑技术新用场,这次是敲除染色体 第十一章  修修补补,动物器官一样用? 第十二章  基因编辑与脱靶逸事 第十三章  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为什么不一样? 第十四章  绿色荧光蛋白的前世今生 第十五章  中国科学家孤雄小鼠震惊世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双螺旋开启生命科学时代 如果让我说,现代生命科学是从何时开始的,那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在二十世纪中叶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的那一刻。” 然而诡谲的是,最早打开新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两个门外汉。 1947年,剑桥大学迎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作弗朗西斯·克里克。 坦白讲,三十一岁的克里克当时的处境有些尴尬。大部分科学家在这个年纪已经有所建树了,但由于克里克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所以他一直默默无闻。他原本在伦敦大学学习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被迫中断攻读博士的学业,当时整个英国危在旦夕,自然也顾不上搞学术了。 而克里克作为高才生,也必须响应国家征召,从事一些对国家安全有利的工作,于是他就稀里糊涂地被调到了隶属于军队的某个研究部门研究水雷,这份工作克里克完成得相当不错,据说经过他改进的水雷对德国的军舰会更加敏感,也更难清扫一些。 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军队的预算当然也随之停止,于是克里克又失业了。好在英国政府还算厚道,没有忘了他在战争中的功劳,所以推荐他到剑桥大学重新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 可是应该再去研究什么呢? 正在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本书进入了他的视野,那就是有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坦白讲,薛定谔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于生命科学也不见得有多了解,只不过那个年代的生命科学也很难称为科学,所以诸多人发表见解。在《生命是什么》中,薛定谔根据自己在量子力学领域的探索,类比性地预测了生命的一些“应该有的”特征。同是研究物理学出身的克里克对此也是大为赞同,但对他而言,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书里面的一句话: 二十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这句话成了克里克转向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重要的信条,促使他在剑桥大学选修了不少生命科学的课程,而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就是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 1951年,二十三岁的年轻遗传学家沃森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和他干大事的合伙人,沃森的目标很明确,他要破解承载着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DNA的分子结构。在那个时代,人们已经通过化学方法知道,DNA的本质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或者说多聚脱氧核苷酸。DNA由无数被称为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聚合而成,而更精细一些的话,每个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一份磷酸、一份脱氧核糖和一份含氮碱基构成的。这个含氮碱基有四种可能性: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但是这些化学零部件具体是怎么合成DNA这种大分子的,则是众多科学家要研究的关键。 与此同时,DNA的重要性确实日益浮现。比如,有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只有DNA可以将光滑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粗糙型肺炎双球菌。许多类似这样的实验不断间接证明,DNA是编码生命底层代码的物质。因此,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解析了DNA的物质结构,就可以了解生命的终极规律。但是DNA代码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当时年轻气盛的沃森与克里克两人可谓相见恨晚,于是一拍即合,决心要将此作为自己一战成名的契机。 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他俩不是这个专业的,沃森本来是搞病毒的,克里克本来是搞物理的。 还有一个更糟心的消息,他们的竞争对手刚好就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结构生物学家——菜纳斯·卡尔·鲍林。 鲍林之前曾经破解过蛋白质的结构,了解生物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蛋白质的结构可比DNA复杂多了。因此,有着十几年破解蛋白质结构经验的鲍林要破解DNA结构,可以说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战胜这个强大的对手,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杜威·沃森这俩门外汉找来了一个强力外援,他的名字叫作莫里斯·威尔金斯。威尔金斯的专业是做x射线衍射,这在当时几乎是破解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专享手段。 有了威尔金斯这个外援,门外汉二人组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 而在另一边,鲍林其实基本没怎么把这个课题放在心上,毕竟自己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早就无敌了,但他大概忘了自以为无敌的人通常的下场。可能是基于对蛋白质结构理解的惯性思维,他一直认定DNA是一种三螺旋或者四螺旋结构,而开着上帝视角的小伙伴们当然知道,DNA是双螺旋结构,外侧是磷酸骨架,内侧的碱基互补配对。鲍林犯的更严重的错误是在他的模型当中,DNA的磷酸骨架位于DNA链的内部,而碱基则叉在外部,这种错误足以令鲍林这种级别的化学家身败名裂。因为磷酸基团一般都带有非常多的负电荷,三股多聚磷酸链拧到一起,彼此会出现极其强烈的电荷斥力,足以让这样的DNA当场散架。 但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一般的年轻科学家还真的不怎么敢质疑鲍林,所以鲍林那明显有问题的模型在一开始也误导了沃森和克里克。他们跟在鲍林身后亦步亦趋,苦思冥想着能在鲍林的DNA三螺旋结构上寻求突破却不得其解,然而真正的创新者必须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 P2-7

主编推荐
"1.【双倍有趣!中科院神经所博士+B站百大UP主】 鬼谷藏龙,B站账号“芳斯塔芙”, 中国科学院神经所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B站 2019年、2020年百大UP主,B站2020年、2021年度知识分享官, 所有渠道粉丝500万+,视频播放量2亿+。 2.【前方高能!比科幻小说还好看】 被遗忘半个世纪的DNA双螺旋之母,未获诺奖只因女性歧视? 疯狂单挑6国科学家,“人造生命之父”向造物主发起挑战? 探寻神秘人类嵌合体现象,你的身体原来并不接近属于你自己? 一读就上瘾,看人类对生命的探索有多匪夷所思! 3.【青少年的科学探索书,成年人的快乐选择】 带你洞察世界的奥秘和生命的本质,了解那些掌控人类生命的隐形力量,激发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上知基因下知克隆不是梦,见过更大的世界,才能抵达更好的未来。 4.【硬核知识层出不穷,挑战你的认知】 用有理、有据的科学知识,纠正我们原本以为正确的“科幻”常识,基因、克隆、神经操控、嵌合体……科幻照进现实,打通阻隔科学与大众之间那道厚厚的墙。 5.【图文并茂,拿得起放不下】 15段有趣有料的人类探索历程,30多幅漫版图解,7篇延伸科普,让你热血沸腾、大开眼界! "

精彩内容
 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场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博弈到底经历了什么?它像一部部科幻大片,令人震撼又充满了曲折艰辛。 从被遗忘半个世纪的DNA双螺旋之母,到疯狂单挑6国科学家的“人造生命之父”,如今神经控制的仿生四肢已能让截肢病人恢复如此,作者用诙谐而通俗的语言,带你走过人类基因探索全历程,了解那些掌控人类生命的隐形力量。 前方高能!跟着超燃超有趣的“芳斯塔芙”,一起探寻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你了解一个个重大发现背后的故事,展现科学的趣味与力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